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石花菜 |
释义 | 分类信息俗名: 小石花菜 产地及产期: 生长在中潮带的岩石或贝壳上。生长盛期5~6月。广布于海礁、浪岗、中街山、普陀山、渔山、象山港、洞头、南麂和大渔等地。可供食用或制琼胶原料。 介绍: 藻体暗紫红色,线状,软骨质,矮小、密集丛生, 高1.5~2.5厘米。甸匐或倾卧。羽状分枝,主枝与分枝间常呈直角,对生或互生。生殖枝钝圆。囊果着生在膨胀小羽枝的中部。 中文名称 小石花菜 拉丁名称 G.divaricatum Martens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中文门名 红藻门 拉文门名 RHODOPHYTA 中文纲名 真红藻纲 拉文纲名 Florideophyceae 中文目名 石花菜目 拉文目名 GELIDIALES 中文科名 石花菜科 拉文科名 GELIDIACEAE 中文属名 石花菜属 拉文属名 Gelidiella Feldmann et Hamel 地理分布 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洋。 形态特征藻体矮小,密集错综地生长在一起,匍匐且倾卧,体下部为线状的圆柱形或稍扁压的匍匐轴、用不规则木桩形固着器附着于基质上。直立枝源于匍匐轴.枝距多少有些规则,圆柱形或椭圆形,羽状分枝,其上有较密的对生或互生的小羽枝,枝端尖.生殖枝钝顶。藻体暗紫红色,亚软骨质,制成的腊叶标本不完全附着于纸上。枝横切面观,由皮层、髓层和根丝组成,398~432μm宽,282~332μm厚,髓层由不规则近圆形或卵形薄壁细胞组成,胞径36~40×20~26μm,表皮层细胞卵形,3~3.3×3.3μm,内皮层细胞圆形至卵圆形,7~10μ 生活习性生长在中潮带岩石、藤壶以及其他贝壳上,常形成很大的群落。黄渤海产的小石花莱的四分孢子囊和囊果一般在7~10月间出现最多,同一时期,新萌发的幼体也陆续出现。东海产的小石花菜多成熟于5~6月间;南海产的成熟期更早一些。 繁殖习性 \\ 产地 \\ 分布分类 海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