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学 |
释义 |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字意“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门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国故论衡·小学概说》小学,即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必须有“传统”二字,因为它不是指现代的语言文字学。通常说“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这样说是不甚合适的,因为小学的这“三门”原本是“浑然一体”的,文字、音韵、训诂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这里这样强调一下。 古汉语文字学“小学”初见于《大戴礼记·保傅篇》:“及太子少长知(女已)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西周时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人分等级,当时能够接受教育的只是贵族。关于小艺,《周礼·保氏》上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又“乃教之六仪:一曰祀祭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可见在周代教育中,小学本指学习六艺(小艺)和六仪(小节),后来小学含义逐渐缩小,仅指六艺之一的“书”了,及专指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上记载:“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不见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小学”含文字之义始于此。可见古代“小学”是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 “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一,什么是小学? 即语言文字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 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 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下文可供参考: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有关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小学教育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留日学生引入中国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小学堂”划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国民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国民学校分前期〔四年〕和后期〔三年〕。1922年,国民学校仍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近年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近年来,由于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现在深圳市小学及初中已经不再收取本地户籍学生的学费,只收取6元体检费。 唐朝书学唐承隋制,兴科举,设书学科。《新唐书·选举制上》载:“书学,生三十人……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学书,《石经》限三岁,《说文》一岁,《字林》一岁。”又载书学科选举法:“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可见唐代之书学实为书法、小学双修,且更重小学。新旧唐书《艺文志》均著录王羲之文字学著作《小学章》一卷,说明王羲之于文字学也是有研究的。 小学大师章太炎许寿裳先生的《章炳麟》介绍,认为章太炎(章炳麟)“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而在国学大师方面,将他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贡献,列于首位。鲁迅说:“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1903年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猛烈抨击清皇朝的统治,被捕入狱。1906年6月出狱,立即被革命同志、青年学生们接送到日本。他在东京一面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继续鼓吹反清革命;一面讲学,讲的就是“小学”即语言文字学。 当时有8名中国留学生很想听课,但是因为时间冲突无法参加,于是章太炎“特设一班”,他们每星期日上午去章太炎寓所听课,讲授内容就是“小学”。据许寿裳说:“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两书,都是课余写成的,即其体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于此时。”可见,章太炎在革命事业上最辉煌的岁月,也即他在语言文字学研究中最结硕果的时期。 这8名同班听讲者是: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及许寿裳。 朱希祖后成了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上古文学史》、《中国史学通论》等著作。1911年他曾集资刻刊章太炎的《小学答问》,鲁迅出资15元,此书1912年印成。 朱宗莱(蓬仙),曾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关于他的事迹记载很少,但他却著有《文字学形义篇》。 周作人,后来成了名作家、名教授。他著译等身,但在文字学方面似少建树。他在《我的杂学》中说他的“杂学入门书”大致是八类,“二是小学书,即说文尔雅方言之类”。把语言文字学的书列为第二类,可见他的重视。他没有文字学方面的专著,却写过不少文章,很有独到见解。如《汉字》一文中,他认为:中国“民族间自有系维存在,反不似欧洲人之易于分裂”。“此是何物在时间空间中有如是维系之力”?“思想文字言语礼俗”而已。他还进一步指出:“假如没有这汉字,却用任何拼音文字去写,中国的普通国语文便无法可以读懂,势必拼写纯粹方言,……其结果即是文字言语之分裂,一方言区域将成为一小国,中国亦即无形的分裂了。” 