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省宣城中学 |
释义 | 安徽省宣城中学创建于1906年,是省级示范高中,也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皖南名校。建校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先后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文明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第五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为“安徽省生物学科软件制作实验基地”。 简介百年历史 皖南名校 安徽省宣城中学是省级示范高中,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皖南名校。创建于1906年,前身为“宁国府中学堂,革命先烈恽代英、萧楚女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并写了“前程万里,毛羽需丰,一旦奋飞何其雄!”的《奋飞曲》校歌,由此孕育出宣城中学独特的"奋飞"精神。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多人,教职工近200 人。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着“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认真实施“名师、名校、名人”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骄人的成效。 2000年以来,学校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省内一流的体艺馆,设备先进的科学馆,生活设施齐全的第二学生公寓及第二食堂,建成了拥有30个教学班的第二教学楼(逸夫楼),建成了与因特网相连接的校园计算机宽带网和高中部双向控制电视教学系统并实现了与校园计算机网的连接。校园环境整治一新,校园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四季鸟语花香,校园文化灯箱,文化长廊,香港回归纪念碑、先烈铜像,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安全保卫、消防实施健全,奠定了安宁祥和的基础。 该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名师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级教师57人,其中特级教师6名、教育硕士生6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4名、国务院和省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3名、省教坛新星2名。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学生“全员导师制”。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终身的自主学习者和创造者”是该校的办学理念;要求全体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满腔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满怀希望”;“向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要质量与效率,走科研兴校之路。”是该校的工作方针。通过努力,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先后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文明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第五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为“安徽省生物学科软件制作实验基地”。宣中人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始百年老校新的创业,向着中华名校奋进。 宣城中学大事记解放前1906年 宁国府于宣城鳌峰(今宣城中学校址)创办“宁国府中学堂”,始为宣城新学之初。 1912年 宁国府中学堂因办学经费筹措不济于民国元年(1912年)底停办。 1913年 民国2年(1913年)1月,安徽省政府将宁国府中学堂改为“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址在宣城县城关南面的东鳌峰(即今宣城中学校址),时有本科生80人,预科生40人。 1917年 民国6年(1917年),安徽省立第八中学在宣城创办,校址在宣城谢眺北楼西南侧(今梅文鼎纪念馆处)。 1919年 5月9日,宣城爱国学生成立“宣城县学生联合会”,四师学生王鼎元任会长。? 5月20日,四师学生联合“储才”、“学正”、“端本”、 “求实”等校学生千余人,在宣城东门校阅场(今黄麻场)隆重集会,庆祝宣城学联成立,会后举行示威游行。示威者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等口号,他们通电全国,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这次集会和示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5月下旬,四师学生汇同宣城学联两次上街,查抄日货,到东门校阅场销毁,同时捣毁了不接受检查的庆京广货店(又称“庆庆”商店)。 秋,章伯钧先生来四师任英语教员。 1920年 春,以四师学生为主的“宣城学联”,捣毁了安福系议员陈光甫在宣城的住宅(安福系:北洋军阀时期,依附皖系军阀的政客集团,因1918年建立于北京安福胡同而得名)。 安福系在宣代言人、四师校长张和声贪污毕业生参观费之事败露。 毕业考试期间,毕业班学生及全校学生聚会青云亭,以罢考方式要求省教育厅清查校长张和声贪污案。 四师学生30余人横卧学校大门口,阻止宣城县知事章识言奉省厅旨前来逼考。 