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维
释义

博士,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医学院遗传学科带头人。

简介

谢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9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毕业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 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5月至2001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儿童医院、美国ROSWELL PARK肿瘤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科带头人、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HLA表达与肿瘤”参照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医学遗传组副主任委员。2001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谢维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功能的在体研究,擅长于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组的重要研究方法。他在发育、疾病(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作为第一承担人完成“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磷酸酯酶Cβ2对白细胞趋化作用有负调控功能和磷酸酯酶Cβ3与镇痛有密切关系。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成为江苏省医学界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也是国内医学界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极少数几个人之一,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

自1997年起,谢维教授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4篇),其中8篇发表在影响因子7以上的国际一流刊物,主编、参编学术教材多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他所在的遗传学研究中心被第13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世界大会选定为“HLA与肿瘤”方面的参照实验室,成为国际组织相容性联合会该领域在中国指定的惟一成员实验室,也是该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选择的6个实验室中的一个。

谢维教授先后获得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吴健雄、袁家骝”科学奖等荣誉称号。

经历

1981年参加工作。

1991.7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9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1997.1-1998.12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

1999.5-2001.8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ROSWELLPARK肿瘤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3.10-2004.1在德国马普分子细胞与遗传学研究所学术访问。

2001年起,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学重点(135)实验室主任,国际“HLA表达与肿瘤”参照实验室主任。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基金委终审专家;

教育部科技委生命科学部委员;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理事长;

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等。

J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遗传学报》、《遗传》编委。

主要业绩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功能的在体研究,擅长于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组的重要研究方法。他在发育、疾病(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作为第一承担人完成“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磷酸酯酶Cβ2对白细胞趋化作用有负调控功能和磷酸酯酶Cβ3与镇痛有密切关系。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成为江苏省医学界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也是国内医学界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极少数几个人之一,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

先后承担国家“973”二级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16篇,已被引用500篇次,其中8篇发表在影响因子7以上的国际一流刊物。在细胞趋化作用的研究中有多项重要发现,论文在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申请8项。

主编、参编学术教材多部。他所在的遗传学研究中心被第13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世界大会选定为“HLA与肿瘤”方面的参照实验室,成为国际组织相容性联合会该领域在中国指定的惟一成员实验室,也是该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选择的6个实验室中的一个。

重要发现

在对中国家蚕天然免疫的研究中,实现中国家蚕抗菌肽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发现了抗菌肽不但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肿瘤作用;在对哺乳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PL3Kγ在细胞趋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G蛋白偶联的受体而不是酪氨酸激酶受体来实现的;发现磷酸酯酶Cβ2/3对白细胞趋化作用有负调控功能。PLCβ3与镇痛有密切关系,体内研究发现在PLCβ3缺陷小鼠中具有更强的吗啡镇痛作用。G蛋白α亚基参与Tec家族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调控,在细胞水平研究发现,G蛋白α亚基参与Tec家族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调控。肿瘤免疫遗传学研究方面,对中国高发肿瘤HLA的分析,发现了肝癌组织中HLA表达上调现象。近年来,开始应用模型生物(果蝇、小鼠)研究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

著作

主编、参编学术教材多部。

《Why?有毒的动植物》,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1

专利

一种自动蛋白免疫印迹洗脱仪,发表时间:2008-07-30

自动蛋白杂交洗脱仪,发表时间:2008-04-02

自身抗体的互补式亲和层析纯化方法,发表时间:2008-04-09

一种抗醛糖还原酶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方法,发表时间:2005-11-09

一种带亮氨酸拉链结构域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方法 ,发表时间:2005-12-21

抗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方法,发表时间:2004-11-10

抗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发表时间:2003-03-19

杀菌肽-X基因构建、生产工艺及用途,发表时间:1999-01-20

承担项目

先后承担国家“973”二级课题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获得奖项

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8);

Senior Fellowship Award (UofT, Canada, 1999);

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奖励(2000);

“吴健雄、袁家骝”科学奖(2001);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

Travel Award (13th ichi, 2002, Seattle, USA);

东南大学“五”科研先进个人(2002);

