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三峡悬棺群
释义

前言

在长江三峡的中段巫峡,有一条支流大宁河,大宁河河道较窄,水比较浅,水流湍急,否则清澈见底。大宁河上有一三处相连的狭谷,称为小三峡,即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小三峡在巫县境内,而巫山是全国旅游大县。其境内除了有小三峡,还有中外驰名的小小三峡、长江三峡中的巫峡等旅游胜地。

您若从上海到小三峡旅游,当您泛舟在小三峡,抬头仰望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在离岩底大宁河面约百米高的绝壁缝隙里,几具经风雨浸蚀、铁灰色的棺木就可隐约可见。

如此安然静躺在山崖与河道平行的天然岩石层理缝隙中、任脚下河水潺潺而过的,就是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小三峡悬棺,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 宋人王文卿对大宁河小三峡悬棺不住感叹;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迷团

悬棺所葬何人?究竟几千年来何人安眠于此?专家分析,几种可能:一是在疆场上战死的士卒。战争后,当地人不忍死者暴骨遗骸,用松木制棺,予以妥善安葬,将棺木置于石洞之中。二是圆寂后的僧人。这类僧侣尚未修行到筑塔碹葬的程度,多由僧侣及乡民共同制棺安葬,置于寺庙附近岩壁内。还有人说是没有子裔的孤寡老人。由村民共同料理后事,制棺安置于村外石壁之下。

为何行悬棺葬?也是众人猜疑而多年未获解答的历史之谜。目前,考古界对古人行悬棺有数种解释:一说是谐音“高棺(官)”,以使子孙后代显贵;一说是保护先人尸体,不让人兽侵犯;再一说是实行悬棺的民族过着游猎生活,随山而居,沿山而葬。

如何安置悬棺?所有放置悬棺的地方,上至峰顶、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数十米甚至百多米距离,而且周围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无路可通。古人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垒土造山说,二是栈道说,三是垂吊说。

现状

关于三峡悬棺,学术界人士众说纷纭,至今仍未获谜底。同时,悬棺群的现状也日益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大宁河峡谷地区目前仍保有四十三具悬棺,绝壁凿龛悬棺遗址二百七十四处。重庆巫山县旅游局负责人透露,历经千年风雨,小三峡悬棺群正在不断受到破坏。峭壁半山腰,大面积的岩石风化成土块状脱落殆尽,几具散架的棺木横躺在岩石上,随时可能跌落河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