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三黄 |
释义 | 安徽以三黄出名,具体三黄是指指黄山,黄芽,和黄梅戏 黄山地理位置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方圆250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境内,兼有我国各大名山之雄奇峻美,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风景区。黄山古名黟山,唐代时,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修真炼丹,得道升天,于是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由唐玄宗亲自下令,改名为黄山。黄山巍峨挺拔,雄奇瑰丽。古人评为“具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集天下奇景于一体”。难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黄山有如天造的画境,她没有富丽堂皇的庙宇,也没有宏伟壮观的禅院宫观,全凭自己毫不雕饰的天姿国色。 景区介绍黄山是一座综合峰、石、松、云、泉等各种罕见景观的风景区,这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无愧“人间仙境”之美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赞叹“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誉称“天开图画”,以伟奇幻险著称。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耸云外,称为“三天子都”。黄山“前山雄伟,后山秀”(陈毅语),而平天虹是前山与后山的分界。黄山是一个峰之海、云之海,全山共分五海,即北海、前海、西海、东海和天海。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这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无愧“人间仙境”之美誉。遍布峰壑的黄山松尤其独领风骚,百龄以上的古松数以万计,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等31棵。黄山巧石有名可指的也有120多处,著名的石景有金鸡叫天门、松鼠跳天都、猴子观海等。黄山云海气象万千,黄山温泉,水质清纯,可饮可浴。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86.6%,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有丰富的原生植物种质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尤添黄山之魅力。壮丽的云海奇观堪称一绝。 文化积淀黄山的历史文化沉积丰厚,历代遗留的寺庙、亭阁、盘道、古桥和摩崖石刻共200多处,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间,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在其自然景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特定的黄山文化,黄山还是我国著名山水画派发祥地之一。在黄山脚下的黔县、歙县、屯溪等地古迹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筑艺术著称于世。 黄山距东海400公里,山势高峻,最高峰海拔1864米,千峰万壑,云海常铺,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凌晨,从清凉台或狮子峰顶遥望东方,湛蓝的天空,像是抹上几笔白色的油彩,此时周围的世界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天边的鱼肚白逐步在扩大,亮度在提高。逆光中的山尖,有如碧玉一般,晶莹透明;谷底还是黑黝黝的,什么也分辨不情。天边出现了薄薄的云层,一刹那被染上了红、紫、橙、黄、银灰等各种色彩。烟云雾露,悄悄消退,山形倒影,时隐时现。突然从海空交接处跳出一个红点,继而变成弧形红线,在冉冉上升中变为半圆。起先是小半个、半个、大半个;霎时猛地一跳,整个儿跳了出来。这一跳,是一次多么不同寻常的飞跃,奇景出现了:一轮红日从两峰间冲出波涛,顿时光芒万丈,霞光瑞气,照彻天际。云海中的峰岛,身着彩霞,闪烁异彩,令人眼花缭乱。整个世界都沫浴在太阳那无穷无尽的光华里。如果观日出的位置凑巧,可以看到一株黄山松的剪影正落在红亮的圆盘之中,饱览“红日峰间出,奇松日中生”的奇景,那算是一生中幸运的事。 安徽六安人高一涵游黄山观日出,有诗云:“六六峰头曙色开,清凉台上瞰蓬莱。一轮红日凌云起,万仞朱崖照眼来。”此诗描绘的就是暖色初开时在清凉台上观日出的情景。其实黄山观日出的地点不止北海,在西海门观日出也算一佳处。 而日出之前的霞光也同样令人称奇。霞光照射在黄山主峰绝顶之上,反射出一种桔红色的光辉,它在黎明前万峰皆伏,一灰千顷的黄海中,显得特别辉煌夺目。“彩泼莲花”的奇景就是突出的代表。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的最高点。雨后初晴,晨曦微露。莲花峰顶最早接受旭日的洗礼,霞光从东海由低向高照射莲花峰顶。阳光由微红变成赤红。由于花岗岩体接受日光的照射及其反光特性,整个峰顶,奇丽无比。若从玉屏楼方向遥望,恰似一幅彩泼莲花的奇特图画。 旅游特色黄山观景最佳处:①观日出最佳地点:清凉台、曙光亭、狮子峰、玉屏楼、光明顶。②看晚霞最佳地点:排云亭、丹霞峰。③看云海最佳地点:玉屏楼观前海、清凉台观后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④看雪景最佳地点:玉屏楼、北海、松谷、云谷和温泉。 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不到始信峰,不见黄 山松。 黄山三大主峰:第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最为平坦的 山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黄山最险的山峰——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 黄山(英文名称: Mount Huangshan )于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0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顶突然平阔,有石室嵌立,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文峰头极目远望,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竟秀,巧石献奇。若烟云乍起,披霞驭风,如人仙境。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的腰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全长1050米,共2175级台阶。