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剧场运动
释义

产生及特点

小剧场运动是19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世界各地,它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的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新的话剧体制,使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的道路,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其次,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第四赌墙”的理论。

“小剧场”运动的背景

随着“爱美剧”运动的提出与发展,爱美剧的演出中心,就逐渐转移到那些戏剧专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性的演出,而这些演出,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一时期所提倡的“小剧场”运动的艺术实验。

“小剧场”运动的起源编辑本段“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这是一次一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据主导地位的古典注意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

“小剧场”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内容

宋春舫写于1919年的《小剧场的意义,由来及现状》是第一篇介绍与倡导小剧院运动的文章。以后民众戏剧社在它的机关刊物《戏剧》上又做了系统的鼓吹,各报刊和出版社也发表与出版了大量的有关译作与文章,其中陈大悲撰写的《爱美的戏剧》的长文,最有影响。中国的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剧体制,使中国的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其核心就是以”导演(当时称为‘舞台监督’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将剧作家的创作,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美术的设计,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的体现为“剧场的艺术”。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1924年洪深,为戏剧协社改编,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据王尔德作品改编)在创建新的排演制度上,做出了示范性的的努力,从而成为一次“经典性的演出”。其次,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真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舞台美术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演员的表演要求生活在舞台创造的特定情境中,不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追求像生活片段那样自然。由此而创造出了以后在中国话剧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剧场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

“小剧场”运动影响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小剧场运动剧本创作的重视,培养了田汉、丁西林等著名的剧作家。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创造社的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以"诗人写剧"而著称的剧作家。其中田汉的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与当时现代话剧多以悲剧和多幕剧为主的情况不同,丁西林则创作出了在艺术上十分成熟的独幕喜剧。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代表作有《一只马蜂》,《酒后》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