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桑村 |
释义 | 1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小桑村◎ 乡村概况小桑村是一个客家自然山村,方圆3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00余人。小桑村是一个总称,其实包括了坑尾、小桑、新湖、双湖四个行政村。小桑河从九龙嶂脚下蜿蜒而出,小桑村就散布于河两边的山谷地带,三面环山,唯有村口可供出入。入小桑村的村道,蜿蜒曲折爬坡而上。进入村口,便豁然开朗。此景颇有桃花源的神韵。村中阡陌纵横、民风淳朴。在新春佳节时期进入小桑,只见春暖花开,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小桥流水,各式客家民居建筑坐落有致;石径通幽,迂回绵延;村中炮竹声声,彩旗飘飘,人潮涌动;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新贴大红春联,格外醒目耀眼、春意盎然,使国泰民安的新春佳节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 历史文化“四月日子长,小桑等公王”。小桑村迎送公王的盛会,由来已久。据《明贶庙记》载,始于隋,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乘马而来,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至唐显灵,凡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到宋朝太宗攻打太原时,忽观金甲神人,驰马突阵,王师遂大捷。凯旋时,显圣于城上云中,曰:潮州三山神,太宗乃封其为“三山国王”。即明山,巾山,独山。古时潮、梅同属一州。“等公王”习俗据小桑村世代口碑相传,按小桑村开村年代推算,大约在明末清初,因村中人口稀少,野兽多,山岚瘴气,瘟疫严重,明山国王(又称明主公王)托梦小桑村湖洋背罗屋罗仙公,请明山国王到村中各家巡护,便可消灾灭厄,逢凶化吉。明山国王在巡护小桑村时见村中山水优美,环境幽雅,遂在此落居。设坛于榕树下,宫址则座落在湖下村与赤土村交界境内的公王佛。公王宫联曰:公驾视四方方方吉利,王车巡九甲甲甲平安。随后明山国王邀其兄弟进村,村民分别尊为猎神公王、出巡公王。逢村中遇危难灾害之时皆显灵庇佑,故村中各姓氏宗族感其恩遂成共识,敬奉明主公王、猎神公王、出巡公王为“公王爷爷”。长年香火鼎盛,祈盼“公王”保一方平安,亦形成迎送公王这一习俗,俗称“等公王”,又叫“扛公王”。世世代代相传至今,历久不衰。民国时期尤为盛行,且定于每年农历4月30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公王出巡日,至五月初四回公王宫。故村中有“四月日子长,小桑等公王……”的民谣,叙述了小桑村“迎送公王的历史由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受战乱、贫困等因素影响,祭祀活动改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出巡,至正月初六回宫,一直延续至今。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小桑村成立了公王委员会,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和制订章程,“等公王”所有事项皆由小桑村公王委员会负责。村中现有的卜、罗、黄、朱、傅、丘、杨、林、叶、赖、钟、何、刘等十三个姓划为九个公王甲(即小桑村专为迎送公王而设定),在九个甲各姓族中轮流产生22位“神士”,至正月初六公王回宫后进行抽签,不论哪个甲的“神士”中签,这一年“公王”就在中签甲内的祖祠内供奉,时间为一年和做好次年的“等公王”祭祀活动,如此循环。而“等公王”的费用则由该中签甲中各姓氏族人出资,数额不限。因甲中把中签供奉“公王”视为头等大喜事,是甲中族人的荣耀,故甲中族人及旅居外地乃至侨居海外的族人都欣然解囊,积极筹备,只等吉日良辰:“迎公王”。 至农历正月初二“公王”出巡前,由甲中置办“三牲”、佳果、香烛等,由“神首”(神士抽中签者,神士则由各甲中产生的抽签者)担任祭祀出巡司仪并挂抱上有公王、白马的“图腾”,作出巡祭文,文为“祭出巡公王”。祭祀时神首一边唱念请神、祝神吉语,一边撒麻、麦、米、豆、粟等五谷,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然后把“公王炉”抱进公王轿 ,两人抬轿 ,多人护轿,“起马”(指上轿,因相传公王原座驾是马),至此,公王正式出巡。由甲中族人高举 上书“明主公王”、“猎神公王”、“出巡公王”、“清道”、“金鼓”、“令”和“龙”、“虎”等数十面旌旗和关刀、大斧、画戟等象征十八般武艺的冷兵器,扛着“回避”、“肃静”巡牌。旁由“小公王”擎华盖凉伞,后有龙船和象征“三山国王”座驾的三匹金色、黄色、白色马,浩浩荡荡,巡遍全村。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以往使用传统的客家打击乐器“闹八音”等,今年增添了铜管乐队演奏和文艺演出队的歌舞表演,使古老的传统习俗增添了现代气息。出巡的路上和家家户户门前被鲜红的鞭炮纸屑点缀得鲜艳夺目,场面极为壮观,一直迎接回公王宫中,“落马”(指落轿)。至此,举行虔诚而庄重的祭祀仪式,并“奉化”三马;撒麻、麦、米、豆、粟等。其后,“起马”,抬奉“公王”到村中每个甲共43个老屋出巡。只进祖祠,不进私宅。按固定的时间、路线顺序进行,连在那村吃饭、歇夜都固定好的。“公王”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皆燃放炮竹,恭迎膜拜。每到一处祖祠门前,该祠的男女老少手拿一支香集中在门前禾坪恭迎,在祖祠上挂“图腾”举行祭祀膜拜仪式,司仪口念“麻麦米豆撒花花、公王爷爷过别家”,然后,由该祠族人替换上一祖祠的族人抬护“公王桥”。