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尔曼 |
释义 | 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联邦军(北军)将领。1820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兰开斯特,184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先后在各地服役。由于对军旅生涯前途的悲观,1853年谢尔曼辞去军职辗转于多个行业,但都没能获得成功,直到在曾经军队中的好友布雷克斯顿·布雷格的帮助下,进入艾奥瓦州军事学院担任教员,他才得以摆脱困境。凭借对教育和军事的热爱,对学生的宽宏大量,谢尔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员并逐渐展示出他的才华,内战期间他在西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便得益于此。 简介内战的第一年,满怀壮志的谢尔曼却并不得志,先是因麦克道尔的指挥不当经历了第一次马那萨斯战役的惨败;而后被调到西部却没能摆脱首战失利的阴影,时常陷入军队被南军击垮的幻觉中,终日忧心忡忡,以至于有报纸报道称谢尔曼是个神经错乱者,似乎他的军事生涯日暮途穷了。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倒下,1862年初,他为格兰特将军制定的进攻亨利要塞和多纳尔逊要塞的作战计划在实战中获得了成功,联邦军一举攻破田纳西河和坎伯兰河上的这两大要塞,并顺势拿下田纳西首府纳什维尔。这是内战爆发后联邦军的第一场大胜仗,鼓舞了北方的士气。此战也使谢尔曼与格兰特英雄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两人并肩作战横扫西部战场,维克斯堡战役、查塔努加战役与东部战场联邦军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1864年格兰特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并调往东部作战。谢尔曼也凭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升任西部战区司令。1864年5月他集结10万大军攻克佐治亚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亚特兰大,11月“向海洋进军”直取萨凡纳,1865年初挥师北上占领哥伦比亚和罗利。这样谢尔曼的大军就从南端绕过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东部,与格兰特一起对南部同盟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4月内战便以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此外,谢尔曼在军事思想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在西部战场的实践中发展并完善了林肯的总体战构想,下文中的火烧亚特兰大、向海洋进军、三光政策都是其对总体战构想的实践。内战结束后不久,谢尔曼被提拔为中将;1869年升任上将,并成为联邦军队总司令,之后的14年他一直担任此职,在此期间他参与制定了进攻并屠杀印第安人的军事行动,这成为他人生的污点。1875年,谢尔曼发表了他的《回忆录》。1891年2月14日,71岁的谢尔曼病逝于纽约市。 评论对于谢尔曼的功过是非,是美国内战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贬的一方认为:他的行动有悖于道德,而且过于残忍,是双手沾满平民鲜血的刽子手。他的扫荡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死于扫荡以及之后的大饥荒,上百万人沦为难民。褒的一方认为:如果没有谢尔曼,那么内战将持续更久的时间,将有更大的财产损失和更多的生灵涂炭。而且一旦战争拖延到欧洲各国插手进来,很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谢尔曼究竟是对是错?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威克斯堡大屠杀格兰特给谢尔曼将军下达了那条著名的命令“create havoc and destruction of all resources tha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enemy。”明确要求谢尔曼对南方进行毁灭性的不计后果,不惜代价的摧毁。即不但消灭敌人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 1862年7月,谢尔曼被任命为孟菲斯军区总司令,负责对南军的坚固据点威克斯堡(Vicksburg)发动进攻。由于兵力不足,攻击并不成功,战局陷入僵持。之后, 格兰特的大部队投入进攻。由于久攻不下和伤亡惨重,恼羞成怒的联邦军开始迁怒于城内的平民。格兰特下令摧毁威克斯堡的一切目标! 数百门重炮对城内的军事设施和民宅进行连续数月的猛烈炮击,把威克斯堡的所有建筑炸成了粉末,无数无辜的平民被炸得粉身碎骨。1863年7月,联邦军攻下了威克斯堡这个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的城市。由于长达一年的围困造成的饥饿和屠杀性的炮击,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亡。 亚特兰大变成了人间地狱 名言录“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变成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 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争!” 1864年秋,被任命为西部方面军最高司令官的谢尔曼少将,率领10万联邦军和254门火炮,击败南军约翰逊将军(Joe Johnston)胡德将军(John B. Hood),攻入乔治亚州,并于9月1日进占了没有作任何抵抗的南方重镇亚特兰大市。 