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
释义 |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前身是轻工业学院,2004年学校院系专业调整时更为现名。目前设有茶业系、食品工程系。下设六个研究方向,拥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茶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茶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运、食品科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学院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办学,着力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努力建设研究教学型学院,使我院整体水平保持在国内同类院系先进行列。 学院简介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设有茶业系和食品工程系。下设茶学、机械制茶、食品发酵、农产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茶艺等六个方向,拥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茶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茶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运、食品科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其中,茶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茶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安徽省首批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所属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教育部、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开放实验室,建有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和茶叶科学研究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安徽省特色专业,2010与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了安徽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省级重点实验室,2011合肥市依托我校建设合肥市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师资力量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现有教职工61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14名,高级实验师和研究员2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36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等学术骨干15名。学院科技力量雄厚,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几十项,每年倒账科研经费数百万,并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发展理念学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积极更新观念,围绕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发展主题,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坚持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科研促发展,凝练方向,打造团队,提高科技竞争力;坚持面向“三农”,拓宽服务领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业系包括: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组、茶树栽培育种课程组、茶叶加工课程组、茶叶机械课程组、茶叶经贸文化课程组。 食品系包括:食品基础学科课程组、食品工艺课程组、食品工程与机械课程组、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组、农产品贮运与保险课程组、食品安全课程组。 研究所茶叶科学研究所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茶叶重点实验室 学院党总支1、部门工会 2、退休教工党支部 3、茶学教工党支部 4、食品教工党支部 5、食品学生党支部 6、茶学学生党支部 7、团总支、学生会 学科专业茶艺(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茶艺、茶文化、茶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馆经营与管理、茶叶加工与审评、茶文化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消费心理学、茶学概论、茶文化概论、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茶具、茶史、茶道、茶艺、茶馆经营与管理、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插花艺术、服务礼仪、茶叶市场营销、茶叶营养与保健、茶叶包装与贮运、外国茶文化、茶艺实用英语等。 就业方向:可在茶馆业,茶叶生产、经营与贸易企业,茶叶及茶文化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宾馆、酒店等企业工作。 专业特色与优势:近年来就业率均达10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食品安全生产及品质控制、食品卫生检验与监督以及食品安全性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营养学、微生物学、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环境卫生学与环境卫生检验、食品毒理学、饲料卫生质量控制与检测、食品工艺学、动物产品加工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 就业方向:可在政府职能部门、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卫生防疫站、技术监督局、食品企业品管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工作。 专业特色与优势:安徽省最早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学科特色明显,师资力量强,实验设备先进,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生产、试验、研究及产品开发、食品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的运用、食品质量控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与设备、发酵设备、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学、生化工程、基因工程、食品工艺学、果蔬加工学、发酵工艺学。 就业方向:可到食品企业、科研、教育、贸易、食品检验、防疫等部门工作。 专业特色与优势:省级特色专业。拥有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茶学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宽和较深的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与贸易、茶叶类液体饮料加工的基础理论,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农业管理能力的适用型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生化、普通遗传学、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叶机械、茶叶和茶饮料加工、茶叶贸易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茶叶生产、茶饮料加工、茶叶贸易等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开发、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特色与优势: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首批首批“皖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位;茶学专业教师队伍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茶学专业为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全国创办最早,专业课程门类设置最齐全,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 实验室建设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老一辈著名茶学家王泽农、陈椽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正式组建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元月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10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正式运行。2007年申报成为第五轮(2006-2010年)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名为农业部茶及药用植物安全生产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副校长夏涛教授任国家分中心主任,张正竹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科研用房总面积超过2200 m,仪器设备原值超过1500万元,万元大型分析仪器和装备90余台套。此外,拥有茶树品种园、试验茶园、茶叶加工厂、天然产物中试车间和专业资料阅览室等相关附属设施。 学科建设茶学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39年始建于复旦大学,是全国创办最早的茶学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茶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1999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又被批准为省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年茶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依托茶学学科组建有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茶及药用植物安全生产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茶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有:(1)茶叶生物化学及天然产物研发;(2)茶树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3)茶树栽培与病虫生态控制;(4)制茶工程与茶叶机械(5)茶叶经营管理与茶文化。茶学专业博士点研究方向有:(1)茶叶生化及天然产物化学;(2)制茶工程;(3)茶树生理及生物技术;(4)茶叶农残控制;(5)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 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学科现已成为集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物技术、茶树栽培育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机械、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经济、贸易和茶文化等为一体,全国学科方向最齐全的茶学学科,在办学历史、办学规模、文化积淀、师资力量、毕业生人数、分布范围、毕业生成就、对茶产业影响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下属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下设茶史研究室、茶道研究室、茶业经济研究室、茶叶包装研究室、综合研究室、办公室、信息资料室,有专职人员12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13人,管理人员2人。现有办公室4间92m2,资料室4间116m2,一个多功能茶艺室80m2。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有着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础,早在1984年,陈椽教授便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史专著《茶业通史》,40多万字,对中外茶叶科技、历史、文化、经贸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成为茶史方面的开山之作,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陈椽又出版了《茶叶商品学》、《茶叶贸易学》、《茶叶市场学》、《茶业经营管理学》、《中国茶叶外销史》、《论茶与文化》等著作,开拓了茶史学和茶业经济学学科;王泽农教授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晚年致力宣扬、研究茶文化,发表了《茶文化源流初探》、《中华茶文化—先秦儒学思想的渊源》等数篇高水平的论文。正是在两位老先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安农大的茶文化教学和研究蓬勃开展。顾问王镇恒教授等主编、名誉所长詹罗九教授总体策划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250万字,分省立卷,全面宏富。王镇恒、詹罗九等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144万字,收入词条近万条,是迄今最全面的茶文化辞典。詹罗九主编了大学教材《茶业经营管理》。此外,夏涛对茶产业的研究、丁以寿对茶道的研究、姜含春对茶业经济的研究、方世辉对茶史及茶学教育的研究均取得一定的成绩。 茶文化研究所成立以来,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并与海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交流。王镇恒顾问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夏涛所长于2002年夏赴韩国访问。宛晓春副校长、夏涛所长、茶史研究室主任方世辉于2002年8月赴越南考察。2001年3月和2002年1月,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两次前来进行交流讲学。2002年4月和2003年9月,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藤井真纪子、常务理事李德义等两次前来进行交流、访问。2002年5月,宛晓春副校长、夏涛所长、王镇恒顾问、詹罗九名誉所长、丁以寿副所长等前往芜湖参加“中国(芜湖)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002年9月,丁以寿副所长前去云南思茅参加“中国茶城(思茅市)茶文化研讨会”。2003年10月,与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台湾泡茶师联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联合举办“海峡两岸茶人交流会暨金秋无我茶会”,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陈宝理事长、台湾泡茶师联会廖纯瑜会长、天福茶博物院阮逸明院长等台湾茶人访问团一行19人前来参加交流会和无我茶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张和敬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锡端秘书长、安徽省教育厅外事处耿尊芳处长等也参加了交流会,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和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台湾泡茶师联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缔结长期友好合作联盟,互赠盟约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