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英俊 |
释义 | 个人资料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 专业:建筑师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淡江大学建筑系 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 2002年获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 2004年入围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 永续建筑与协力造屋 台湾921地震后,参与灾后重建,提出永续建筑与协力造屋的理念。 1999年,谢英俊45岁,台湾发生了著名的“921”大地震。作为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的职业建筑师,谢英俊应邀前往灾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此之前,谢英俊的建筑师履历和其它建筑师并无大的不同,设计最多的是电子工厂的厂房,也有几个城市建筑让他获得了名气。机缘巧合,正是帮灾民重建家园带给了谢英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的机会。 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官方以各种方式支持每个受灾户50万新台币重建家园,但传统的建造方式——画好图纸,请来施工队,自己则闲在一边看着——所需要的资金远超过这个数。有积蓄的可以自己贴钱,穷人怎么办?“什么是穷人?穷人就是银行不会借钱给他们的那些人。”谢英俊说。他要帮助的正是这样的穷人,仅有不到300人的邵族部落。 谢英俊的方式是就地取材、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组织和执导部落内的失业人员自己动手盖房,最终为邵族人建起了品质还不错、又省下了施工费用和购买大量原材料费用的房子。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持续推进这样的工作。而他的建筑理念也清晰起来,概括为八个字:永续建筑,协力造屋。正是这个实践为他在台湾赢得了声誉。 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后,谢英俊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印尼亚齐,为当地的灾民提供服务。他把在亚齐盖的房子克隆了一个到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是一个高脚屋,地层离开地面一米多,墙体很薄,典型的热带建筑。然而他在印尼的工作进展不起来,“除了中国,哪个国家的重建都得拖上10年”。 就是在2004年,谢英俊认识了温铁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院长。两人交谈不久,发现理念一致,谢英俊马上坐火车到了定州,自此在学院里安营扎寨。他在学院里建立工作室,自己筹钱盖了地球屋这几座示范房,还聘用了几名建筑系毕业的大学生跟他一起工作。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资金紧张,只提供相关的配合,不出一分钱,但谢英俊已经很满意了,“不赶我走我就很高兴啦”。 谢英俊在定州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座厕所。他和来自大城市建筑系的大学生一起动手,这些来定州参加暑期工作营的年轻人用随手捡到的材料在晏阳初乡村学院里盖起一座厕所,外形和乡村茅厕没有太大区别的厕所,然而它却是谢英俊所推崇的“粪尿分离式”环保厕所。谢英俊欣赏粪尿分离的理念,他认为城市内30%左右的生活用水被抽水马桶冲掉了,很不环保,城市里早晚也会使用这种厕所,这会是个大趋势,他也正在研究使粪尿分离马桶进入室内的方法。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实行起来的难度可以想象,虽然未来可能共同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习惯了抽水马桶的城里人谁愿意回到自己动手清理排泄物的时代呢?但谢英俊信,不但信,还在做,在推动。 在2004年底的一场演讲中,有人问他有没有企图心对整个都市做一些大的企划,谢英俊回答说,我们现在最大的企划就是对中国大陆做的那些房子。有8亿农民的房子要等我们去盖,有没有大?够不够大? “豪宅”地球屋 还没有完工的地球屋001号、地球屋002号立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院子里,这些和那座茅厕都是谢英俊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谢英俊为中国8亿农民所建的“示范屋”。