东南大学优秀课程一等奖(2002);

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2003)等奖励或称号;

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论著

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16篇,已被引用500篇次。

SARS冠状病毒S蛋白基因片段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 第1期

多功能电刺激实验仪的研制,《测试技术学报》2008年 第6期

DNMT3B基因异常表达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临床检验杂志》2008年 第1期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唐氏综合征关系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年 第5期

肝癌细胞中HLA Ⅰ类重链基因表达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相关性,《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 第6期

生命科学与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蝇,《生命科学》2006年 第5期

抗人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药物生物技术》2006年 第5期

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分子表达降低的机制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4期

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医学人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年 第1期

抗醛糖还原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 第6期

抗果蝇EC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 第6期

RNAi及DNA芯片分析肝癌细胞系中受DNMT3B调控的下游基因, 《遗传学报》2005年 第11期

DNMT1 siRNA稳定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沉默效率的评价,《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 第2期

抗AR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 第1期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ZNF216基因在成年小鼠各主要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 第1期

黏细菌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条件的建立,《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2004年 第6期

食管癌组织HLA-Ⅰ类抗原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及意义,《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4期

DNA甲基化与肿瘤,《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 第2期

MHC基因多态性和肿瘤的发生,《现代免疫学》2004年 第6期

小鼠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同源蛋白表达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 第8期

人源抗戊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与鉴定,《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 第3期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人类斯钙素1基因表达的检测,《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 第5期

外周血人类斯钙素1基因表达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微转移关系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 第4期

121例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流式细胞学免疫表型分析,《癌症》2004年 第8期

抗果蝇Dx16蛋白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分析,《遗传》2004年 第4期

肝癌中HLA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肿瘤》2004年 第3期

抗戊型肝炎病毒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与筛选,《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 第5期

果蝇中Ecp蛋白的表达、纯化与抗体制备,《生物工程学报》2003年 第3期

棕色固氮菌nifS敲除菌株的构建,《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 第6期

p16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散发性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遗传学报》2003年 第11期

PCR-SSP结合测序分析快速筛选HLA-A*0201亚等位基因,《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年 第4期

口腔鳞癌细胞系HLAⅠ类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年 第4期

多肉植物离体种质保存的迫切性、可行性及研究现状,《上海农业学报》2003年 第1期

扇叶芦荟的离体培养和种质保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

HLA表达与肿瘤的生物治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2年 第1期

含有FXa切割位点的抗菌肽X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生物工程学报》2000年 第3期

抗菌肽CMIV变体的制备及对临床耐药致病菌作用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年 第1期,

非共价偶联法制备抗菌肽CMIV抗体,《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6年 第3期

从乡村教师到海归

记者 梁建伟 2005-3-14 钱江晚报

“和你们聊聊天吧”

那天南京下了一点小雪,气温很低,和多数南京人一样,谢维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围着一条格子围巾。在国外工作过4年多的谢维,看上去就是一位有中国味道的科研工作者。

谢维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好写的。即使是南京本地的媒体提出采访要求,他也是婉言谢绝的。我们听多了杰青类似的表白,但我们硬着头皮也要完成采访任务啊。所以我们磨了他三天,没戏。临走了,快傍晚的时候我不抱什么希望地向他打电话告别,突然他说:“天这么冷,你们特意从杭州赶来,我还是和你们一起聊一聊,但我们只是聊天,最好不要写到报纸上。”

也许是我们的诚意打动了这位朴素的学者,他松口了,我们立刻赶到东南大学医学院,在接下来等待儿子放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并聊了自己从乡村男教师成长为一名海归教授的经历。

人物引擎

谢维,1963年生于安徽。东南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功能的在体研究,擅长于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通过制备小鼠模型对白细胞趋化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在体研究。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成为当时江苏医学界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引起同行关注。

小插曲儿子“丢”了

谢维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等儿子放学回来。开始他说话的语调是松弛的,随着天色大暗,他的眼神不时向窗外张望。他的心神不宁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当儿子超过了规定的6点钟,到晚上7点钟还没有出现时,这位科学家再也坐不住了,他匆匆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看来我要出去找找了,这孩子有时候就这么皮。”谢维推出那辆旧自行车,急匆匆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我心想,搞科研的就是忙,爱人又留学在外,够他辛苦了。

事后我问他找到儿子的过程,他说儿子在放学路上边走边玩,忘记了时间。孩子不懂事,可把老子吓出了一身冷汗。

访谈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

问:你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下成长的?

