词条 | 谢贞 |
释义 | 字元正,谢蔺之子。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这一年,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奔丧,哀痛不已。不久,谢贞因为哀伤过度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人物简介谢贞,字元正,谢蔺之子。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为世人所推重。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擅长草、隶、篆书法。太清元年(547年),年十四,父亲谢蔺去世,痛哭欲绝,多次昏倒。起先,父亲谢蔺在举行老母阮氏丧事期间,水米不进,痛哭泣血而亡;所以此时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会这样。他的伯父谢洽、族兄谢皓一同前往华严寺,请禅师对谢贞讲道理,告诉他说:“孝子既无兄弟,就应该自爱。如果毁了自己的身体,谁来奉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他才开始稍微喝点薄粥。 生平轶事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谢氏家族亲属散亡。太清三年(549年),谢贞在江陵落入西魏宇文氏之手,族兄谢皓逃难到番禺(今广东广州);谢贞的母亲王氏出家于宣明寺。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建立南陈王朝,谢皓返回故乡始宁(今浙江上虞),侍奉谢贞的母亲,前后将近二十年。 谢贞在北周,曾经侍奉周武帝的弟弟赵王宇文招读书,宇文招对他很好。但是,宇文招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暗暗哭泣。私下一打听,才知道谢贞的母亲远在江南,他一直在思念母亲。于是对他说:“我如果能有机会,一定让你返回故乡!”一直等了好多年,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宇文招有了一个机会,面奏周武帝,恳请释放谢贞返回江南故乡。周武帝被谢贞的爱国感情和宇文招的仁爱思想所感动,就让谢贞跟随使者回到江南。 谢贞回国以后,先是担任始兴王陈叔陵门下的主簿。他发现陈叔陵心存异志,每次宴游皆不参与。不久,他就回到朝廷,担任智武府外兵参军事;太建六年(574年),迁尚书驾部郎中、侍郎、始兴王府的主簿、录事参军,领丹阳丞。太建十四年正月(582年2月),陈宣帝驾崩,陈叔陵发动政变企图篡位,失败被杀,唯独谢贞因为不参与阴谋,没有获罪。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这一年,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奔丧,哀痛不已。朋友们看见他形容憔悴,叹息道:“信哉,孝门有孝子!”不久,谢贞因为哀伤过度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配孔氏;生一子:靖。 史书记载《陈书·谢贞传》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初,贞之病亟也,遗疏告族子凯曰:“吾少罹酷罚,十四倾外廕,十六钟太清之祸,流离绝国,二十馀载。号天蹐地,遂同有感,得还侍奉,守先人坟墓,于吾之分足矣。不悟朝廷采拾空薄,累致清阶,纵其殒绝,无所酬报。今在忧棘,晷漏将尽,敛手而归,何所多念。气绝之后,若直弃之草野,依僧家尸陀林法,是吾所愿,正恐过为独异耳。可用薄板周身,载以灵车,覆以苇席,坎山而埋之。又吾终鲜兄弟,无他子孙,靖年幼少,未闲人事,但可三月施小床,设香水,尽卿兄弟相厚之情,即除之,无益之事,勿为也。” 书初,贞在周尝侍赵王读,王即周武帝之爱弟也,厚相礼遇。王尝闻左右说贞每独处必昼夜涕泣,因私使访问,贞母年老,远在江南,乃谓贞曰:“寡人若出居籓,当遣侍读还家供养。”后数年,王果出,因辞见,面奏曰:“谢贞至孝而母老,臣愿放还。”帝奇王仁爱而遣之,因随聘使杜子晖还国。所有文集,值兵乱多不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