谢尔曼在占领后对当地居民下达了公告,要求所有民兵放下武器,所有市民离开市区。之后,就命令北军在11月离开前纵火烧毁整个城市。成千上万名老人和妇女为阻止联邦军火烧亚特兰大,坚决拒绝离开,他们以为只要他们还在城市里,联邦军为了顾及他们的性命,就不敢放火。但他们太天真了! 当联邦军官兵准备纵火时,老人和妇女们跪在地上,死死抱住联邦军士兵的大腿,放声大哭,声嘶力竭哀求士兵们看在上帝的份上,饶恕他们的城市和家园……但士兵们一脚踢开他们,同时在城市的各条街道纵火。 大火迅速蔓延全城,联邦军士兵自己安全及时地撤出了城市,根本不理会那些老人和妇女。可怜那成千上万的老人和妇女,在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火前绝望地挣扎和惨叫,相互践踏……没有一人逃出火海。 联邦军同时严厉警告撤出城外的亚特兰大居民,任何人如果试图救火,一律格杀勿论! 大火足足延烧了半个月之久。夜晚,翻腾的烈火窜起一百多米高,把整个天空烧得如同白昼,在距离亚特兰大20英里之外都能看到被烈火烧红的天空。白天,从整个城市翻滚而上的巨大浓烟遮天蔽日,使得亚特兰大周围200平方英里内如同黑夜…… 城外,无数惊恐绝望的亚特兰大居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城市、家园和亲人被烈火无情地吞噬,撕心裂肺,顿足捶胸,哭声震天动地……亚特兰大的神甫们默默地站在熊熊燃烧的城市前面,绝望地对着火红的天空,不停地划十字和祷告,为自己的城市和葬身火海的冤魂送行。 谢尔曼将军说到做到----“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变成人间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 曾经是南方最繁荣最美丽的城市亚特拉大在这次浩劫后荡然无存,全部化为废墟,只剩下了一条街幸存下来。这条街如今成为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历史象征,被叫做地下街(The street under ground)。整条街的的确确是在地下,要坐电梯下降才能到。换句话说,如今的整个亚特兰大都是在原来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旧的市区被完全地摧毁,埋于了地下。 三光政策谢尔曼将军名言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无情地摧毁我们见到的一切东西……” 在谢尔曼看来,对南方普通人民的打击必须和对武装部队的打击一样彻底。 从亚特兰大开始,尽管谢尔曼将军领导的北军一直处于相当顺利的形势,但是为了彻底地吓住南方,他命令部队将遇到的民房一路烧下去,同时杀死所有遇到的一切牲畜和反抗的人。1864年11月,谢尔曼大军离开亚特兰大,开始对南方进行长达一年的灭绝人性的大扫荡。 经过谢尔曼的部队以60英里的正面径直向海边的萨瓦纳(Savannah)推进。几乎把经过的地方碾平如同压路机一般,所有树在地上的东西都被完全地摧毁。 他的大军一边一路推进,一边彻底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物资设施,抢劫平民的粮食和财产,杀死反抗的平民,焚毁农田,炸毁村庄,用石灰封堵水井,捣毁铁路,抢劫和驱逐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居民,烧毁一座又一座城镇。谢尔曼的部队还没有来到,十几英里之外就可以看见蔓延而来的冲天火光,而当谢尔曼的部队离开的时候,地面上只剩下了烧焦的泥土和孤零零的几个正冒着烟的树杆。 在1864年12月23日,谢尔曼占领了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萨瓦纳,并发电报给总统林肯说这是给他圣诞礼物。之后,将城市付之一炬,片瓦不留。 在1865年初,谢尔曼大军攻入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哥仑比亚,纵火烧毁了整个城市的全部民居和公共设施,只有南卡大学和行政机关的建筑得以保留。有多少平民葬身火海已无从统计。 之后, 谢尔曼将军的部队又一路向北烧将上去,一直烧到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查尔斯顿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谢尔曼用数百门重炮对查尔斯顿进行屠杀性的炮击,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于炮火。待到谢尔曼将军攻下查尔斯顿,已经一片断壁残垣。就这样一座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谢尔曼大军也不放过,照例点了一把大火。在查尔斯顿的郊外,至今还留下一堆堆被北军焚烧后的黑瓦砾的庄园。 破坏最严重的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家乡所在的密西西比州。内战之前,该州在全美富裕榜上名列第五。内战期间,该州60%的白人青壮年被杀,90%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平民的私有财产损失殆尽。战后,密西西比州不仅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而且这种贫困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 结果按今天的价值计算,谢尔曼的大扫荡给美国南方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有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直接死于谢尔曼军团的大扫荡和抢劫引起的大饥荒,上百万人沦为难民。