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柴村
释义
1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龙华店乡小柴村

小柴村地处龙华店乡人民政府东南4公里处,西距106国道2公里,北距河间市区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有土地1600亩,人口779人。

基本信息概览

所在省份:河北省

所在地市:沧州市

所在区县: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详细地址:龙华店乡小柴村

邮政编码:062458

行政区划代码:130984

小柴村特产

西瓜

品种为京新1号,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每年6月份开始采摘、销售。主要通过自销销往周边地区。该村的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地壤及水质极其适合西瓜的生长,因此,所产西瓜品质上乘,具有如下特点:皮薄,口感甘甜,含糖量高。

棉花

种植面积800亩,品种以树棉为主,均为优质抗虫棉,是河间市的主产棉区。亩产优质籽棉300公斤左右,上市时间为每年8月份批量供应市场,通过自销销往周边县市。所产棉花品质极佳,均为棉花中的上等品,色泽洁白,棉丝长,籽小,以优异的品质,充足的货源,赢得了新老客户的一致认可。

辣椒

辣椒种植也是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已有3年的发展历史,种植面积约400亩,今后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扩大面积,满足市场需求。种植品种均为天鹰椒。亩产优质干椒400公斤左右,每年11月份开始上市销售。所产辣椒口感香辣,有光泽,干燥,耐贮藏,畅销全国各地,品质优,价格合理,每逢辣椒上市期间,吸引了各地客商云集于此,公平交易,无欺行霸市现象,使客商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林业

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后,种植了470亩的速生杨,属于成林种植。是乡镇发展速生杨面积最大的村。预计在2010年全部成林。

2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盘石店镇小柴村

一、基本情况

盘石店镇小柴村,全村总户数116户,总人口298人,小柴村委位于盘石店镇往南3公里,交通便利,生态优美,风景迷人,属于弱村

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年龄85%以上属年轻化,工作运转正常,村党员28人,组成情况正常,平均文化属初、高中。

二、经济状况

耕地总面积为600亩,粮田为400亩,山岚面积为1000亩,土地整理无荒地,建设用地按规定正常运转,主要农为种植业、养殖业,可开发利用资源为土地、山岚、市场、林果、劳动力,苹果园为100亩,桃园为80亩,板栗岚为30亩,集体经济主要以果园为主,集体资产10万元,集体可支配财力3万,集体年经营收入4万,农民主要来源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外出打工。

3 山东省海阳市盘石店镇小柴村

概况

明万历五年(1577年),先居者从小店村(今虎山村)迁此建村。因建村处曾有栖凤之传说,故命村名凤凰庄。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本村东北建起大柴村。为相区别,本村遂改称小柴。

小柴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盘石店镇南部,地处东经121°17′,北纬36°51′。东与徐家泊村交界,南与松岩庄相接,西与儒家村相邻,北与大柴村相连。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公顷,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124户,为324人。有张、高、任、朱、唐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张姓人口占95%。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4%、21%、5%,人均纯收入3000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亩产240公斤,总产14.4万公斤。2000年,亩产470公斤,总产28.2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750公斤,总产22.5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43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0万元,畜牧业收入25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勾花手工业,收入很少。1985年,村集体投资8万元,建起棉花加工厂,从业人员20余人,常年收入3万余元,利税3000余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0人,收入12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0万元,建筑业收入41万元。

第三产业1955年,村办起粉坊、油坊等小作坊,收入很少。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车辆维修店、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人,收入2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万元,服务业收入11万元,商饮业收入8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中华民国时期,一批在外谋生的进步文人回村隐居,办起私塾教书育人。建国后,小柴村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1950年,正式建起了小柴小学,逐年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其中考入重点大学的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温饱问题不能解决。解放后,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均粮食446公斤。200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90辆、摩托车40多辆、电话50多部、彩电98台、洗衣机3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房子多数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5年,开始统一规划,拆旧房,盖新房,整修街道,村貌焕然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2年,村办起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报销50%,对老人及病重者送药上门。1982年,村投资5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8年,投资6万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全村用上自来水。1990年开始,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200元;1995年改为每人奖3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