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花八角枫
释义

基本分类

小花八角枫(海南植物志) 西南八角枫(广西植物名录)

【科】:八角枫科

【属】:八角枫属

【学名】:Alangium faberi Oliv, in Hook, Ic.P1,1$;t, 1774, 1888; W anger, in Engl,Pflanzenreich 41;(IV,220b):18,1910;Rehd,in Sarg, Pl, Wils.2:552.1916.一-Karangolum faberi (Oliv.)O, Ktze.Rev.Gen,Pl.1:273,1891.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1一4米。小枝细瘦,嫩时被紧贴的粗伏毛,后近于无毛。冬芽圆锥状卵圆形,鳞片外侧被黄色短柔毛。单叶互生,薄纸质至膜质,不裂至指状3裂,不裂的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倾斜,长7 -12(一19)厘米,宽2, 5-3, 5厘米,叶面嫩时被稀疏小刚毛,脉上较密,背面嫩时被粗伏毛,老后均近于无毛状;叶柄在不分裂叶上较短,3裂叶上则较长,均被稀疏的淡黄色粗伏毛。聚伞花序短而细瘦,长2 -2 , 5厘米,被淡黄色粗伏毛,有5 -10(一20)朵花,总花梗及花梗均长5一8毫米,苞片三角形,早落;花粤外侧被粗伏毛,粤片7;花瓣5一6,长5一6毫米,外侧被紧贴的粗伏毛,内侧被稀疏的疏柔毛,雄蕊5一6条,花丝长2毫米,顶端宽扁,被长柔毛,花药长为花丝的2一3倍,基部被刺毛状硬毛;花盘近球形;子房1室,柱头球形。核果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5-10毫米,宽4毫米,顶端宿存曹齿及花盘。花期6月;果期9月。

产地

产于四川南川、北暗、峨眉山、屏山、合江、宜宾、叙永、长宁、绮连、兴文、二郎山等地。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疏林中。甘肃东南部、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海南岛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府河(眠江之一段)流域。

变种

异叶八角枫(变种)

Alangium faberi Oliv, var,heterphyllum .Yang in Journ.West China Bord,Res, Soc, ser,B,75;90.1945.

本变种的叶或其裂片比较窄而长,为线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一2厘米,基部近圆形,稍倾斜,边缘微波状。雄蕊药隔被硬毛。.

产于四川奉节、巫溪、城口、北猪、宜宾、洪县、绮连、营山、苍溪等地。生于海拔10 00米以下岩石上或土质疮瘦的疏林中。云南及贵州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碚。

中药植物

【拼音名】Xiǎo Huā Bā Jiǎo Fēnɡ

【别名】九牛造、伪八角枫、狭叶八角枫、三角枫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小花八角枫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angium faberi Oli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4m。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深褐色;小枝纤细,近圆柱形,淡绿色或淡紫色,幼时有贴伏毛,后近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稀达2.5cm,近圆柱形,疏生淡黄色粗伏毛;叶片纸质,不裂或掌状3裂,不分裂者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倾斜,近圆形或心脏形,通常长7-12cm,稀达19cm,宽2.5-3.5cm,上面绿色,幼时被稀疏的小硬毛,脉上较密,下面淡绿色,幼时被粗伏毛,后均几无毛;主脉和侧脉在下面显着。聚伞花序短而纤细,长2-2.5cm,有淡黄色粗伏毛,有花5-10朵,稀达20朵;苞片三角形,早落;花萼近钟形,外面被粗伏毛,裂片7;花瓣5-6,线形,外面被紧贴的粗伏毛,内面疏生柔毛,开花时向外反卷;雄蕊5-6,和花瓣近等长,花丝微扁,下部和花瓣合生,先端宽扁,被长柔毛,余均无毛,花药基部有刺毛状硬毛;花盘近球形;子房1室,花柱无毛,柱头近球形。核果近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1cm,熟时淡紫色,先端有宿存萼齿。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