许寿裳,是请章太炎“特设一班”授课的发起人。他曾长期追随蔡元培在教育部、大学院、中央研究院任职,但也在多所大学兼职或专职授课。在他讲授的课程中,有“文字学概要”。1941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作题为《近四十年来中国文字学进步的一斑》的讲演。这些都可见他对文字学的研究和关注。他对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在学术上,其中包括文字学在内的贡献,说来头头是道,切中肯綮,不愧为学识深厚的章门高足。 周树人即鲁迅,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文学家,其贡献是多方面的。在鲁迅的多门成就、学问中,文字学几乎排不上号。但从《门外文谈》中,毕竟看到了鲁迅在文字学上的渊博的学问。这篇不到13000字的通俗化文章,无疑是一部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汉字发展史。 8人中的龚宝铨、钱家治,前者是章太炎的女婿,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后者曾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教育部任职,较长一段时期与许寿裳、鲁迅是同事。但他俩在文字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启蒙教育“小学”最初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 这种意义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初小初小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才普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一名教师包揽了4个年级、所有课程。初小教育对于扫除文盲运动有重大意义。 高小高小全称为“高级小学”。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读完高年级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并不普遍。 完小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称之为“完全小学”,简称“完小”。中国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建立农村完小,已经成为基本标准。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不再作标记,而农村小学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标志。 五年制与六年制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地区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 美国小学课程在美国多数小学实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实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学和五年制的小学。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学通常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起来。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5人),每班一名教师,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美国的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一般开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课程. 语文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语文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数学是小学阶段除语文以外美国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从目前美国学校的实际情况看,美国小学数学普遍缺乏严格训练和要求,在课程编排上均尽量放低要求,整个小学对抽象的代数或较难的数学概念涉足较少,主要还是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做文章。 自然科学课一般包括科学知识和原理、环境教育、科学技术、物理常识等,社会课涉及面极广,一般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资源保护常识等。 社会课常常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社会生活常识,如安排参观、由学生收集与相关课题有关的物品或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录音、录像等现代电化教学设备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相关的课程内容。但是很多人认为美国社会课的教育方法不具有学术性,因此80年代以来,要求改革小学社会课,将社会课变为系统的历史、地理或其他传统的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外语(小学开设的外语课有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中文等,小学的外语课是作为选修或兴趣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愿决定学习与否,各校根据当地人文地理的特点进行选择哪门外语。如开设有中文等双语班的小学一般要提前数年进行登记,如果登记学生人数太多,也有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取舍的。) 有的学校还开设保健课、家政课,有的学校开设土著课,教授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化等。 虽然近些年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得到扩充和加强,但总体来说,整个小学阶段语文仍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核心,其他科目常常因种种原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内容减少,有时甚至取消。 