四师学生痛打张和声、朱似愚(省立第八中学校长)。 四师学生遭到宣城军警的镇压,毕业班39名学生被关押达48天之久。 四师开除了王鼎元、李秀山等8名学生。 省教育厅撤除张和声校长职务。 8月,省教育厅委派陆军少将杭克俨担任四师校长。 9月9日,四师学生软禁校长杭克俨于青元亭,迫使杭自动辞职。 10月,安徽省教育厅委派代理宣城县知事、督学江辛(又名江是坪)代理四师校长。 11月3日,江辛因无法满足学生提出的“聘请对新文化运动有贡献的人物任教务主任、辞退不称职教师、学校经济公开”等三项条件而自动辞职。 11月上旬,省教育厅派教育科长程滨遗以查办四师风潮为名,赴宣代理四师校长。程滨遗到任不久,便被四师学生轰走。 11月上旬,省教育厅任命章伯钧先生担任四师校长。章伯钧撤销了四师开除王鼎元等8名学生的决定,为他们颁发了毕业文凭,并将王鼎元留校工作。不久,聘请恽代英担任四师教务主任并兼教育学、修身和国文教师,李求实、吴华梓(又名吴化之)随恽附学而来。 1921年 寒假(2月),恽代英赴芜湖赭山五中演讲。 春,宁国府所属六县成立学生联合会,恽代英在会上作长篇演讲。 5月4日,宣城各界举行纪念“五四”大会,恽代英再次作演讲。 5月9日,在四师举行国耻纪念大会,会上两名朝鲜流亡青年痛述日本侵略者在朝鲜的罪行,恽代英再次演讲,他说“朝鲜是我们一面镜子”,青年学生要“干预政治,以求自己”。他演讲时,声泪俱下,使到会的200多名师生感动不已,流出热泪。 5月中旬,宣城学生成立“抗日外交后援会”。 6月上旬,宣城学生(主要是四师和八中学生)罢课并举行集会游行,声援安庆(时为省会)爱国学生,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军阀和伪省政府。 暑假恽代英带领进步学生梅大栋等9人远足黄山,历时10天,途径泾县、太平等地,一路上宿路亭、吃干粮、访贫问苦、宣传新思想和革命道理。恽代英在游黄山之际曾赋诗三首。 此后不久,恽代英为免遭反动当局的抓捕,被迫离开四师。 9月,经恽代英介绍,萧楚女来到四师担任国文教员。恽、肖两人为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创作了校歌歌词,由四师学生汪志达谱曲。 1922年 民国11年(1922年)1月20日《皖铎报》称:四师开除何、严、曾3名学生,报称“屡起风潮”。 春,宣城四师秘密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吴化之任书记。 5月1日,四师团组织举行纪念大会,萧楚女发表演讲,与会者达100余人。 暑假前,萧楚女被地方反动当局逼走,章伯钧校长也被迫离任。 8月7日,四师学生吴化之、梅大栋因“宣传新化、鼓动学潮”被捕。 8月17日,四师学生发表宣言,要求省长许世英释放被捕学生,否则再兴风潮。 1922年9月7日《工商日报》载:“闻称‘协缉萧楚女令文’”,又称“谢校长某‘辞职未准’”。 不久,吴、梅两学生获释。梅大栋去四师附小任教。 11月下旬,吴化之(华梓),李延瑞两学生再次被捕,押往安庆监狱,后为芜湖,安庆两地团组织所营救。 1923年 宁属六邑公立初中成立,校址在宣城小东门十八塔。 秋,四师学生谭梓生毕业并考入南京大学。后随罗荣桓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10月,梅大栋辞去四师附小的教师职务,前往江西安源路矿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并担任该矿职工子弟小学教师。 1927年 春,四师学生和宣城各界群众热烈欢迎北伐军进驻皖南。 北伐军驻宣部队(以李富春、肖劲光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六师)内的中共组织帮助成立了国民党(左派)宣城县党部。四师学生江涛(又名江干臣)、范用勋(现名范离)、戴云龙为县党部主要成员。 暑假,宁属六邑公立初中更名为宁属六邑共立初中。 1927年冬至1928年春,宣城四师、省立第八中学合并为“安徽省第四中学”。中学内设高中、初中,高中部设在原四师校址,初中部设在原八中内,校内还有内设师范科。 1929年 县私立女子中学成立,校址在宣城小东门楚豫公所。 1930年 县私立女子中学改为县立女子中学,校址迁往县夫子庙。 1930年12月中共宣城县委组织一次农民武装暴动,通称“庙埠暴动”。四中高中学生李允功(四中地下党支部书记)、俞文龙(地下党员)、万亚心、胡兴奎等为这次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31年 3月,四中学生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 1931年暑假,四中校长胡宗健开除了万亚心、全非我、许道珍、任新民等104名学生。 1935年 省立四中一分为二,成立宣城省立师范(宁国府中学堂旧址)和省立宣城初级中学(校址在宣城府山头)。 1936年 宁属六邑共立初中和县立女子中学合并成立宣城宁属六邑联立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县夫子庙。 1937年 11月,日军进犯宣城。大部分学校的校舍被毁。 1938年 宁属六邑联立初中迁往旌德江村,更名为宁属六邑联立中学。 1939年 宁属六邑联立中学宣城分校成立,校址在宣城南乡榨门口。 1940年 宁属六邑联立中学宣城分校更名为宣城县立初级中学。 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在泾县潘村营成立。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城县立初级中学由宣城南乡榨门口迁至县城关北门詹家祠堂。 省立第十二临中,由泾县潘村营迁往宣城孙埠镇,更名为安徽省立宣城中学。 解放后1949年 1949年4月24日,宣城解放。 宣城县立初级中学师生开展了护校斗争迎接解放和人民政权的接管。 1949年暑假,宣城专署决定将原省立宣城中学、私立复旦中学与县立初中合并,成立皖南区宣城中学,培英中学的一部分师生也并入宣中。时有高中3个班,初中11个班,学生600余人,校址仍在北门詹家祠堂。专员杨钧任校长,吴纯华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1951年 杨钧专员不再兼任宣中校长,校长由吴纯华担任。 1月和7月皖南区宣城中学学生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先后两批共53人组成“水阳江战斗队”参加军事干校,分配在海、陆、空三军培训。学校把第一批参干同学戎装出发的1月8日定为校庆日。 1951年该校高考升学率为57%。 