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说面面观 |
释义 | 《小说面面观》是福斯特唯一的文学批评专著,全书分故事、情节、人物等八个题目。列举几十位作家与作品,讲述长篇小说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听起来是教人怎样写小说的,实质上是教人读小说的,因为正确的阅是写作的前提。作者足成功的小说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批评小说,成功是必然的。 基本信息现有两种中译本: 1.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丛书名: E.M.福斯特文集 平装: 193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020069637。 2.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苏炳文译。 商品描述编辑推荐《小说面面观》是几个讲座(克拉克讲座)的汇编,一九二七年春由剑桥三一学院主办。讲座用的语气是随性的,确确实实如话家常的,汇编成书后想来也该保持原来的语气更安全些,怕的是语气一去也就什么都不剩了。诸如“我”,“你”,“某人”,“我们”,“很是好奇”,“可谓”,“不妨想象一下”以及“当然”等词儿,每页都会不断出现,难免会使敏感的读者感觉不快;不过我想吁请这样的读者不要忘记,如果把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词儿统统去掉,别的,或许更高雅更重要的东西恐怕也会顺着它们留下来的漏洞给漏走了,而且,既然小说本身经常就是“话本”,面对庄严宏伟的批评洪流它也许会私藏下些自身的秘密,而宁肯托付给水洼和浅滩呢。 作者简介作者:(英国)E.M.福斯特 译者:冯涛 福斯特(Forster.E.M.,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出生在伦敦,少年时期在特恩布里奇公学上学,成年后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成为该院的荣誉研究员,被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作品有《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印度之行》(1924)和去世后出版的《莫里斯》(1971);还有两个短篇小说集,以及广受欢迎的文学批评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他的作品既有完整的故事,又富有象征手法,因此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并有四部小说改编成为电影,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 目录编者导言 作者附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故事 第三章 人物(上) 第四章 人物(下) 第五章 情节 第六章 幻想 第七章 预言 第八章 模式与节奏 第九章 结语 附录A 福斯特备忘录摘录 附录B 小说工厂 附录C 《小说的取材与方法》 附录D 小说的艺术 文摘我们这个讲座是跟三一学院研究员威廉.乔治.克拉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他,我们今天才会在这儿聚首,我们演讲的话题呢,也要从他这里起个头。 据我所知,克拉克是约克郡人氏。他生于一八二一年,读的是塞德伯和什鲁斯伯里学校,一八四0年进三一学院深造,四年后成为该院研究员,并以院为家近三十年,直至健康恶化,临死前才离开学院。他以莎学研究著称,不过却出版过两本与莎学无关的闲书,值得在此一提。年轻吋他曾到西班牙游历,写了本生动的游记,名唤《甘孜帕稠》,读来赏心悦目。“甘孜帕稠”是他在安达卢西亚跟农民一起尝过的一种冷汤,他显然很是喜欢;事实上那儿的一切他显然都很喜欢。八年后,他去希腊度假,作为度假的成果出版了第二本书:《伯罗奔尼撒》。这本书要严肃得多,也沉闷得多。当时的希腊本就是更严肃的地方,比西班牙严肃,而且,当时的克拉克不但已经接受圣职,还担任了学院的发言人,而最重要是他是跟时任学院院长的汤普森博士结伴同游的,院长阁下可全然不是那种可以欣赏冷汤的人物。对骡子和跳蚤的戏谑自然也就见不大着了,我们看到的古文物的遗迹和古战场的旧址则越来越多。这本书除了学识之外,我们唯一还能感受到的就是作者对希腊乡村的热爱。此外,克拉克还游历过意大利和波兰。 言归正传,回到他的学术本行。他策划了那套了不起的“剑桥莎士比亚”,合作者先是格洛弗,后来换了阿尔迪斯·赖特(两位都是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员),而且他得阿尔迪斯·赖特的襄助,出版了那套脍炙人口的“环球莎士比亚”。他为阿里斯托芬的一种新版收集了大量资料。他还出版了几本布道集,可是在一八六九年放弃圣职——这顺便也豁免了我们过于正经八百的义务。他之放弃圣职,是因为像他的朋友兼传记家莱斯利·斯蒂芬,像亨利·西奇威克①和其他同辈人一样,他发现没有必要再待在教会里了,而且他还写了本取名《英国教会现阶段之危机》的小册子,细细解释了还俗的缘由。结果他也自然辞去了学院发言人一职,不过留任学院的导师。他终年五十七岁,被所有认识他的人公推为可亲的学者、至诚之君子。诸位应该已然认识到,他是个真正能代表剑桥的人物。他代表不了这个广大的世界,甚至牛津,却最能体现剑桥诸学院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或许也只有在座步他后尘的诸位能够真正欣赏,即:正直诚笃。遵照他的遗嘱,他的学院特将他的遗赠用于举办一个系列讲座,每年一届,讨论“乔叟以降英国文学的某一或某几个阶段”,并冠以他的大名以志纪念。 祈求神灵赐福已经不时兴了,不过出于两个原因,我仍想做这个小小的祈祷。首先,诚愿克拉克的少许正直诚笃在此次讲座中与我们同在;其次,愿他赐我们稍做通融变更之便! 因为我并没有完全紧扣讲座的命题。“英国文学的某一或某几个阶段”。这个限定虽说听来相当自由,精神上也够开明,却碰巧不太扣得上我们的话题,这开篇第一讲也将用来解释其中的缘故。我要提出的论点也许显得很琐碎,不过它们将引我们来到一个有利的出发点,便于我们集中火力打中靶心。 我们需要一个有利的出发点,因为所谓小说,数量既庞大到令人望而生畏,而且又乱七八糟到无一定之规——其中没有可以攀爬的高山,没有帕纳塞斯或赫利孔①,甚至没有毗斯迦。能够确定的唯有,它是文学国土中的一片潮湿区域——受到一百条溪流灌溉,而且偶尔还会退化为沼泽。我丝毫不奇怪诗人会鄙视它,虽说他们有时也会误人其中。如果换了历史家发现它竟然也会偶尔厕身于他们之间,并因此大发雷霆,我会深表同情。或许一开始我们就该给小说下个定义。这应该费不了吹灰之力。M.阿贝尔·舍瓦莱在他那本出色的小册子③里提供了一个定义,而且,设若一位法国批评家都没办法界定英国小说,那谁还能有这个本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