加拿大小学课程设置(一)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拿大小学很重视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校在课程内容上尽量设置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有关的内容。如有的小学到了高年级就让女生加修家政,男生加习工艺,而农村小学则强调园艺的学习,许多小学开设了木工、烹饪、油漆、车工、制陶、商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形式在低年级以模仿游戏为主,如让学生以售货员、医生、记者、警察等身份进行角色游戏活动,或在学校设立警察教师,使学生通过亲身了解警察职业,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在高年级开设正规课程,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理论、原理,也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条件好的小学往往还建有职业技术车间,如木工房、计算机房、自助餐厅等,车间里有基本设备,学生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在里面进行实际操作。 总之,加拿大小学教育课程的许多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而且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是模仿现实生活展开的。把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具有一定职业启蒙的性质,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力开设 在今日的加拿大,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拿大所有省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省教育部纷纷下达文件,要求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例如,B·C省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课程纲要中就制定了从幼儿园到7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要求。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让学生从小能够认识信息技术工具,逐步掌握运用这些工具,并从小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会把这些工具运用到其他课程当中,进行辅助教等有的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形式,然后学生句通过计算机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速度学习语言、地理、数学、绘图艺术等。加拿大小学里的这种把信息技术工具广泛的运用于其他课程中的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综合课程的广泛设置 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加拿大小学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综合性这一特点。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明显分科教学,也没有固定的课表,一节课往往是综合性的,将语言、算术、社会、科学、美术、音乐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也可以是单一性,只有一项内容、一个专题。 例如,加拿大B·C省波拿巴学区的埃克尔·马尔巴罗夫(Ecole Marlborough)小学一年级的社会课,给学生上"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这一专题课时,教师先在课上给学生们讲一些关于加拿大社会与文化的故事,然后通过教学生唱歌、编排舞蹈等形式使学生逐步认识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学校也请一些当地讲故事者、舞蹈家、作家和诗人到学校给学生讲述或表演他们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更加具体地表现了加拿大本地的社会与文化。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该国社会与文化的认识。 教师也让学生们利用学校、家里和社会资源去搜集关于加拿大社会与文化的信息,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们把他们搜集的有代表性的信息编成一本小册子,再由学生们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在这个专题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区分出加拿大的象征,像国旗、钱币、枫叶、图腾柱等,他们会让学生自己画出这些图片,然后交给教师,通过这一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完成这一专题之后,学生对整个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就有了一个较全面的、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上,它不仅包括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包括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加拿大小学让学生把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地是从小培养了学生们对事物联系性。 台湾小学制度台湾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国语文、英语、闽南语、客家语与原住民语,国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课程(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合并科目)、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弹性、综合活动,以及重大议题(资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 )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各领域的简单介绍: 国语:语文能力是学习及建构知识的根柢,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生活课程:培养日常生活的礼貌以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项等。 