沿途风光奇绝,为黄山增添了许多新的景点。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相关资料5月 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专程到太平湖考察。这是吴象第二次光临太平湖。第一次是1979年秋,从安庆到黄山,“匆匆一过”。这次专程游湖后,深感太平湖是“深藏万山丛中的一块尚未雕凿的翡翠”,其湖光山色“堪与黄山媲美,足使黄山增辉”。于是,当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宣传太平湖的第一篇散文《太平湖之春》。这篇散文,不仅全面介绍了太平湖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价值,而且肯定了太平湖在发展黄山旅游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月 安徽省政府成立黄山规划领导小组。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长为主任的黄山规划委员会。 5月 6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驻华使节114人分2批到黄山观光。 7月 全国40余位知名作家、诗人泛舟畅游太平湖。冯牧、秦兆阳、毕朔望、李准、赖少其、陈登科等一致认为,太平湖集中了天下各大名湖“胜水”的特色,可称为“天下第一湖”。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书画家赖少其作《咏太平湖》诗一首:“山笼轻纱有复无,飞鱼刺水沫如珠。河伯初来溪犹冷,湘妃已临太平湖。”诗人、翻译家毕朔望对太平湖更是赞誉有加:“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1981年 5月14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视察黄山,安徽省副省长李清泉等陪同。 10月 周扬游黄山,作《咏黄山》:“奇峰云海峥嵘,苍松破壁挺立,观止三都景色,无愧名山第一!” 1982年6月16日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黄山。中共安徽省委书记苏翊、副省长魏心一等陪同。在北海宾馆,方毅题诗留字:“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天阴知有雨,白云拂青枝。” 11月8日 黄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2年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制,1988年7月经国家建设部批准实施。依据该规划,此后相继制定了温泉、玉屏、北海、云谷、松谷等小区规划,总规划面积达154平方公里。 1983年 12月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安徽省设立黄山市的批复》。决定撤销太平县建制,以太平县的行政区域和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及黄山管理局现有辖区为黄山市的行政区域。全市辖21个乡镇,116个行政村。 12月31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设立黄山市有关问题的商谈纪要》 遵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省政府秘书长周道炯于12月16日至22日赴黄山、太平、屯溪等地,分别召集徽州地区、黄山管理局、太平县、歙县、石台县负责人,就设立黄山市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谈。省民政厅、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参加商谈。大家一致表示拥护、服从并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设立黄山市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认为“黄山市的设立,有利于对以黄山为中心包括太平湖的风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黄山旅游区,对于我省旅游事业和皖南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明确“黄山市属省辖县级市”,“从黄山市的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出发,应把黄山市建设成为风景旅游和疗养城市”。 1984年 1月1日 黄山市名正式启用。唐天宝4年(745)设立的太平县名自此停止使用。 2月1日 中共黄山市委正式组建。黄山市委领导班子实行山(黄山管理局)、市(黄山市)合一,两个机构一套人马,领导干部交流任职,逐步过渡。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吕秋山任黄山市委书记,黄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崔之康任黄山市委副书记,金家保任黄山市委副书记、黄山管理局副局长。 黄芽霍山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是全国名茶产区、重点药材生产基地县、江北毛竹第一县和全省蚕桑基地县,享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大宗土特产有茶叶、中药材、蚕茧、板栗、食用菌等,其中历史名茶霍山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名贵中药材霍山石斛被誉为“软黄金”,万亩竹海桃源河乡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子之乡”。已探明矿藏23种,已开发的有金、花岗石、石英石、铁砂等。旅游资源丰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大坝雄踞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铜锣寨,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汉武帝敕封为“副衡”的小南岳,已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境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其中文庙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目前保护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 黄梅戏起源梅戏出自湖北黄梅,却成名于安徽。这始终是黄梅人的 一个遗憾。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表现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主要剧目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