1952年 由于皖北和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皖南区宣城中学”改名为“安徽省宣城中学”,属芜湖专区领导。吴纯华被省政府任命为校长。 暑假,宣中教职工参加思想改造运动,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教职员交代了历史问题和思想问题。 学校实行工资调整。 1952年秋,学校成立党小组,与宣城师范学校联合组建党支部,重视并开始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 学校成立教工会。 学校开始在宣城南门宁国府中学堂原址上重建宣中新校舍。 9月,安徽省召开了首届中等教育会议,该校校长吴纯华参加会议。 1953年 安徽省确定10所领导和师资力强、教学设备较好、工作基础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该校是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1954年 该校高中毕业生在1954年的高考中100%升入高等学校。文科高考成绩位居华东区第一,理科成绩位于第二。 1955年 完成宣中新校舍的建设任务,学生全部迁入南门新校园上课。 1956年 秋,以丁丁同志为首的国家教育部视导组来校视察,不久该校被教育部列为直接联系的全国30多所办得好的中学之一。 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等学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学校和教、总两处以及部分教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语文教师李明渊、理化教研组长唐德煊、化学教师刘健鸿、数学教师戴静安、生物教师龚振民等被评为先进个人,分别受到表扬和奖励。 学校共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其中住校生600多人)。 1957年 全国开展“反右”斗争,该校有15人被错划右派。 1958年 学校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全国开展大跃进和大炼钢铁运动,全校师生也都参与其中。学校创办了“桂花园”农场,校内建起高炉炼铁炼钢。 1958年上半年起,校长开始易人,先后有姜海川、吴漱泉、彭颖坤、程敷信任副校长,由吴漱泉主持学校工作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1959年 全国开展反右倾运动,吴漱泉副校长和一些教师被批评为“右倾保守”。 6月,省教育厅报安徽省政府批准,调整并确定22所省属重点中学,该校仍为重点中学。 195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出现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学校处于勉强维持阶段。 1962年 10月,王龙任宣城中学校长,吴漱泉为副校长。 1963年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学校与全国城乡一起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工作处于恢复阶段。 1966年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极度混乱状态,停课闹革命,派系间武斗频繁,宣中成为武斗据点,学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967年 10月,中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复课闹革命”。 在校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学校随后开始复课,高中学制改为两年。由于在招生、教学等方面处于无序状态,其间又遭遇“白卷英雄”、“反潮流勇士”、“马振扶事件”等冲击,学校很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先后有董少山、王龙等。 1969年 年初,学校大部分教职工下迁到农村办学。 10月,宣城师范被撤销,宣师部分学生和教职工并入或调往宣中。 1975年 根据邓小平“教育要整顿”的指示精神,学校加强了文化课的教学。但不久,又被批判为“右倾翻案”、“复辟”、“回潮”,学校教育教学再次陷入混乱状态。 1977年 8月,邓小平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要重视中小学教育,要树立良好风气”。“恢复高考制度,不再搞群众推荐”。 12月,省教育局党组向安徽省委上报了《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意见的报告》,并得到批准实施。该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当时为春季招生。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试行方案》。 安徽省决定调整省属重点中学计21所,该校仍在其中。 1979年 吴纯华回到宣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4月,吴纯华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恢复高中三年制的建议。 1980年 6月,全省高中恢复三年制。 7月,教育部在哈尔滨召开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全国重点中学工作会议,该校吴纯华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学校有初、高中各12个班共24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 1981年 高考改为夏季招生。该校有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 兴建学校实验楼。 陈小平被评为该校第一个安徽省特级教师。 1982年 5月,宣城中学收归行署领导,由行署教育局主管。 9月,吴纯华调省教科所工作,由副校长胡元根主持学校工作。 