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 社会:涵盖了历史、地理、公民等不同领域,让学生了解这个环境与社会。 自然与生活科技:包含了科学、天文、自然观察等,提高学生追求实证的态度。 英语:因教育部重视英语,因此于2003年增加英语科目。 音乐:学习音乐,以提高学生艺术气质。 视觉艺术(旧称美劳):初步让学生体验美术,主要制作手工、画、折纸等艺术作品。 电脑: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操作,以求跟上时代脚步。 健康与体育:以口语传达、动态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并领略健康的重要性。 弹性:此课是为了增加某些科目的节数,由教师自行决定的课。 综合:课程主要以学习单字、看影片为主,其范围广大,做为教授人生道理等的教育课程。 日本小学制度一、教育管理体制日本教育管理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以及学校等不同层次。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后,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高度中央集权性质。二战后进行了根本改革,以美国为模式,实行地方分权制,建立地方教育委员会,实行地方教育行政独立的原则。从1952年后逐渐形成了地方教育行政独立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1.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为文部省 现在文部省负有编制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权力和职责。初等教育在国家层次 上具体由初等和中等教育局负责:指导地方教育机构工作,规划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教育人员,协助地方教育委员会进行工作 ,指导中 、小学校教师方面的工作,制定教育标准,审定教科书等。 此外,文部省还管理国立教育研究所、国立儿童中心、日本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都从不同方面对初等教育进行宏观的指导与帮助。 2.地方初等教育行政 在地方自治原则下,初等教育主要是在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与领导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市町村一级教育委员会直接组织下展开的。如设置小学;编制学校班级;发放和选用教科书;负责教职员的监督培训等。 3.社会教育行政 与初等教育有关的社会教育行政在国家水平上编制社会教育的政策与规划,在都道府水平上是图书馆、公民馆等设施,在市町村水平上包括有设立地方图书馆、公民馆、博物馆、少年自然之家、青少年之家及培养子女广场等机构,还举办家庭教育班、妇女教育活动、视听教育等活动。 4.学校管理 小学是日本初等教育的主要机关,以校长为首,下设教头,教头有5项职能,即辅佐、管理、教育、代理和代行职能;还设有生活指导主任、学校保健委员会、学年会 、研究推进委员会 、计划运营委员会、评价委员会等。 公立小学不收学费 ,私立学校开支由办学者自筹 ,学生交纳学费。 二、教育改革1.培养目标沿革 日本1947年制定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美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 ,他们热爱真理,有正义感,尊重个人价值,勤劳负责,充满独立自主精神,是身心健康的国民。”同年制定的《学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小学教育要达到的各项目标: (1)依据学校内外生活经验 ,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其协作、自主和自我约束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地和国家的现状与传统,进而培养其国际协作精神。 (3)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衣、食 、住、行等,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认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国语能力。 (5)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处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与处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7)为了使学生能健康 、安全幸福地生活,培养他们养成必要的习惯,以利身心协调发展。 (8)对于会使生活丰富多采的音乐 、美术、文艺等,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后,日本进行了多次改革 ,特别是临时教育审议会从1984年9月至1987年8月共提出4次审议报告(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方针、内容、实施办法等基本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述,并形成现行日本初等教育学制的思想基础和深层次的内容。 2.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 (1)广阔的胸怀,健壮的身体,丰富的创造力; (2)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 (3)世界中的日本人。 3.基本指导思想是 (1)重视个性的原则; (2)向终身学习体系转移; (3)与变化相适应。 上述培养目标和基本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影响着日本的初等教育制度。虽然历经改革,但一些基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如小学生负担过重,人际关系能力减弱,道德水平下降,自立迟缓,考试竞争升温,小学生厌学、拒绝上课人数有增无减等。 