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肖瑛 |
释义 | 《辽宁日报》主任编辑(1931.4—)原名肖自实,黑龙江富锦人。擅长中国画。195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志愿军38军文工团美术创作员。后任《辽宁日报》美术部编辑、美术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发表大量组画、速写。作品有《战斗的煤海》、《鸭绿江边秋色》、《渔岛风光》等。 山东大学二院 副教授性 别: 女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近视家族胎儿巩膜MMP2、9、BFGFT、GFβ表达的研究 省科技厅 2.先天性白内障BFGFT、GFβ表达的研究待 省科技厅 3.生长因子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性的研究省教育厅 发表论文及专著情况: 著作:《全科医师手册》参编 论著:《先天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不同技术方法探讨》视光学杂志 第一 论著:《先天性白内障后囊撕开临床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第一 论著:《胸腹部外伤致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 第一 论著:《先天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实用眼科杂志 第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1998年获山东医科大学眼科硕士学位。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6年,对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精通白内障、青光眼等显微手术及网脱、斜视、眼部整形等手术,对儿童白内障、弱视及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较深造诣,每年均担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3项。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人物简介史学学士,哲学硕士,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受聘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研究兴趣: 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知识社会学、风险社会学 讲授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原著导读、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文26.《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第11版。 25.《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 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独著),《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1-28页。 24.《作为风险的认同与作为认同的风险——认同视角下的风险社会生产机制研究》(独著),《社会理论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辑(2009年),第1-46页。 23.《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独著),《社会》2008年第2期,第39-76页。 22.《社区建设研究综述》(独著),载《中国社会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7页。 21.《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独著),上海社联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载《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共识·共生·共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165页。 20.《风险社会及其超越——“反身性”与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之建构》(独著),《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辑(2007年6月),第125-155页。 19.《不要相信我太多!》(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2期,第105-110页。 18.《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挑战、危机以及超越的寻求》(二人合著,第一作者),《社会》2007年第2期,第1-25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4期编目辑览。 17.《社会学告诉我们无法选择》(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第107-112页。 16.《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初稿)》(独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与调查内部文稿》(2004年10月)、《人文社会科学100学科发展报告》(黄浩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其中第二、三部分以《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社会理论研究篇》为题(约1.0万字)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2月9日第2版(署名:社会学所社会理论重点学科组),《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第16-20页)以《社会理论研究的问题、范式和趋势》为题全文转载(署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课题组)。 15.《2005年中国社会学研究综述》(独著),《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汝信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285-295页。 14.《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成——兼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困境》(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25-130页,转载于《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86页。 13.《回到“社会的”社会学》(独著),《社会》2006年第5期,第1-56页,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6-2007)“网络宣传优秀成果奖”。 12.《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修改稿)》(独著),《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辑(2006年7月),第100-136页。 11.《偶像是如何炼成的——“超级女声”的社会学分析》(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5年第4期(第136-141页)、2006年第1期(第138-145页),收入《社会学家精华本,卷二》。 10.《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思VS自反”——社会理论中现代性诊断范式的流变》(独著),《社会》2005年第2期,第1-24页。 9.《“反身性”研究的若干问题辨析》(独著),《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0-17页。 8.《反身性:一种新的现代性诊断视角》(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3期,第122-124页。 7.《社会学的“帝国主义”情结》(独著),《社会》2004年第8期,第32-36页。 6.《“反身性”多元内涵的哲学发生及其内在张力》(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78-83页。 5.《反身性与“曼海姆悖论”——兼论相对主义社会学的可能性》(独著),《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8期,第47-57页。 4.《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二人合著,第二作者),《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28-32页。 3.《涂尔干的人类学研究及其社会学旨趣》(二人合著,第一作者),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13页。 2.《理性的两难与现代性的诊断》(独著),《国外社会学》2003年第4-5期,第125、126-129页。 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结构与中国历史之进路——关于“韦伯难题”的另类思考》(独著),《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第87-91页。 著作2.《友好社会的寻求:美、日、法构建社会协调机制研究》,肖瑛、刘春燕、张敦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李友梅、肖瑛、黄晓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译作 3.《社会科学的新哲学》(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5章和结语。 2.《卡里斯马》(独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6期,第60-64页。 1.《全球化》(独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6期,第1-11页。 在研项目2. “从‘国家vs.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视角转换”,上海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课题,2011,主持。 1.“超越风险社会:西方风险社会学理论及其与中国经验的对话”,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7,主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