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邦互 |
释义 | 谢邦互,男,1955年7月出生,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及工作简历1982年1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1月至1986年8月在成都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任教, 1986年9月为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1989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 1991年7月任讲师,1996年评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 教学情况已担任过《高分子材料理论基础》《常用塑料》、《橡胶化学及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参加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获2003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指导研究生6名。 著作参加编写、编译了《塑料包装》、《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等著作。 科研情况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共混和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断裂破坏行为等研究工作,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项目二级子课题、教育部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以及其它项目10余项。其中,任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1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 表彰/奖励200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主要论著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核心收录论文近10篇、EI核心收录论文20余篇。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对共聚聚丙烯成型收缩率的影响,《塑料工业》2008年 第12期 在学科发展和教改中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 第3期 界面改性PA6/T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 第11期 试样厚度对共聚聚烯烃材料断裂行为参数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 第1期 双螺杆挤出共混物分散相粒子的分散和分布(Ⅱ):捏合盘错列角的影响,《中国塑料》2006年 第12期 双螺杆挤出共混物分散相粒子的分散和分布——捏合段数量的影响,《中国塑料》2006年 第11期 LLDPE吹塑薄膜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 第4期 聚丙烯/POE共混组成对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高分子学报》2006年 第2期 PP/EPDM共混物断裂性能的研究,《塑料工业》2006年 第1期 聚合物材料空化效应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05年 第5期 玻璃微珠改性聚丙烯的熔融、结晶与形态,《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 第2期 PP/POE共混物的形态和性能的研究,《塑料工业》2005年 第2期 玻璃微珠填充改性PA6的研究,《中国塑料》2005年 第1期 具有高界面压应力的高分子共混物——Ⅰ.制备和拉伸性能,《材料研究学报》2005年 第1期 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研究,《塑料工业》2005年 第B05期 共聚聚丙烯材料的断裂行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 第2期 煤矸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塑料工业》2004年 第11期 玻璃微珠填充改性聚合物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04年 第5期 玻璃微珠改性PP和PE-LLD的加工流变行为,《中国塑料》2004年 第10期 玻璃微珠改性PP和LLDPE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 《塑料工业》2004年 第9期 BOPP料的结晶行为与高温拉伸试样的熔融特性, 《中国塑料》2003年 第9期 全硫化超细粉末橡胶对PVC-U力学性能及形态的影响,《中国塑料》2003年 第5期 负泊松比材料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03年 第6期 几种医用聚丙烯专用料的研究,《中国塑料》2003年 第10期 GEP/PO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 第5期 环氧化橡胶对PTC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改性作用,《塑料工业》2003年 第2期 ENR对HDPE/CB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 第1期 韧性聚合物材料的基本断裂裂功和变形行为研究,《中国塑料》2002年 第7期 用基本断裂功表征聚合物的韧性,《中国塑料》2002年 第6期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PA6/EPDM共混物,《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 第11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