为了解决初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要求,1996年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了《关于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孩子们都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的报告,提出培养生存能力是日本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 4.生存能力 (1)适应社会变化,能够自己发现课题、自学、独立思考、自主进行判断、采取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2)丰富的人性,即不断自律,与他人相协调,具有关怀体谅他人之心和感动之心等; (3)为坚强地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健康和体力。 这种培养儿童生存能力的完全人格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是对日本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尖锐挑战,很可能促成21世纪日本初等教育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三、学制、校历、课程和教学1.学制 日本小学学制是6年,属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法律规定,所有家长都要把适龄儿童送进小学学习。 2.校历 学校每年4月1日开学,次年3月31日结业。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这一制度,以同政府的财政年度相一致。 一学年三个学期的制度,即4-7月,8-12月,1-3月。假期通常安排在夏季、冬季和春季。假期的开始时间和长短,各地区略有不同,这主要是根据天气而决定的。 周六下午无正式课程。星期日及下列法定假日停课:新年(1月1日),成人节(1月15日),国庆节(2月11日) ,春分节(约在3月21日),天皇诞辰(4月29日),宪法纪念日(5月3日),儿童节(5月5日),敬老日(9月15日),秋分节(约在9月23日),过去节910月10日),文化日(11月3日) ,感恩节(11月23日)。目前正逐步实施5天授课制。 三、课程 日本小学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课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学科有国语、社会、算术、理科、生活、音乐 、图画劳作 、宗教、体育、道德、特别活动。小学1~2年级设生活科来取代原来的社会科和理科。 注: ①1学时为45分钟。 ②私立小学可以用宗教教育代替规定的道德教育学时中的一部分。 ③在课外活动的标准学时里可以进行班会、俱乐部活动及课堂辅导,其他课外活动可由学校自行安排。 ④资料来源:日本时事通讯社《内外教育》 近年来,日本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从国情出发,许多小学都新开设了以下3门课: (1)安全课。日本每2.5人中就有一辆汽车,交通事故很多。交通安全课聘请警察任专职教师,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使学生从小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日本是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安全避难训练课教育学生如何在发生灾害时保持冷静,并采取自卫应急措施,防害抗灾,确保安全。 (2)友爱课。属道德教育范围,教育学生深入理解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人权,互助友爱,防止和反对暴力行为。 (3)垃圾课。日本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垃圾问题突出。开设垃圾课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不乱扔垃圾,合理利用和改造垃圾,变废为宝。并规定小学生将上、下学路上的垃圾捡在“专用袋”中 ,并交垃圾站 !每月有一天为“垃圾日”,打扫环境卫生,清理校内外垃圾。 4.教学 日本小学重视教学方法的个别化和自主自发的学习方法,重视增加学生体验学习与集体生活的机会,旨在加强青少年对自己在集体中作用的认识,增强对社会和他人责任与协作的自觉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分组教学等灵活的形式,设计能进行最合理学习的个别学习机会,教师经常采用对话、交流、讨论,扮演发起人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做一定的解释、归纳和小结。 小学班级规模一般不超30人,有各种以特定目的组织起来的小组。每学期期初、中、末都举行考试,课堂上进行提问检查、课外有作业和训练。小学阶段均衡生产教科书免费供应。 四、道德品质教育 日本的中、小学生讲文明,有礼貌,遵守社会秩序,学习刻苦努力,这在世界上是公认的。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日益加深,进而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和危害也显得严重起来。为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从调查研究、制定措施到组织实施,都抓得很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道德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日本从1958年修改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以来,道德课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一直是比较突出的。此后对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等进行了某些修改,但它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没有变化,始终是摆在重要的位置。 2.道德课的教学目标。 日本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是国家和国家主义方向,培养忠君爱国、维护国家政体、宪法、方针、利益等品质。二是人格和自由主义方向,即培养对人格的尊重、自由与责任、民主、平等观念及品质。一句话,他们就是要培养所谓“有道德的日本人”,即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活中,具有尊重人的精神、对人爱的日本人;富有创造精神的有个性、有文化的日本人;愿为发展民主社会及国家而奋斗的日本人;能为国际和平作出贡献的日本人。 3.道德课的内容。 