如此按时间、路线和祭祀方式再到下一个祖祠……。直至正月初六巡遍全村43个祖祠后再护送公王宫,“落马”,敬奉“三牲”,念请神、祝神语,安放回宫内,最后将“龙船”送往河中漂放,喻为将晦气、灾厄等送走。至此“公王”出巡仪式结束。 “公王”出巡仪式结束后,22位“神士”随即举行抽签仪式确定当年“公王”的供奉及迎送。抽签仪式首先由各位神士抽顺序号,然后依照抽到的顺序号分别用竹筷挟起放置在筒内的标签,标签共22个,其中设有“炉像”(指代公王)、“小公王”(指为公王擎凉伞者),“龙船”(负责放漂)、“理簿”(整理帐目等)四样。抽中“炉像”即为中签,中签者称为“神首”。抽签者均祈盼能中签,一旦中签,“神首”则双手齐举,一边疾跑一边高呼:“我中签了!”随即迅跑回祖祠报喜!霎时,静候佳音的甲内各姓氏族人,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即时捐资款项,置办“三牲”等奉品,中签者沐浴更衣,以示虔诚,族人则另整旗鼓,沿途鸣放鞭炮。新一任神士接过“公王炉”、“图腾”,欢天喜地把“公王”迎回甲内祖祠,悬挂“图腾”张贴“图腾”楹联,联曰:“公德乾坤大;王恩雨露深”,以鹤顶格式的楹联突出“公王”。虔诚供奉一年及筹办来年的“等公王”活动。抽中“龙船”的神士则负责送走龙船,抽中“小公王”者负责擎凉伞;抽中“理簿”则负责整理帐目等;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做好迎送公王的活动仪式。因此,神士“中签”和迎公王回甲内供奉一年是“等公王”活动的高潮和压轴,使整个山村沉浸在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热闹而不哄乱,更无争抢之势,一切由神士“中签”确定。充分体现小桑村民善良朴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优良传统和热爱生活、拥护和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另外,据村民口碑相传,当年若是村口的甲中签,则预兆国 家有难或村中有灾,表明公王要出来“理事”,护国护民;而由坑内等山里面的甲中签,则预兆着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国运昌隆,说明公王在山里不用出来“理事”,共享太平。今年又逢坑内甲罗氏中签,村民皆喜笑颜开,奔走相告,预示着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听着村民眉飞色舞地述说,看着兴高采烈地为迎公王回甲内供奉的村民们,我们不由谓叹:真乃盛世“迎公王”啊! 在粤东客家地区,各地均有不同形式的供奉“公王”活动,但仪式活动时间之长、场面大、气氛之热烈、这一习俗承传历史之久,当属小桑村。小桑村的山水和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民情风俗,不但使海外侨胞和各姓氏族中亲朋好友回乡参加,使这一民俗成为村中凝聚乡情、侨情、友情的精神纽带,使小桑村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老爱幼、邻居和睦,从无械斗、宗族纠纷和温良谦让、文明礼尚的优良习俗。同时,近年来还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风。我们真诚的祈盼:国泰民安的小桑村,山更美,水更秀,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2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宁家埠镇小桑村小桑村是一个有305户,1065口人的小村。三年前, “乱、脏、差”可以说就是小桑村的代名词,集体经济亏空大,外债累计高达60余万元,村班子软、散、瘫,村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全镇村级目标考核更是年年倒数第一。群众对村班子怨声不断。现在的小桑村却是今非昔比。2004年,一跃成为全镇的第二强村,村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向高村,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景象,“三年三大步,三年三台阶”,小桑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彻底转变,多次获得市镇级文明村庄、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经济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 一、选好配强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要前提 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始终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中,宁家埠镇党委、政府先后探索实施了“双强书记”建设和“五个一”工程,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让那些有群众基础,为人正派,甘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人来挑起大梁,彻底解决后进村的转化难题。 作为一个典型的穷村乱村,前几年的小桑村可谓是问题成堆、怨声载道。乱则思治,面对小桑村“一盘散沙”的状况,宁家埠镇党委、政府釜底抽薪,以实施“双强书记”建设为突破口,对小桑村班子进行了彻底整治。