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果核果茶 |
释义 | 简介所属卷:Pyrenaria Blume, ampl. H. Keng 所属科:Theaceae 中文名:小果核果茶 其它中文名:小果石笔木(图鉴),小果塌捷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狭叶石笔木(图鉴),无柄石笔木(中山大学学报)。 文献来源:Pyrenaria microcarpa(Dunn)H.Keng(1972). Tutcheria microcarpa Dunn(1909);Merr.(1935);陈嵘(1937);Nakai(1940);图鉴(1972),in obs.;图鉴补编(1983),in clavi;福建植物志(1987)*;贵州植物志(1988);T.subsessiliflora H.T.Chang(1983);图鉴补编(1983),in clavi;云南树木图志(1991)*,syn.nov.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5—6米;幼枝密被黄色短柔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5—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顶端具钝尖头,基部阔楔形,连缘具小锯齿,叶面无毛,背面疏生平伏柔毛,干后两面黄绿色,中脉在表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9—12对,连同网脉在两面略突;叶柄长约1厘米,被短柔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淡黄色,径2.5—3厘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小苞片2,阔卵形,长3—4毫米,宽3—5毫米,外面密被黄色绒毛;萼片5(—7),阔卵圆形,长5—7毫米,宽6—9毫米,先端宽圆形,外面被灰黄色绒毛;花瓣5(—6),倒卵形,长1—1.5厘米,外面中部被黄色绢毛,基部合生成2—3毫米长的短管;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基部与花瓣贴生;子房球形,径约3毫米,密被黄色绒毛,花柱长约7毫米,基部被绒毛,先端3裂,臂长约2毫米。果三棱状卵球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凸尖,成熟后外面无毛或近无毛,3瓣裂,每室有2颗种子,果皮薄,厚1—1.5毫米,中轴三角形;种子长圆状卵形,多少压扁,栗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分布及生境产马关、麻栗坡;生于海拔1 650—1 800米的阔叶林中。分布于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