为了达到道德课的目标所必需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教学大纲中提出了28个项目内容: (1)尊重生命,增进健康,注意安全。 (2)对人有礼貌 ,生活有规律。 (3)注意衣物整洁,爱护并正确使用财物。 (4)分清正确与错误,正确的要坚持去做,错误的事坚决不做。 (5)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6)态度明朗,为人诚实。 (7)爱憎分明,见义勇为。 (8)目标明确,不畏艰苦 ,坚持到底。 (9)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 (10)热爱自然,以和善的心情亲近动物和植物。 (11)心地纯洁,热爱崇高的事业。 (12)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 (13)有理想、有目标,并为实现其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14)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培养认真钻研的习惯。 (15)有创造精神,积极开辟新的领域。 (16)对人亲切,能尊老爱幼。 (17)尊敬和热爱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18)互相信赖,友好合作。 (19)对人对事不抱偏见,能公平处理。 (20)心胸开阔,体谅别人 ,尊重别人的意见 ,宽恕别人的过错。 (21)理解规则和大家制定的公约的意义,自觉地遵守和执行。 (22)正确地行使权利,切实地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23)懂得勤劳的可贵,积极主动为他人做好事。 (24)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5)敬爱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创造美好和睦的家庭。 (26)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努力。 (27)以作为国人的自觉而爱国,为国家的发展而尽力。 (28)对世界广大人民有正确的了解和感情,要成为一个对人类幸福作出贡献的人。 4.道德教育的方法。 强调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各自承担责任,加强合作,努力创造一个学校、家庭、地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儿童的环境。 除了通过道德课进行教育外,特别活动是德育内容具体化和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活动包括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会活动、演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 道德课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交谈、教师讲故事 (童话、神话等)、学生讨论、利用读物、使用视听教材、演剧等,但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这些方法,其他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要偏重于某一种方法,固定于某一种形式,必要时可将几种方法穿插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只要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利即可。 提高教师在德育方面的指导能力,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强调道德课不能只对学生灌输一些呆板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而应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实践,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五、其余各科的教学1.国语 注重语言教育。在充实作文指导方面,所用时间要占总教学时数的30%左右,即低年级增至每年150个学时;高年级增至70个学时。在语言方面,将每年20学时书写毛笔字的课时增至35个学时。此外,要求小学阶段教授的汉字由原来的996 个增至1005个。安排在每个年级的字种和字数也有若干变更。 2.社会科 低年级为“生活科”,重视具体活动和体验。如让学生具体观察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社会现象,观察周围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的工作对自己的生活的重要性。中年级以后有所发展,作为社会科的学习,要求灵活利用博物馆,了解当地的社会历史变化。如该地区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该地区生产活动情况,原料、资源的利用和产品的运输与销售;该地区的发展历史、前辈的辛勤开发以及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等。到高年级,则要求观察地区文物等设施及陈列。如在5 年级的产业学习中,要求充实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全国的工业、农业、渔业等生产特点及同国民生活的关系;理解国土环境的特色 ;了解该国主要的历史 ,如在6 年级的历史学习中,要求掌握中心内容而不是学习通史,为学好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了解一些宪法、议会等政治常识,以及日本与世界的贸易交往和在世界上的作用。 3.算术 汇总和调整各年级的算术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如在“数和计算”领域, 将5 年级学习“ 乘数与除数是整数的分数乘除法”,改到6 年级学习,以减轻5 年级的学习负担。又如在“量与测定”领域,1~3年级关于“时刻和时间”的内容调整,重点是:1 年级学会看时间,2 年级理解时间的概念,3 年级通过计算能求出所需时间。珠算教学时数增加一倍,每年为16学时。 4.理科 充实了有关日常生活的许多内容 ,如生活中的科学 、天气的预测和发动机等内容。在“生物及其环境”领域,充实了有关人体的内容。3 年级讲授人的身体结构,4年级讲人的活动与成长,5年级讲男女身体的特征,6年级讲人的特性与环境的关系。 5.生活科 1 年级设有“学校生活中的情况与做法”、“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与生活方法”等,2 年级设有“近邻的生活方式及同人们的接触方法、信件和电话等的传递方式”等。