1984年 6月,学校进行以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产生新的学校领导班子。由张华琴任校长,李培国任副校长。 学校首次制作高考录取学生名册和学生奖惩情况名册。 陈先良同学在全国田径之乡比赛中,获男子铅球第一名。 秋季,学校举行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 1985年 学校组团赴上海市育才中学和市西中学参观学习。 开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启动第二课堂活动。 与皖南机动车辆厂签订集资办学协议,招收少量计划外学生。 秋季,学校举行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1986年 购买电脑,装配微机室,首次在学生中开设微机课。 戈军辉同学获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张燕茹同学获省英语竞赛一等奖。 秋季,学校举行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 1987年 2月,汤兴华任宣城中学副校长。 秋,张华琴校长辞职,上级组织委派葛国正为宣中校长。 地委书记杜诚同志明确指出:宣城中学是全区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要举好这面旗帜。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开始,郑政、陈小平、马人宏成为该校首批中学高级教师。 朱健同学获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 秋季,学校举行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 1988年 4月中旬,举办该校第一届教学开放周活动,全区有200多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该校教学开放周。 9月,在全区学校率先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 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李盛超同学获高中物理竞赛安徽省赛区第一名。 省教委体卫处负责同志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该校校友崔之久教授夫妇为学生作赴南极考察情况的报告。 成立江南十所重点中学联谊会,该校参加了第一届年会。 举办高考补习班,扩大计划外招生名额。 秋季,举办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 1989年 修订和补充学校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 6月,葛国正调往行署教委,由汤兴华任宣中校长。 首次总结并规范该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具体表述。 贯彻执行安徽省教委制定的《中学体育合格标准暂行条例》。 10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熊军华 ,一等奖第五名:刘庆峰。 李盛超同学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选拔参加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 学校图书馆动工兴建。 秋季,举办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 1990年 5月,举办该校首届艺术周。 9月,成立政教处,由副主任冯有生主持工作。 学校图书馆建成交付使用。 修建学校新大门——南大门,并请胡乔木同志题写校名。 教工宿舍楼(第四幢)开工兴建。 秋季,举办第十九届田径运动会。 1991年 制订《学校“八五”发展规划》。 学校荣获宣城地区文明单位。 该校老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任新民回母校参观访问。 校长汤兴华参加省教委召开的重点中学校长会议(岳西县)。 成立分房小组,开始新教工宿舍楼的分房工作。 5月,学校举办第二届艺术周。 6月,省人大视导组来校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8月,学校高一新生开始实行军训制度。 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校组织贯彻实施。 12月在全区率先试行党员目标管理。 秋季,举办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 1992年 兴建教工宿舍楼(第三幢)。 省教委体卫处来校检查《体育合格标准》实施情况。 学校校办工厂——“华跃蓄电池厂”正式成立,开始生产和经营。 5月,学校举办第三届艺术周。 9月,省教委检查评估组来校检查该校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情况。 10月,举办学校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 1993年 4月,安徽省凤阳县司法局马宗禹同志开展“百场法制演讲万里行”活动,来到该校给学生作“二五”普法专题讲座。 5月,举办第四届艺术周。 7月,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作部分调整。 10月,举行第二十二届校田径运动会。 11月,省教委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检查组来校检查落实情况。 11月28日,该校召开第十二次团代会。 12月,举行该校第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 1994年 学校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宣中教研》创刊号出版,同时定期编辑《教研信息》。 全区青年教师化学优质课大奖赛在该校进行。 全区首届省地市(县)重点中学篮球赛在该校举行。 学校举办第五届艺术周。 行署教委召开的首届“8、18”会议——省地市(县)重点中学高考情况分析会,在该校举行。 