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港镇 |
释义 | 在中国,共有3处乡镇叫做小港镇,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小港镇;2、宁波市小港镇;3、洪湖市小港镇。小港镇地处赣抚平原中心,丰城市重镇,素有剑邑“北大门”之称,南距丰城市区9公里,北距省会南昌市50公里,105国道、浙赣铁路、赣江三大交通动脉穿境而过,省、市级水泥公路小白线、小段线贯穿东西,市5路公交车穿梭南北,交通非常便利,全镇总人口6万余人,现辖3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87个村组小组,155个自然村,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 丰城市小港镇毗邻小港镇的丰城市的杜市固庄区内景点目前都未得到开发,本区域外人员对该区内的景点状况不甚了解,所以目前尚无人观赏过该区域内的景点。 现简单介绍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固庄村北部骥山景点圈,包括骥山、骥山农场、骥山十字路贼洞。 骥山为杜市镇境内最高海拔,约274米,相对比高约200米,属南岭山系武夷山的余脉,唯一丰城境内未开发的优质山水旅游资源。适合野外探索,区内植物丰富,春季杜鹃(映山红)啼血,漫山遍野红艳,秋冬可采食野果;岩石多样,色彩斑斓。适合寻马脚印,相传二郎神杨戬骑着白马腾云驾雾来到骥山,马脚一脚踏在石头上留下脚印,又飞到了张巷镇白马寨的塔连山,白马寨因此得姓杨。适合瞻闻卵柱传说,相传处子经过此处或相望能孕子。适合蹬山远眺,可以目览杜市全景。 骥山农场千亩优质茶园及果园,可供游人采摘果实及购买农家自制茶叶。 骥山十字路贼洞来历及形成不明,目前无资料与实物考证,此为一开凿的地下大型洞穴,洞内错综复杂,间室有秩,洞口隐蔽且窄小。据本人考察分析,可能为初汉刘邦时期开凿,用途不明。相传洞内往北4公里可追索至张巷灌山,且目前灌山见有出洞口,往南3公里至星子山。在中国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附近村庄大扫荡时,附近村民曾躲藏此洞内,得以避免掠杀。走进十字路贼洞是一个古密室探索与考古发现的体验之旅。 固庄村南部芦苇水库景点圈,包括芦苇水库、古村寨遗址。 芦苇水库为杜市境内最大水库,属中型水库。可野钓、游泳、驾船等水上运动。库区内有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可作餐桌上的美食。库区内探明有沙金资源,可供游客体验淘金之热。 探访古村寨遗址,知历史更递与兴衰。该遗址为古村落群,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芦苇水库之时。从遗址中可以看出该古村寨群历朝历代的繁华与建筑的别具一格,据本人考证,在汉代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发展于汉代,繁荣于南北朝,鼎盛于明朝,没落于清朝,毁于建国初期。在汉代时就设有建制,且应为丰城最早的衙城(制名暂无考),为楚元王刘交的封地,属彭城郡(今江苏徐州),所以该遗址在被毁之前刘姓村庄及人口最多,后发现的大型汉墓和明墓皆为刘氏先人,可见当时刘氏族人的显赫地位。遗址内建筑多为明朝或明朝之前所建,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空间位置布局很有讲究,且村前牌坊、门楼盛行,古殿庙宇颇多,见一处古庙殿宇规模宏大,有轩、榭、亭、台、假山,有三座宫殿,有庙前水塘,面积约40000平方米,右侧见数座汉墓和明墓,墓葬规模较大,左侧见有南北朝时期古墓群,墓葬规模均较小。该地曾发生过多起古战役和近代战斗,在古时楚汉争霸有刘邦与项羽之争、太平天国有洪秀全与曾国藩之斗,鄙人年幼时在该废墟内发现叉、戟和矛(现称红缨枪)等兵器,在抗战时期我八路军与日军在此有过交战,鄙人年少时在该废墟内发现土炮筒、弹头及弹片。遗址内青砖断瓦、青瓷残片、房屋墙基随处可见,默然感慨千古昭昭,万世飘绕,在这历史长河里,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除此之外,还有榨下李家的古建牌坊及古樟木,固庄范家的清朝天井式古建民居及雕刻。 固庄区内景点以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原始森林为神韵,以神话传奇、历史痕迹为灵魂。让每一位身临其境者体验着原生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历史兴亡。 地形地貌小港处于赣抚平原中游,形似一张风帆(长方形),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7公里,辖区范围84平方公里,地势极为低洼,一片平野,北低南高,全镇最高点在北港(黄海高程25.5米),最低点在青周(黄海高程19.5米),地貌落差为6米。 全镇土地面积有77270亩,其中耕地面积64015亩(水田59378亩,旱地4637亩),占总面积的83.7%;非耕地面积13255亩(水养面积5940亩),占总面积的16.3%。 行政区划全镇划为31个村(居)委会,173个村小组,155个自然村,有3个镇办企业, 386户个体工商业。1千人以上大村庄16个,2千人以上大村庄9个。全镇共有人口61395人(年报人口,其中男31478人,女27917人),14009户,劳动力35637个,135个姓氏,多以李、邹、刘、张、周、熊、甘、李七大姓为主,约占58%。 全镇现有1个党委,1个总支,46个支部。党员1227名(其中正式党员1210名,预备党员17名),女党员107名,占8.3%,60岁以上党员309名,占25.2%,初中以上文化的党员1009名,占82.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党员84名,占6.8%。 