在教学中把各项实际活动中表现活动作为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做好。 6.音乐 各年级的音乐教材都比过去增加一首歌曲,为四首曲子。重新规定琴和日式鼓等日本乐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对待。 7.小学的性教育课 日本小学的性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3 年级为一个阶段,4年级以后为一个阶段。 1 年级授课主题为“清洁的身体”,目的是“使学生感到身体和衣服清洁的重要性,培养清洁的习惯。” 2 年级授课主题是“与生命的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来源。 3 年级授课主题是“我们的身体”,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男女身体的区别和性器官的不同。 4 年级授课主题是“生命的诞生”。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生命诞生及其成长过程,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 年级授课主题是“身体与心理的变化”,内容有“身体的成长和变化”、“第二性征”、“遗精和初潮是怎么回事”、“心理的准备和发展”等。 6 年级授课主题是“在成为大人以前”。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接近成为大人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授课内容有“成为大人的身体特征”、“男女的心理差别和性差别”、“对异性朋友的礼节”等等。 总之,日本为使儿童打好一生做人的基础,十分重视身心的教育,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读、写、算基础知道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强调德、智、体等项的全面发展。 六、日本小学教育实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立和公立小学积极开展富有独特性的教育实验,引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南北绵延的日本列岛,有一些什么样的特色学校,同时,孩子们在这些学校里又是如何生活的?这里我们将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 1.午餐室成为孩子们的交流场所——东京都浅草小学 2.实行完全双语教育的学校——静冈县加藤学园晓秀初等学校 3.未来型设计的小学——兵库县播磨高原东小学 4.电脑教育的先进学校——东京都赤羽台西小学 5.在空间开放的教室里——东京都谷中小学 6.到山村去“留学”——长野县「财团法人育人会」八坂学园 7.只有一名学生的小学——岩手县薮川小学 1.国语 (1)总的目标:为了培养正确理解并运用生活中必需的该国语言的能力,培养尊重该国语言的态度,必须考虑以下诸问题: ① 培养运用国语进行思考、写作的能力和态度。 ② 通过对国语的理解和表达,掌握知识,丰富感情。 ③ 养成自觉使用国语传达思想和提高社会生活能力的态度。 ④ 培养深切关心国语的情感,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力,培养热爱国语的态度。 (2)各学年的目标: 第一学年 ① 能在学校里听得懂,说得清。 ② 能大致理解文字书写的内容,并能朗读通俗而有趣的读物。 ③ 能用简单的文章,写出身边的事物。 ④ 能认真地写字。 第二学年 ① 能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后次序考虑问题,交换思想。 ② 能理解所记叙事情的先后顺序,及其改变了的态度,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③ 能很好地、有条理地写出身边发生的事情。 ④ 能工整地书写。 第三学年 ① 学会扼要地听及扼要地表达的能力。 ② 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养成广泛阅读各科书籍的习惯。 ③ 学会归纳事物,并能把它写成简单的文章。 ④ 注意并能正确写出字的形体、笔画。 第四学年 ① 能扼要地听懂别人的谈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心意思明确。 ② 既能抓住每段文章的要点,各段落间的关系,又能扣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扩展阅读范围。 ③ 学会分清各个段落,集中地表达事物的写作方法。 ④ 注意文字的形体及排列的方法,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第五学年 ① 能考虑对方的谈话及当时的状况,并能运用自如地交流思想。 ② 能看懂文章的主题和大意,并有能力口述阅读的内容。 ③ 能在考虑全文结构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点。 ④ 懂得文字匀称的书写方法和排列方法,并能工整、端正地按此方法书写。 第六学年 ① 能按照目的有效地听与说。 ② 能按照阅读的目的、文章的种类和表现手法,采取不同的方式阅读。 ③ 能考虑全文的结构,写出与所要表达内容相适合的文章。 ④ 从造字的目的上,了解它书写的方法,正确而端正地书写。 2.算术 (1)总的目标:抓住日常生活里的数理情况,培养儿童合乎条理的思考,统一地、发展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① 使儿童理解有关数量、图形的基本观念和原理 ,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② 使儿童掌握对数量、图形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并确实学会有效地活用它们。 ③ 使儿童理解数字用语、符号的意义 ,并学会使用它们的简易方法,明确地思考问题、表达思想。 ④ 当从数量的观点出发,研究事物的情况时 ,能适当地推测,有条理地思考并有目的地处理其结果。 (2)各学年的目标: 第一学年 ① 通过处理具体的情况,理解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在一般场合使用加法和减法。 ②通过处理具体的情况 ,理解有关量的概念及基本量的测定方法。 ③ 通过处理具体的情况,理解有关图形、空间的基础知识。 第二学年 ① 进一步理解有关数的概念和记数法,学会准确地运用加、减法和乘法。 ② 逐渐理解并学会长度,重量等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③ 通过对物体构造的观察,逐渐理解图形和空间的概念。 ④ 通过对物体的整理,逐渐理解有关事物的表达方式和公式的意义。 第三学年 ① 为了表示数量 ,了解并学会使用小数和分数,理解有关整数的乘法、除法的使用场合,并发展运算能力。 ② 在理解重量、时间概念的同时 ,准确地学会有关基本量的测定方法。 ③ 理解基本图形,能认出常见图形并学会使用图形。 ④ 通过整理资料,使用公式和图表 ,发展考察数量关系、表现方式的基本技能。 第四学年 ① 理解整数、小数是以十进位的同时 ,了解分数的意义,在准确地学会整数四则算法的同时,学会使用小数、分数的加减法。 ② 理解面积、体积等的概念,能求出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 ③ 了解平行、垂直和全等的意义 ,在加深理解基本平面图形的同时,使他们理解基本的立体图形。 ④ 在考察函数关系表和图的同时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认真学习数的集合,增强对偶数、奇数的正确分类和整理能力。 第五学年 ① 在理解小数乘法 、除法意义的同时,发展有关小数的计算能力,并同时加深理解有关整数的概念。 ② 在理解测定值和速度概念的同时 ,发展对基本图形求积的能力。 ③ 既认真学习对称及其所包含的关系 ,又了解它简单的性质,发展对基本图形的辨认和研究能力。 ⑤ 发展用文字简洁地表达公式和用数量 表示公式关系的能力。发展关于用百分比、图表调整资料、均衡资料分析考察情况的能力。 第六学年 ① 理解有关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提高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归纳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的理解。 ② 在统一理解计量单位结构的同时 ,学会用比例关系,准确而有效率地测定的技能。 ③ 加深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⑤ 通过对比例等的理解 ,发展对函数的理解,有效地把数量关系、公式和图表用于考察问题、处理问题。 3.理科 (1)总的目标:接近大自然,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现象进行客观观察,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以培养科学的态度和能力。为此: ① 加深对生物及其现象的理解,培养重视生命的态度。 ② 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相关的现象结合 起来进行考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由于它的变化所引起的现象和作用。 ③ 教给儿童对自然界事物现象因 果关系的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定性、定量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对 自然界协作考察的态度。 (2)各学年的目标。 第一学年 ① 使儿童从颜色、形状、大小、活动等方面理解植物 、动物的特性。 ② 根据有的物质被磁铁吸住、有的不能被 吸住及物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等情况,理解物质的相似性。根据轮子滚动、磁有吸住钉子的情形和日光投影的方法,理解旋转、磁石及太阳的作用。 ③ 理解太阳发光对地面所起的发热作用。 第二学年 ① 就生长场所、生长时期、生长关系理解植物 、动物的成长和活动情形。 ② 从物质溶于水的情形、通电方法、发音 方法等理解物质的性质。从不同实验理解法码、电池、电路、震动等作用。 ③ 从白天的亮度、温度等理解太阳的 转动对云的出现、下雨等现象的关系。 第三学年 ① 理解植物、动物的成长与温度有关 ,因此它们的生长按寒暑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② 从物质溶于不同温度的水的情形 和给物质施以压力的情形中去理解物质的性质,并从物和物的关系及其变化的情形,理解力、光、电、磁、气等的作用。 ③ 从月亮依太阳而移动的现象,理解地面温度和土地的性质。 第四学年 ① 理解生物个体的成长受水分、养料、日光、温度的影响 ;理解某种生物,作为一个种类,它的大小程度、形态差不多是不变的。 ② 从重量的差异以及由于水分、温度、药物的条 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形,理解物的性质,并结合理解天平的平衡作用、电流和日光量的变化所产生的现象。 ③ 理解地上流水的功用,地球表面卷起的暖流和太阳的关系以及从地球上到的星星活动的情形。 第五学年 ① 理解生物的成长因水、日光、温度、空气、肥料、食物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② 理解物质根据其性质,在热的传导方面、燃烧方面,在试验纸上的颜色变化方面各不相同。 ③ 理解太阳、星星以北极星为中心而进行移动,由于风和流水的作用,及地面发生变化,并进而理解久远、变化巨大的道理。 第六学年 ① 理解一个生物体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着 ,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保持着一定关系的道理。 ② 从由于水、空气、热、药物等条件 ,可使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理解物质的性质是可变的。从力、光、电、热的数量和作用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共性。 ③ 由太阳和星的移动,认识地球在自转,太阳的高低变化和地面的温度高低有关。理解地球内部的情形和有关火山活动也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道理。 4.体育 目标:通过对适于身心健康的运动的理解增进健康,使体力增强,同时培养用健康的体魄保卫生活的态度。 ① 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培养强健的身体,增强儿童的体力。 ② 学会运动的方法及技能,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③ 通过体育运动和比赛,养成沉着的情绪,公正的态度,培养在社会生活中能遵守规则、互相协作等必要的能力和态度。 ④ 养成注意健康、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态度。特别要学会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养成为健康而安全地生活所必要的能力和态度。 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不再赘述。仅就以上几科可以看出,日本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而细致,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是日本的小学教学质量优于美英等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