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释义

学院介绍

学院院风:和谐 严谨 务实 创新

机械工程学院院徽及说明:徽标由J 、X、G、C、I五个字符综合构成。其中红色象征激情和机械学院的勃勃生机,蓝色代表科技,四条白色竖条给人精确严谨的感觉,代表了学院原下设的四个专业。院徽整体稳定、厚重,体现出机械工程的支柱性产业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学院注重基础的教学特色。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办于1978年,当年按冶金机械专业招收本科生。于1985年又增设了液压传动及控制专业,并于1986年招收本科生。经过26年的艰苦努力,学院发展成为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艺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学院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两个硕士点。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多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建院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约2300人、专科生约350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100%。

学院经过26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专职教师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0人。在中青年教师中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3人。为了加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学院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院士、东北大学教授闻帮椿院士、深圳岭奥核电站技术顾问徐大懋院士、原燕山大学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主任)王益群教授、东南大学李嘉曾教授(中国创造学会秘书长)、山东工业大学赵英新教授(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陆长德教授(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为机械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数控开发与推广中心、现代设计研究所、设备故障诊断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1999年以来,承担了科研项目共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1项、国家921工程子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6项。1999年以来获江苏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家冶金局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EI、SCI收录的论文有16篇,在国家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00篇以上。获准专利18项。

学院先后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爱尔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大学选派了10多名教师进行访问、交流和合作研究。

学院领导

吴玉国,1961年6月出生,教授。1985年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机械一系机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至今在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机械自动化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和“加工过程数控”等课程,曾负责或参加多项纵向和横项科研项目,2000年和2002年分别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合作编著《公用控制理论与技术》专著一部。

余晓流,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921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对接机构地面实验室及其设备研究课题、安徽省十五攻关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讲授《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并联机床》等课程。

近年来承担课题情况

1) 并联机器人机床位姿检测系统-省十五攻关课题

2) 并联机床性能评估体系的研究-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

3) 空间对接机构地面试验设备研制-921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子课题

4) 对接缓冲试验台标定系统与装配工艺流程设计-921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子课题

5) 月球车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论证及桅杆系统研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

6) 基于半转机构的月球探测车移动系统的研究-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室基金课题

7)轮腿式月球车移动系统在松软环境的作业研究-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

谢能刚,博士。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以及江苏省水利厅重点基金项目等1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及多个横向课题,其中2项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1项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EI收录11篇。现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工业大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任安徽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余晓流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921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对接机构地面实验室及其设备研究课题、安徽省十五攻关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讲授《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并联机床》等课程。

近年来承担课题情况

1) 并联机器人机床位姿检测系统-省十五攻关课题

2) 并联机床性能评估体系的研究-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

3) 空间对接机构地面试验设备研制-921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子课题

4) 对接缓冲试验台标定系统与装配工艺流程设计-921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子课题

5) 月球车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论证及桅杆系统研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

6) 基于半转机构的月球探测车移动系统的研究-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室基金课题

7)轮腿式月球车移动系统在松软环境的作业研究-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

科研获奖情况

1、《沿海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江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

2、《复杂曲面回转支承数控强力切削工艺与装备的应用研究》2000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YB系列氮爆式液压锤》,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

4、《芜湖锅炉厂6MN水压机改造及压制力计算机监控》1997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共热式粮库磷化氢环流熏蒸专用减压器》2001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马钢中板表面波浪形成原因分析》1998年获国家冶金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7、《在线调节式一体化仓外磷化氢发生器》2002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8、《数控强力车削机电系统动态特性及参数优化的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

教学获奖情况

1、《精简内容、改革教法、提高质量》1996年获冶金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2、《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工程设计综合能力》2001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承担课题

1、安徽省科技厅“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并联机器人机床位姿检测系统(01012052)

2、安徽省自然学科基金项目:昆虫飞行效果的仿生机构研究(2001)(01044106)

3、国家重大科技项目921工程子项目:空间对接机构地面试验台研制(2001)

4、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研究(2003)

5、国家经贸委重点技术创新项目:YC系列直流振动液压锤(2001)(国经贸技术2000(441))

6、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数控强力车削机电系统动态特性及参数优化的研究(1999)(99JI017ZD)

7、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高频阀口流动特性及其工业应用研究(2000)(2000JI187)

8、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并联机床评估体系的研究 (2001)(2002KJ057ZD)

9、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频谱校正技术在转子非线性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03)

10、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强夯大变形中动力接触问题的数值分析 (2003)

11、宝钢科技项目:冷轧薄板破磷工艺参数及液压控制系统研究(2001)

学生教育

本科教育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敬业爱岗、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与控制、自动化检测、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液控制工程、CAD系列软件以及冶金机械等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具有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与研究、生产运行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86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4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39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程1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3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与实践学分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控制理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CAD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液压伺服控制、轧钢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敬业爱岗、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与控制、自动化检测、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液控制工程、CAD系列软件以及冶金机械等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具有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与研究、生产运行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86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4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39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程1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3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与实践学分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控制理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CAD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液压伺服控制、轧钢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机械、汽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汽车机械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法,受到汽车性能分析、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92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4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4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6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与实践学分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实验学、汽车电子与电器等。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爱岗敬业,富有勤奋、创新精神与理念,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 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图学、工业设计机械基础、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等课程,培养要求具体如下: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可正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等,了解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趋势,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表达技能,主要包括二维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三维表现、制图、模型制作等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能进行本专业业务工作,解决相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熟悉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可利用所学外语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87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4.5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5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1.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5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与实践学分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艺术、设计图学、工业设计史论、综合造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产品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爱岗敬业,富有勤奋、创新精神与理念,具备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平面设计、传播策划创意、企业形象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动画制作、数码艺术设计、金属艺术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的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艺术、图案图形创意、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计算机二维艺术设计、人机工程学、CIS设计、综合表现技法、建筑概论(方向1)、数字媒体概论与应用(方向2)、金属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方向3)。培养要求具体如下: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可正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艺术设计基本功、艺术设计方法、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等,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趋势,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表达技能,主要包括手绘、计算机二维、三维软件操作,制图、模型制作等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能进行本专业业务工作,解决相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熟悉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可利用所学外语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