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万北征
释义

谢万北征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注释

1.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则注①。

2.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3.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4.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5.从容:随口。

6.无所说:没什么话说。

7.劲卒:精壮的士兵。

8.队主:某种兵的长官。

9.当为隐士:意谓应当想想谢安。

译文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谢公(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文中人物简介

谢万(321-361) 字万石,谢安的弟弟。又称中郎。父谢裒。妻王荃(扬州刺史太原王述之女)。341年,晋咸康七年辟司徒府掾吏、迁右西曹属;345年,兴宁三年为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府从事中郎、吏部郎;?年,吏部郎;356年,永和十二年出为吴兴太守;358年,升平二年八月西中郎将、持节、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361年,隆和元年迁散骑常侍。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