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释义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1977年开始招收轧钢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本科生。1998年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资源,先后组建了无机材料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

学院概况

现在,本学科有材料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等5个本科专业。2008年,实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大类招生,在安徽省招收一本专业学生。本学科于1985年开始与东北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获得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拥有工程硕士授权资格。2002年开始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7人,博导3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38人,20多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系前身为华东冶金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于 1977 年 12 月组建并招收本科生,是马鞍山钢铁学院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轧制和模具设计两个模块,含盖了轧制、有色金属加工、模具设计三个方向。其中轧制方向特色弥补了华东地区该专业方向的空白。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组建起就注意从兄弟院校、工厂、设计院等单位引进骨干教师,使长期从事高等冶金教育的教师与具有丰富生产、设计经验的教师互补互促,从而较快地形成了既有一定学术水平又能解决生产实际的专业教师队伍。17名在职教师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8名, 90%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1名被评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 本专业具有“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具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课题。二十多年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厂矿企业输送1500多名本科生和硕士生,就业率达100%。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备材料成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领域内的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1. 金属轧制 2. 有色金属加工及模具设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和有关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成型工艺及其工模具设计、设备使用及控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金属成型理论、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工程学、挤压与拉拔、冲压工艺学)、塑性加工设备、模具CAD/CAM及有关模具设计、测试技术、塑性成型计算机模拟、材料成型过程控制、CARD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专业是我校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目前已具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不仅具备先进的教学实验室,而且还拥有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本专业招生的生源广,毕业分配去向面广,可以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公司等。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大批毕业生已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5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新一代钢铁材料、激光表面工程、新型能源材料、计算材料学、材料结构分析,等等。近年来,完成和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经贸委项目、中韩等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济南钢铁公司等国家大中型企业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被国际检索SCI、EI等收录近50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钢铁材料为特色的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包括金属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热处理、焊接工艺与设备三个方向,能在冶金、材料结构分析、材料制备与合成、金属材料热加工工程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开发及科研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方向: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加工(热处理,焊接,铸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成分设计与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的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材料热处理、材料制备与合成、焊接冶金学、焊接工艺与设备、计算材料学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1. 水泥及新型建筑材料 2. 陶瓷及新型耐火材料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等传统及其它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及制备工艺的基础理论、特征及规律。本专业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专业知识面宽、适应范围广。毕业生可面向科研、设计单位、现场企业,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研究、设计、技术改造及新材料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机械设计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分析方法、热工理论基础与设备、粉体工程与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1. 水泥及新型建筑材料 2. 陶瓷及新型耐火材料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专业方向:功能材料 主要课程:基础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学、功能材料、计算材料学等。

实验中心

一、 设备条件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由加工工艺、显微分析、性能测试、

计算机仿真等四类实验室组成,设备总共432台件,总金额1200多万元。另外,日本协力银行贷款700多万元设备将陆续到位。

学院正在建设的实验室有:金属材料与加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室;马鞍山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激光材料加工研究室。

二、 场地情况

材料楼、重型实验基地、经管楼等处共4321平方米。

三、 人员状况

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

位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1位正在职攻读硕士学位。4人具有高级职称,3位具有中级职称。参与实验指导的兼职实验教师有11位,参与课程10门。

四、 教学任务

承担我院以及冶金与资源学院的"金属学与热处理"、"金

属材料与热处理"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我院三个专业共2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独立设置了《材料科学实验》和《塑加工程测试技术与实验》两门实验课。目前开设的实验数为86个。近三年实验开出率均为100%。

五、 综合实验情况

近三年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含有综合性实验的课程百分比分别为61.9%、68.18%和72.73%。开设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数为12个。本学期新开综合性实验2个。

六、 实验室开放情况

创新教学实践开放:导师审批、学生预约。

综合实验开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综合实验。

毕业设计实验开放:毕业设计实验。

计算机仿真室开放:(1)毕业设计上机;(2)课余上机开放。

专业培养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备材料成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领域内的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专业方向:1. 金属轧制 2. 有色金属加工及模具设计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和有关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成型工艺及其工模具设计、设备使用及控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金属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基础理论、金属塑性加工学、模具CAD/CAM、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成型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在材料成型领域内开发、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5、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内设计、选用及正确地选择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6、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特别是金属成型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金属成型理论、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工程学、挤压与拉拔、冲压工艺学)、塑性加工设备、模具CAD/CAM及有关模具设计、测试技术、塑性成型计算机模拟、材料成型过程控制、CARD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计算机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和体育锻炼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金属成型理论综合实验、塑性成型工艺实验、测试技术实验、塑性成型计算机模拟上机实验、CARD上机实验、材料成型控制上机实验等。

八、修业年限 四年,修满规定的学分予以毕业。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教学计划

1.本科教学计划

一、专业特色及确定专业特色的依据

1、确定本专业特色的依据有以下方面:

(1)教育部关于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

(2)安徽工业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定位。

(3)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金属压力加工方面的专门人才。压力加工的范围极其广泛,不同院校的压力加工专业其研究的侧重点都有不同。轧制是金属成型最主要的方式,约85%以上的金属材料是通过轧制的方式成型的。我校地处华东地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尤其是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金属成型方面尤其是轧制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而在华东地区高校中,尽管其他个别学校也有压力加工专业,但唯独缺少轧制方向的专业设置。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教研室长期从事金属压力加工的教学与研究,尤其在轧制方向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因此,设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以轧制方向为其主要特色,可以弥补华东地区该专业方向的空白。在立足华东地区的基础上,还可面向华南及其它地区,为国家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

近几年来,有色金属加工厂、汽车制造企业来我校招聘毕业生。这些企业在本专业上涉及较多的是模具设计的内容。因此,应增设有关模具设计方面的课程,拓展专业方向,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强专业活力。

2、本专业的特色

(1)本专业教学计划兼顾了材料成形领域的主要内容,并设置了两个模块,包括三个专业方向。其一为轧制模块,轧制是金属成型的最主要形式。轧制方向特色弥补了华东地区该专业方向的空白。其二模具设计模块,增加了有关模具设计方面的课程,使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宽。

(2)材料成型过程中组织性能和形状尺寸是必需考虑的两大内容。在一般的成型专业中组织性能方面的课程内容较少。本专业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强化了金属学和成型过程中金属组织性能变化的若干课程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能更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3)本专业教学计划更强调计算机的应用。除设置基本的计算机课程,要求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外,在专业课教学中,设置了金属成型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材料成型过程控制、材料成型计算机课程设计等课程,在毕业设计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更有具体的要求。计算机的教学保证四年不断线,在四年中计算机上机时数达200学时(不包括课外业余计算机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研究生教学计划

材料学硕士专业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化学组成、组织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向:

1.先进金属材料的开发与传统材料的表面改性

2.新型能源材料

3.磁性材料

4.材料的设计与计算

5.先进无机材料

6.先进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是研究材料制备、成形加工工艺、成形过程控制方法与材料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成形设备及其控制基础的应用基础学科,其任务是为材料制备、加工生产、成形工艺优化和新的材料加工工艺、设备与控制方法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向

1. 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2. 激光表面工程

3. 计算材料学与工程

4. 能源材料与工程

5. 金属塑性加工工程及理论

6. 材料加工过程模拟及仿真

7. 模具优化设计理论及应用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工程数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理论基础、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结构和性能检测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过程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近代材料的研究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新进展以及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根据材料的成份和组织结构,该领域范围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从事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工作性质,该领域范围又可概括为: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