从30年战争起,在西方恐怕就不曾见过这样直接针对平民的战争暴行。当时邦联总统戴维斯称其为“美洲大陆的阿提拉”。谢尔曼的行为彻底地打破了旧时代战争的界限,他把战争扩大到了全体人民。一百多年来,美国南方民众的子孙对“谢尔曼的大扫荡”耿耿于怀,一代传一代。 美国内战双方的阵亡官兵大都得以安葬,但安葬的规格截然不同。据说北军尸骨全部由联邦政府掩埋,立碑纪念并刻上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南军被看做叛匪,尸体乱埋于田野,没人立碑。 谢尔曼将军的结局谢尔曼于1866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三年后又被晋升上将。作为格兰特的嫡系人马一直伴在其左右。曾接任格兰特成为美国西部军管区总司令,后又接任了格兰特陆军总司令的位置,1884年退役。1891年,以71岁高龄去世。 谢尔曼从来没有为他在南方的作为说过任何忏悔,道歉乃至遗憾的话。死前他如此地说道: “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和道歉的,我的所作所为无愧于我的良心。” 有很多美国人支持谢尔曼的大扫荡,“谢尔曼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结束这场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变得恐怖变得令敌人无法忍受。” 至于谢尔曼将军和他手下的官兵为何有如此的铁石心肠,以至到能对南方的民众下如此毒手,谢尔曼将军一语道破天机: “我就是要让南方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永远不敢再想要独立!永远不敢诉诸战争!”----他确实做到了。 美国M系列坦克的命名美国坦克被称为M系列坦克,如M3、M4、M48、M60和M1坦克等。不过,美国坦克除了M序列的编号外,还有一个命名,其中的多数是以美军的将领命名。如此命名除了有纪念意义外,也是区分的一种标志。比如,单说M3坦克,就有中型和轻型两种,如果连装甲车也算上,还有M3半履带式装甲车。不过,加上命名就很容易区分了,M3中型坦克以“罗伯特.李”将军命名,而M3轻型坦克则以“斯图亚特”将军命名。 M4中型坦克,以“威廉.谢尔曼”(W.Sherman,1820-1891)将军命名,他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的著名将领,是格兰特手下的战将。1864年,格兰特东征“罗伯特.李”时,谢尔曼亲率3个军攻打佐治亚州,占领亚特兰大,给南军以毁灭性打击。格兰特当选美国总统后,谢尔曼于1869年初任陆军总司令。由于M4中型坦克要优于M3中型坦克,使得谢尔曼的名气要远远高于格兰特和李,甚至还出现了“超级谢尔曼”(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对谢尔曼坦克的改进型,主要是以105毫米炮替代原来的75毫米炮)。 威廉·谢尔曼本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军(联邦军)的一员战将。以著名将军来命名坦克是美军的习惯作法,如“格兰特”、“巴顿”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等。“谢尔曼”坦克的真正代号是M4,它与M3坦克几乎同时开始研制,被称为“两兄弟”。但作为弟弟的M4坦克名气要远远大于哥哥M3坦克。 M4与M3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底盘布局到发动机,二者几乎一模一样。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在炮塔上,M3坦克火炮装在炮座内,而M4坦克的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火力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均匀增加装甲厚度,从而提高坦克的防护性能。正因为如此,M4坦克的综合性能要远远高于M3坦克。 M4坦克的型号十分庞杂,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的改进型就不下50种,从而构成了庞大的“谢尔曼”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有的采用铸造车体,有的采用焊接车体,有的发动机型号不同,有的火炮口径不同等等。其中,M4A3坦克较有代表性,这种坦克的战斗全重31.55吨,乘员5人,装一门75mm火炮,并有火炮高低稳定器,装甲厚度15--100mm,其动力装置为一台368千瓦的水冷汽油机,采用小负重轮和水平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最高速度可达42公里/小时。 1942年初,M4坦克正式列装。由于它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很快赢得坦克手们的青睐。根据“租借法案”,英国等美国的盟国也要求租借这种坦克。为此,美国庞大的汽车工业纷纷转产,生产坦克。仅1943年一年,美国就生产各型坦克近3万辆,其中M4坦克占相当大比重。 二战中、后期,M4坦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战场上,虽然M4坦克在与德军重型坦克的较量中,还有些力不从心,但它的数量多,可以以量补质。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美军的M4坦克则出尽了风头,日军的97坦克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从美军退役的M4坦克成了一些中、小国家军队的宝贝,“谢尔曼”遍及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它仍在某些国家发挥着作用。M4坦克与苏联的T—34一样,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