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肠风
释义

疾病名称

小肠风指顽固性阴疮。症见外阴部溃烂成疮,黄水淋漓,伴有红肿疼痛。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成毒,或正气虚弱,邪毒凝结而成。因热毒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疮,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正虚毒凝者治以补益气血,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阳和汤、小金丹等。局部用木通、藁本、枳壳、贯众、白芷、甘松、芥穗、薄荷,等分切细,水煎,临用加皮硝三钱,日洗三、五次。

药材名称

一级分类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二级分类 七十二风

分类 小肠风

年份 fiuv zingh buerng

别名 辣椒姜、石蒟、格劳端、丢柄美、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树风、山蒌

来源 胡椒科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的全草。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茎圆柱形,无毛,节上生不定根。单叶互生,纸质,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有时不对称,边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稀短柔毛,叶脉5~7条。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花总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3.5~10厘米,无毛;雌花序长1.5~3.5厘米。浆果球形,熟时黄色。花期4~7月。

生态分布 生于林下沟谷中,攀援于树上或石壁上。产于广西岑溪、容县、北流、玉林、博白、防城、龙州、武鸣、马山、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祛风除湿,强腰膝,消肿止痛。

传统应用 治感冒咳嗽、气喘、胃腹寒痛、风湿骨痛、手足麻木、腰膝无力、肌肉萎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6~1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方例 1.外伤出血 小肠风(山蒟)叶,红弱端(台湾榕)、温良梅(水杨梅)叶、决达亮(白背叶)各等量研末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撒敷患处包好。 2.胃痛 小肠风(山蒟)6克,小钻(南五味子)9克,铜亮(厚朴)果15克,过墙风(臭茉莉)18克,得从亮(木姜子)12克,楼旧表(露兜簕)18克,七亮变(漆树寄生)15克,参亮变(杉树寄生)12克,水煎服。

化学成分 山蒟含海风藤酮,玉兰酯B,山蒟酮[1],山蒟醇,布尔乞灵,细叶青篓藤酰胺,荜拨明宁碱,N-异丁基癸-反-2-反-4-二烯酰胺[2],山蒟酮B,山蒟酮C,长穗巴豆环氧素,β-谷甾醇[3]以及山蒟酮[4]。

药理 1.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山蒟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以及乙醇热提和冷提物均可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以乙醇冷提取作用强[1]。

2.对PAF所致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 山蒟醇援物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炎症反应。口服400mg/kg和800mg/kg均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小鼠腹腔通透性的改变。分别口服390mg/kg、400mg/kg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大鼠和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PAF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PAF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肾上腺垂体系统的存在,可能是在受体水平阻断了PAF的作用[1]。

3.毒性 小鼠1次灌胃LD50>6300mg/kg,腹腔注射LD50为1197mg/kg±189mg/kg(P=0.95)。注射后出现扭体反应、活动减少、步态螨珊、呼吸深而慢,20~30min时发生阵挛性惊厥、呼吸停止[1]。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韩桂秋等:《药学学报》,1986,21(5):361。

[2]李书明等:《药学学报》,1987,22(3):196。

[3]李书明等:《植物学报》,1987,29(3):293。

[4]韩桂秋等:《药学学报》,1989,24(6):438。

药理参考文献 [1]李长龄等:《中草药》,1987,18(11):505。

出处 中国瑶药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