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如如 |
释义 | 谢如如(1852~1930年),字崇祥,长乐县首占乡岱边村人,13岁随父迁居福州台江星安桥畔,父亲谢尊志在台江作细竹工谋生,如如随父亲学作竹匠。后往同乡林康官开设的宝美斋鞋铺当学徒。 如如生性勤劳,白天学艺,晚上拜其父好友(潘屿人)学习拳术。他身材矮小(约1.55米左右),体格粗壮,右臂长于左臂,由于他刻苦锻炼,创造一种刚柔手法,形成独具风格的鹤拳。这种拳法,以运气声如鹤鸣,遂命名为“鸣鹤拳”,有别于原来鹤拳,一时声名大震,成为一代宗师。当时有个在城内将军衙署当过武术教练的人,闻名来访谢如如,初看如如身材矮小,心存轻视之意,但与之交手数回合即败,乃知其武艺高强,随之拜如如为师。 个人简介在宝美斋鞋铺学艺,业余向“潘屿八”林达崇学罗汉拳。如如继承师传,结合自己身材矮壮情况,以鹤拳为主,创造出刚柔并行注重“三战”的拳法,因运气时声如鹤鸣,遂命名为“鸣鹤拳”。25岁时广收门徒,如如白天做工,晚上授拳。清光绪三年至六年(1877~1880年)间,寓居福州的琉球人东恩纳宽量拜如如为师。后来回到琉球,成为日本刚柔流空手道宗师,其拳理、拳法均与鸣鹤拳相通。光绪九年(1883年)起,如如正式开馆授徒。在49年的武术生涯中,收徒众多,成为福州鸣鹤拳的宗师。拳术传播到30多个国家。如如壮年时期,武艺已闻名远近,许多人(包括琉球人)慕名前来学武艺。他一生收徒甚多,白天做工,晚上带徒练武,形成“鸣鹤拳”派系,流传于世。清同治十年(1871年),日本冲绳人东恩纳宽量来福州向如如学拳,3年后,学成回国,成为日本刚柔流空手道宗师。 个人贡献民国19年(1930)年2月8日,如如病逝,享年78岁。谢如如著有《拳论》,其中有“本法以三战为祖,角战为父,双枝为子”,此理也为琉球刚柔流空手道所宗。 1990年6月,日方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为其建立显彰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