制订《宣城中学校园规划》。 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于10月21日开幕,历时三天。 参加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安徽黄山市)。 省教委体卫处来校检查贯彻两个《条例》的情况,经评估该校分别达到优、良等级。 团省委学少部来校检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省教委视导组来校检查教育教学情况。 该校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12月,省教委下达《重点中学评估条例》。 12月14日,学校工会委员会进行改选。 学校举办首次迎新春长跑比赛。 1995年 教工宿舍楼(第五幢)动工兴建。 3月23日,召开该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4月,该校承办江南十校联谊会第八届年会。 5月,学校举办第六届艺术周。 7月,第一学生公寓动工兴建。 10月,第二十四届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该校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优秀组织奖。 12月,制订《宣城中学“九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和“科研兴校”战略。 12月,该校在地区举办的“迎新长跑”比赛中,荣获男、女团体第一名。 1996年 省教委下发《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并指出所有原省重点中学均要重新创建省示范高中,接受评估验收。 3月14日,省教委陈贤忠主任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5月,举办第七届艺术周。 恽代英、萧楚女两烈士铜质塑像安装在奋飞广场。 地区教委对该校创建示范高中工作进行检查、评分。 冯有生任宣城中学副校长。 10月,高中部教学楼开工兴建。 该校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优秀奖。 10月,学校举办第二十五届田径运动会。 学生食堂改造工程、教工食堂和浴室建设工程同步起动。 12月,宣城中学教学开放周顺利进行。 1997年 调整教导处干部的任职。 5月,举办第八届艺术周。 5月,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捐款,修建香港回归纪念碑。 6月,参加省教委组织召开的“省重点中学素质教育座谈会”。 8月,该校荣获安徽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 10月,学校举行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 学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 该校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汤兴华校长参加省教委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学习,为期三个月。 学校铜管乐队成立。 1998年 “宣城中学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成立。 安徽师范大学有关领导来该校举行“实习基地”挂牌仪式。 该校学生项玥获得第三届宋庆龄基金奖。 宣城地区高中教学视导团来校检查教育教学和高三毕业班工作情况。 第九届艺术周、第二十七届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学校派员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素质教育与高考研讨会”。 起动体艺馆建设的筹备工作。 蒋作君副省长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 该校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学校房改工作开始。 省教委陈贤忠主任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学校“奋飞”报创刊。 派员参加华东地区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上海浦东)。 “兴泽基金会”宣城中学管委会成立。 1999年 筹建青年教师过渡房。 学校召开首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98—99学年度开放周于1999年元月6日举行。 举办第十届艺术周。 5月21日,澳大利亚天德市政府代表团一行10人来到该校参观访问。 宣城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编辑出版。 省教委基教处处长一行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学校荣获第六届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学校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9月,学校荣获安徽省学校体育卫生和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该校学生(600人)在宣城地区首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大型团体操。 举办第二十八届田径运动会。 宣城中学校歌宣城中学校歌歌词(甘绿林作词) 敬亭山下 宛溪河边 坐落着美丽的宣中校园 这里演出了悠久的历史 这里记载着自豪辉煌 革命先烈开天辟地 代英楚女光明点燃 用生命谱写春秋 靠追求迎接太阳 呵 可爱的宣中 人才的苗圃 栋梁的摇篮 栋梁的摇篮 状元桥头 龙首塔前 是我们可爱的宣中校园 这里培育了优秀的人才 这里走出了多少栋梁 辛勤园丁书山引路 莘莘学子学海扬帆 团结奋进求实简朴 用奋斗编织桂冠 呵 可爱的宣中 黎明的朝霞 喷薄的太阳 栋梁的摇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