答:我1963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父亲是下放的职员,我还有两个姐姐。记得小时候上学,我们都挤在一间大屋子里,课桌都是用泥土砌的,条件非常艰苦。

问:你后来教书去了,这在农村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啊。

答:是的。那时候农村特别缺教师,我是师范生,1981年中专毕业后,就开始教中学,第一年就教初三数学,班级里有一些复读生,年纪比我还大,但大家还是蛮认我这个小老师的。我初中毕业时还填报过交通学校,因为那时候觉得当司机蛮威风的,毕业后就能开汽车,后来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问:从一个乡村教师到研究生物基因的科学家,这个跨度是不是很大?

答: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这一切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我教了几年书后,赶上了一次进修的机会,那年正好只招生物等专业,不招数学。后来,我就选择了生物专业。想不到这个不经意的选择决定了我今后一生所要走的路。

问: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确定今后的专业方向,你的这次偶然是不是说明人生不必规划太早?

答:对小孩子来说,志向是很重要的,没有理想的孩子没有动力。不过,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点对农村的孩子特别明显。农村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特别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填什么专业,很多人对所填专业不了解,这是一件很普遍常见的事。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和机遇,就成材来讲,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该努力坚持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每人拥有不一样的财富

问:你对于现状满意吗?

答:我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一直关心着我,他们的支持是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最大动力。我们遗传学研究中心有关“HLA与肿瘤”的研究被国际同行认可,被13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工作组选定为“HLA与肿瘤”方面的参照实验室;实验室的硬件在东南大学领导的重视下得到两期“985工程”的支持,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我虽然很辛苦,但付出和所得是相互的,没有付出就不会得到自己所向往的东西。

问:但我看你的办公室这么寒酸,你每天还骑自行车上下班,我也不觉得生活质量高啊。

答:记得1993年底,我初中的一个同桌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能和他一起下海,我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搞科研。现在,我的这位同窗是一个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富翁,一直排在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的前30位。不过,我还是希望过上我现在的这种生活。周末都在实验室

问:你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是否有机会留下来呢?

答: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5月至2001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儿童医院等地作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如果想要留下去,肯定是可以的。但我从不满18岁就开始在中国乡村工作,在那段人生的黄金年华里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当我走出国门的时候,那种巨大的落差无时无刻都在召唤我回来。

问:回来也是你的选择,你肯定放弃了一些东西。

答:是的,最大的差距是实验室的研究设施。我举个例子,像我现在的研究工作最好是用小鼠做实验,但我用不起,我只能做果蝇。你看我的实验室,专门辟出一个恒温的房间来培养果蝇。不过现在国家、学校对基础研究很重视,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我们从美国引进的教授将可以在这儿应用小鼠研究人类疾病了。

问:你认为科学家的重要素质是什么?

答:我以为,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实干很重要。干我们这一行的,没有几个人周末不上实验室的。

小孩子要学会自立

问:你这么忙,是不是很少有时间照管小孩呀?

答:我和我夫人的工作都比较忙,我们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儿子今年读五年级,会做些家务,有时候自己烧早饭,给自己煎个鸡蛋什么的。在他读一年级时,我把他带回了国内,在机场,我把他交给了上海的亲戚,自己直接从机场运送装在冰盒里的实验品回南京了。现在每每想起那段经历都感到心酸。我们把他从上海接回来时,他已经读三年级了。

问:你觉得你儿子是否适应了国内的教育?

答:外国孩子的教育更贴近生活,每年都有夏令营,知识面很广,这一点是国内的孩子所欠缺的。我儿子在国外呆了几年,应该说比较喜欢那边的学习方式。国内比较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缺乏能力的培养。虽然两边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孩子年龄小,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教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