2002年3月,在先后进行的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新一届村两委以全票当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面对艰难的工作现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村子稳定下来。经过矛盾排查、综合分析,找准症结,我们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化解了群众怨气,重拾起群众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 公开帐目,给村民一个明白,化解群众怨气。财务收支是群众关心的焦点,村集体债务为何年年有增无减,村民都在私下议论、心里嘀咕。我们村两委找准了不稳定问题的根源。在村里的交通要道、显眼的地方设置帐目公开栏,成立“村民理财小组”,确定每月5日为财务公开日,及时张榜公布了上届村两委的财务收支情况,让群众明白债务是怎么来的,集体的钱是怎么花的,并把落实民主理财和民主公开制度结结实实的坚持下来,按时将财务收支情况,到镇集中计帐中心报帐审核。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明白了每笔钱的来龙去脉,怨气也就逐步消散了。 郑重承诺,给村民吃上定心丸,重拾群众信任。上届村班子无所作为,直接导致了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信任。对于新一届村两委,能否务实干事,群众有的观望,也有的期待。经过对党员、企业、老村干部、群众等各个层面的村民进行细致深入的走访座谈,切实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以任期承诺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我们村两委及时召开了村民会议,作出了郑重而庄严的承诺,制定了《小桑村三年发展规划》,任期内使小桑村由弱变强,村庄面貌彻底改观,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如若完不成任期目标,村两委将集体自动辞职。热情如火,诺言如山,真诚满怀,让村民对新村两委充满了信赖和期待。 公正无私,破解遗留问题,密切干群关系。遗留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能否快速有效的解决,是考验我们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上任后,我们着手解决土地承包、宅基地审批、税费清欠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从企业承包费清欠入手,村两委实行包企业制度,亲自上门催交。各企业为不交承包费,又像以前一样,有的请客送礼,有的靠亲朋好友拉关系等,但都被我们严词拒绝,同时下达上缴承包费的最后期限,如逾期不交者,承包权将转移他人,村两委坚持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的做法,折服了每一个人,也取得了实效。几个私营企业拖欠的承包费全部一次性收齐,违规的宅基地建筑也得到了整改,几年来积攒的农业税得到了全部彻底清欠。靠公正公开,平等对人这个“法宝”,这几件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得到了顺利完成,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越来越大,工作起来也就顺茬顺劲。 抗税的不再抗税了,上访的不再上访了,有意见的也没意见了,我们村两委以勇挑重担的气魄胆识,破解了诸多难题,稳定了民心,一个乱村逐步稳定下来了,从2002年起,我们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成为全镇有名的文明村庄。 二、拥有一支能务实、肯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要保证 党员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带头人,只有事事带好头,铺下身子,一心一意的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村里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小桑村顺利实现有乱到治。我们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商讨,决定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实施“容貌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村庄建设,把这个“脏”帽子也彻底甩掉,让群众真正的得到实惠。 作为一班之长,我严格自我要求,时时事事带个好头、作好表率。为解决村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我自己掏腰包,捐出了7000元钱,兴建了6个标准垃圾池,并安排专人定期清运。春节临近,我又无偿拿出了2000元钱购置了彩旗、灯饰,让全村群众度过了一个文明卫生、欢乐祥和的春节。看到村支部书记能真心为百姓办事,党员干部也都受到了感染,积极投入到了村里的建设中。 整修道路是个大事,也是一个难事。全镇也只有我们村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老样子。可资金怎么筹集,拆迁户怎么动员,啃道路整修这块硬骨头,我们村两委可费尽了心思。考虑到群众对集资一直意见很大,村两委确定了修路资金“四捐一争”的方案,即村党员干部、在外工作人员、村内企业、群众各捐一部分,从市包村组积极争取一部分。说干就干,村两委一班人和党员带头捐款5万元,其中我个人捐款2万元,这一举措得到群众的积极拥护,大家纷纷捐款,共筹集资金8万余元,市外经委包村组也为我们村无偿解决了价值1.4万元的70吨水泥,修路资金得到妥善解决。