每天早上7点多,村里的帮工就开始干活了,为焊楼梯铺地面等后期工作忙碌着,001号2005年3月开始建造,002号暑假期间开始建造,预计春节前全部完工,但目前看来可能要延期一点。 这两座房子都是二层小楼,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采用框架式,即先由梁柱斜撑等构件相互咬合成框架,再填充墙体,这和北方农村盖房子的方式完全不同,比较而言抗震性更强,据说八级地震都能屹立不倒。 001号是木结构,偏向传统,柴门一扇,屋内的墙体处处有梁柱突出来,且不规则,楼上楼下分别搭了火炕。002号用的是轻钢结构,屋内墙体平整,整体上也显得更简明轻快。墙体填充用的是混和了麦秆的泥,土墙干了之后,刷了一层厚白灰,然后抹一层水泥。房顶则使用芦苇板覆盖,上面罩一层石棉瓦。室内设计有浴室和卫生间。 房子的建造费用约为5万元,其中包括了人工费用。如果农民自己建房,劳动力以村民互助,即可省去人工费,再算上麦秆等不需要购买的材料,只需不到3万即可建起来。 谢英俊把他的作品叫做“豪宅”,是“非常高级的”,因为环保,因为绿色。他更喜欢木结构的001号,他拍着突兀的柱子说,把木头固定在房子里是减少二氧化碳最好的办法,尽量减少砍伐的看法是错误的,树长到一定程度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就不明显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内容。 污染是现代化的后果,对于尚未经历现代化的农民而言,环保显然是遥远了,更不会关心《京都议定书》是个什么东西。谢英俊说他对农民讲解他的理念时,从来不提环保,他用省钱来打动他们。 河南兰考县葡萄架乡贺村的郭秉辰便是这样被打动的。房屋造价便宜自然是个大问题。郭秉辰目前还住在近20年前修建的砖瓦平房里,和大部分开始富裕起来的乡村一样,贺村也流行盖两层的小楼,然后在外墙贴上小瓷砖。郭秉辰说,那样的房子盖起来要六七万,而谢英俊对他说,盖他设计的房子只需要2万多元材料费——这指的是轻钢结构的地球屋002号。原本郭秉辰看重的是木结构的001号,但那要更贵,郭秉辰说“2万多元已经不算便宜了”。 “村里说什么的都有。”在贺村,像郭秉辰一样认为谢英俊的房子“挺漂亮”的人没有几个,整个贺村合作社,只有两户人家请了谢英俊为他们设计房子,另一户的男主人叫高新春,其他人都在看着他们。乡村建设学院所在的河北定州翟城村村民李志杰的看法在河南的贺村同样存在。李志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结婚,小儿子的媳妇也马上就要迎进门了,他早几年就把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盖好了,他说如果给大儿子盖的是砖房,给二儿子盖了谢英俊的茅草房,“可能连媳妇都讨不到”。 农村的黄金盛世 李志杰的看法并不是特例,显然,谢英俊的理念一时还难以被很多农民接受。 首先是北方农民不习惯楼房,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世代居住在茅草房里的农民都希望住进砖瓦房。好在谢英俊并不着急,他说话慢条斯理,即便宣扬他的理念时也不表现出对人的压迫感。他不会去主动说服别人按他的理念盖房子,他先盖好了给人看,喜欢就来找他。 谢英俊将农村建起的小洋楼视为“垃圾”,认为把贴满瓷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才认为是现代的看法是错误的,人们被房地产商人的广告宣传误导了。他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后现代的,称自己既不传统也不现代,其在台湾的工作室的名字“第三建筑工作室”即取此意。他想帮助农民盖适合他们自己的房子,因为农民一辈子可能只盖一次房子,如果光靠这种经验的累计,可能500年后才能摸索出规律,把房子盖得更好。 谢英俊对三农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是他做这项工作的更深层的理论基础。他说这个世界不允许每个人都富起来,历朝历代都有吃不饱饭的人,农民也不可能全都进城生活,所以最紧要的是让生活在农村的人提高生活品质。“现在每个农民都吃得饱饱的,什么是黄金盛世?这就是黄金盛世。如果再把房子盖得好一点,大家住得舒舒服服的,三农问题就解决啦。” 这是赔本的“生意”,谢英俊不会从中赚钱。他一边努力做些能赚钱的业务,一边来补贴他的永续建筑,迄今已经负债千万。“没有办法,总是有坏朋友借钱给我,呵呵。” 隆冬,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平房内非常的冷,这个来自遥远台湾的“无聊男子”却甘之若饴。在他那台键盘已经塌陷的旧笔记本电脑上看他作品的照片时,我忍不住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有没有什么宗教情怀在支持你做这件事?” “哪有那么高尚。我不过是个学建筑的,对自己的技术有点自信,帮穷人盖几个破房子而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