农业状况小港是一个农业大镇,小港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领先政策、科技、信息、走活了一条“农业兴镇、农业富农”之路。 该镇农业以盛产大米、黄豆、棉花、甘蔗、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稻香鱼跃闻名遐尔,全镇水稻稳产、丰产,一年种植早稻、晚稻二季,平均亩产达800公斤以上,全镇粮食总产可达34400吨,辖区内在北港、赣东、大港建立三大蔬菜基地;在北头、青周、路口建立养鱼、种养珍珠三大水产养殖基地,在地埂、上袁、梅岗、刘家、铜湖、沙埂建立六大畜禽养殖基地,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806万元,目前全镇已呈现粮食、蔬菜、种植业、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经济状况工农业总产值1988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1076万元,农业总产值8806万元,粮食总产量34400吨,经济作物总产值2604万元畜牧水产总值1587万元,水产总量3400吨(养殖2100吨,捕捞1300吨),人平纯收入3318元,地埂为养殖专业村,年养鸭量达47万羽。2005年财政税收任务(地方收入)395万元,实际完成400.2万元,占任务101.3%。 全镇已引进新加坡客商独资企业“东方加油站”和省外客商投资兴办的小港珍珠养殖基地,市内外客商投资兴办的“龙狮化工厂”、“一品斋酱菜厂”等民营企业。小港镇又与福建莲城园林有限公司签订800万元投资协议,并开创了小港镇在福建永春侨乡招商的新局面。 宁波市小港镇小港镇位于东海之滨,甬江口南岸,距宁波中心城区和国际著名深水良港北仑港10余公里,东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西接宁波高科技园区,北与镇海遥江相望,内有外商云集的江南出口加工贸易区。 小港镇陆域面积82.55平方公里,区域内河道纵横,山川秀丽,基础设施齐全。江南公路、骆霞公路和通途路横贯其中,境内拥有2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客运、货运码头数十座,宁波栎社机场40分钟可抵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便捷通畅。供水充足,电热充沛,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密集开发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小港经济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小城镇已初具雏形,被确定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卫生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治安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和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镇等荣誉称号。小港镇已成为全国大型注塑机生产基地和文教用品生产基地。 小港镇已建立健全了高效、便捷的招商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按照“安商、富商、亲商”和“责任到人,服务到家”的宗旨,全方位全过程为国内外客商提供服务。 洪湖市小港镇小港管理区位于洪湖市中南部,南枕长江,北倚汉宜高速公路,东毗三国古战场乌林,西临风光旖旎的百里洪湖,省道仙洪公路纵贯全境,现有人口1.29万人,国土总面积25平方公里。管理区加大调整农业结构力度,实施水产板块建设,形成了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5%;2007年全区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5%;水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总额85%的格局。加大工业改制招商力度,工业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企业税收利润年年创新高,现有规模工业企业5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主要工业产品有:水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石化填料、纺织服装,其中无铅松花皮蛋、素身荷叶茶、龙虾仁、九妹鱼、藕粉、香腊板鸭等绿色食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管理区抓住小港大桥新建、仙洪公路改道的机遇,实施“西改东扩”战略,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集镇面积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小港被纳入全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小港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对接和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小港的建设和发展。全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工商税收首次突破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25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