由于拆迁面积较大,并涉及7户新宅基地,部分群众一时想不通。两委一班人没有搞强迫命令,而是抓住群众盼致富求发展的心理,把拆迁后的建设规划,先期开发给群众带来的利益,通过算细账讲给群众听。同时,及时修改新的拆迁补偿方案,加大补偿力度,涉及拆迁的党员干部率先拆迁了自己的房屋,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其余农户也没有了意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开街修路工程按期施工,8000平方米的两条主干街道全部硬化,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把村里通了个四通八达,乡亲们乐得合不拢嘴,都说上届村班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新班子很快就顺利解决了。 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境况下,为民办实事,我们村两委总是想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尽量不让群众掏一分钱,三年来,共筹措资金20余万元,更换了低压线路,解决了线路老化、承载负荷小、经常停电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主干道路安装上了80余盏路灯,结束了村民夜行摸黑的历史;在村中心大街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设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为群众创设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道路宽阔平坦,路灯明亮整齐,绿地一派葱茏,环境卫生清洁,小桑村的容貌得到彻底改观,快速转变为全镇屈指可数的文明村庄。 三、谋求适宜的、快速的民富村强之路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正确选择 彻底改变村里落后局面,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摆在我们村两委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面对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000元、欠外债6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摊子”,我们立志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群众致富,信心满怀的踏上了“村强民富”的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欠债累累的穷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途径在哪里呢,我们村两委把眼光放在了村里的闲置的厂房、厂地上,达成了借用外力盘活闲置资产的一致共识,发动全村群众进行招商。先后有四家企业落户小桑村,村里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年投资总额就达到500万元,年内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利税总额80万元,为村里创造了100多个就业机会,安置了全村60%的青壮年的劳动力,村集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创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部分村民还要依靠庄稼地生活。为让群众从土地里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及时加大农业投入。投资10万余元,新安装低压管道660亩,引进济杂长茄、西红柿402等蔬菜新品种,建成容纳上千吨交易量的蔬菜批发市场,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蔬菜大棚发展到80多个,群众年实现收入50余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为开拓新的增收渠道,我们村两委积极为个体工商户协调解决小额贷款80余万元,现在村内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60余家,经营涉及服装、鞋帽、布匹、小针织百货近十个品种,逐步形成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 现在,小桑村一跃成为全镇的经济强村,我们不但还清了外债,村集体经济收入现达到30万元,私营企业销售收入1500万元,年纳税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变化来自实干,实干赢得民心。去年夏粮征购工作,我们村在全镇第一个一次性超额完成任务,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次,2004年底的换届选举中,我们村两委再次全票当选。同样也是史无前例。“三个代表指引康庄大道,与时俱进建设富强小桑”,这是书写在村头矗立的牌坊上的大字,更是我们村两委的铮铮誓言,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激情创新,把小桑村建设成为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