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写作主体 |
释义 | 写作主体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要领,它的核心在于能动性,即写作者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能力来创造。 在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主体的修养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何谓“主体”。平时讲的“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指的是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人。在我们看来,主体应该是自觉的、能动的。写作主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写作主体,能够自觉地、能动地从事写作行为,是因为他本身具备了从事写作活动的一些基本条件、基本修养。 以前我们谈主体修养,常概言之以“生活、思想、技巧”。古人讲主体修养,则强调“才”、“德”、“学”、“识”、“胆”。这些概括都是对的,但都太笼统,不免有点空乏。所谓“修养”,主要主体在知识、思想、技能、技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水平,它主要是后天实践所致。一位写作主体的修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除了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知识、心灵、智能等几个方面。 “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是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古罗马哲学家所说的这句话对写作同样是适应的。从事写作生产必须有材料,主体摄取、库存的材料如何,直接影响到主体的生产。而写作生产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之处,在于这个材料不是由别人提供的,而是需要主体从客观世界中去摄取、储存。很显然,一个人的经历、学历,很直接地会影响到他的知识、信息系统……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学历是不可能绝对一样的,即便是从小学一同读到大学,各人的自觉精神不一样,注意中心不一样,下的功夫不一样,知识构成也不会一模一样。从这一点上讲,有多少个写作主体也就具有多少个各具不同特点的知识系统。写作主体的能动性,首先体现在他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把握上,正是这种能动把握,为作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而缺乏这方面的修养,是难以胜任写作行为的。 其次一个人要从事写作,他首先要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人生具有起码的了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作横向的扩展,纵向的挖掘,对写作主体来说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人生知识都是必要的。不能设想,一个作者,只具有社会人生知识或只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却能顺利地从事写作,写出优秀的篇章。社会上,具有丰富阅历的人并不少,可并不是每人都能开掘生活的宝藏,缺乏必要的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书本上的种种知识未必能化为作者自己的“血肉”。一切书本上的知识都需要感性生活的印证、消化,而生活中的种种“实感”则需要文化科学知识的“梳理”、“熔炼”与“升华”。 我们还需注意到写作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任何客观材料,都必须经过写作主体心灵的浸透、整合,才有可能进入写作过程。王蒙曾指出:“生活并不能直接化为创作;只有经过作空心灵的吸取、选择、消化、感应、酝酿、裂变、升华、飞跃,就作家心灵的一种负载、力量、火焰以后,作家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那么主体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写作呢?这些因素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胸怀、视野、意志、文化品种、道德精神等等。作者关于客观事物的思想、情感,不仅会作为材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文章中去,而且它还会在更深的层次塑造主体的心灵,形成主体的胸怀视野、道德精神、文化品格等,同时,写作是人类精神中最情感化的一个领域。真诚地表达直补的情感,是被称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主体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根据。其次,写作作为一种独立的、艰苦的劳动,要求主体具有坚强的单击和勇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是异常艰苦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增删数载;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修改达十一年之外;歌德写《浮士德》,几乎耗尽了他整个生命。即算是短章小礼,贾岛也有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相信人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 写作还需要聪明、才智、敏锐深刻的观察力,优良持久的记忆力,丰富新颖的想象力,缜密深邃的思考力,灵活变通的应变力,以及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表现力,这些都是写作所不可缺的。在写作活动中,作者对信息的接受力、储存力、组合力、创造力,就依赖于他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作者只有通过感知,才能收集材料;只有通过记忆,才能积累材料与经验,巩固技能与技巧;只有通过想象与思维,才能对零散的原始材料进行梳理、归类、分解、组合、推导,概括选择、判断、加工、开掘、提炼,它们都是从事写作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能力,都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应多深入社会,多了解生活,增加人生阅历,培养丰富情感,增强写作意志,不断超越自我,提高写作修养,向着最为美好的精神境界升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