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鸮 |
释义 | 小鸮 little owl 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鸟类,学名为Athene noctua。体长约20公分(约8吋),羽毛呈淡褐色。见於欧洲、中亚和北非,已引入新西兰。白天活动,常栖息于开阔地。营巢於建筑物或天然洞穴内。食各种昆虫、小型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类。横斑腹小鸮(A. brama)和林斑小鸮(A. blewitti)见於印度和东南亚。 栗鸮、领鸺鹠、纵纹腹小鸮、斑头鸺鹠 栗鸮(Phodilus badius) 面盘浅葡萄红色,被有黑褐色翎毛围线,耳羽簇明显。上体栗红色,有黑色及白色小斑点。尾短,栗色,具有黑色横斑,下体浅葡萄红色,具栗色小圆点。 栖息于雨林中,在黄昏和黎明前活动。以鼠类、小鸟、蜥蝎和蛙类为食。营巢于树洞或树椿内。雌、雄亲鸟共同参与孵卵。种群量稀少,国家II级保护。 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 别名小猫头鹰。中国体形最小的猫头鹰。雌、雄鸟外形相似。上体暗褐具皮黄色横斑,后头的黑色和黄色斑纹颇似眼和嘴,腹部白色具暗褐色或棕红色纵纹。 留鸟。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昼,夜均能觅食活动。以昆虫为主食,有时也捕食鼠类及小鸟。滇中、滇南地区均有分布。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上体褐色,具白色纵纹及斑点,具黑色杂斑及纵纹。头顶平,无耳羽簇,面盘不甚发达,有淡色眉纹并在前额速结,具有平阔的白鬃纹。下体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腹部中央至肛及覆腿羽白色,肩上有两道白色或皮黄色的横斑。为白天活动的小型鸮类。栖息于林缘地带,亦在农田附近的树上活动。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营巢屋檐下洞穴或其他洞穴中,每窝产卵2-3枚。分布滇西北等地。国家II级保护。 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 与领鸺鹠相似,但体形较大。后颈无领斑;上体暗褐或棕褐,具皮黄色或棕黄色横斑;飞羽和尾羽暗褐,具黄白色横斑;颏白;喉具白斑;胸部褐色或棕褐色,具黄白色横斑;腹白,具褐色或棕褐色纵纹。栖息于村庄附近的树林中,有时也见于竹林中。多单个活动,白天也见其活动,夜晚鸣叫频繁。食性较广,包括昆虫、蛙类、蜥蜴类、小鸟及小型哺乳类。留鸟,较为常见。国家II级保护,列入CITES附录II。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