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誉 |
释义 | 萧誉(?~550年),字重孙,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的次子,河东王。 生平普通二年(521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年),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不久,侯景之乱爆发,侯景进逼京师,萧誉率军入援,行至青草湖,台城陷落,下诏萧誉班师,于是萧誉回到湘州。此时梁武帝的七子萧绎驻军于武城,雍州刺史张缵与萧誉有嫌隙,因此密报萧绎说:“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萧誉当时封河东王,他的三弟萧詧为岳阳王,萧绎镇于江陵。)萧绎很担心,遣谘议周弘直至萧誉所在的湘州,萧誉不从萧绎调度。萧绎大怒,遣世子萧方等进攻他,反为萧誉所败,方等溺水而死,时为太清三年(548年)。又令信州刺史鲍泉征讨萧誉,并写信劝降。 译文萧誉不回应,修筑城池,准备拒守之计。还对鲍泉说:“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鲍泉先后于石椁寺、橘洲击败萧誉。萧誉骁勇,能于马上用弩,有胆量,能抚御士卒,因此深得众心,被围很久后长沙依然防守稳固,鲍泉不能取得湘州。萧绎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进攻萧誉。王僧辩攻势猛烈,城中将士死伤大半。萧誉想变装突围而出,麾下将领慕容华叛变,引导王僧辩入城。萧誉知道大势已去,要求面见叔叔萧绎,不许,于是遇害,传首荆镇,时为大宝元年(550年)。萧詧称帝建立南梁,追赠他为丞相,谥为武桓。 《梁书》本传河东王誉,字重孙,昭明太子第二子也。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未几,侯景寇京邑,誉率军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时世祖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缵密报世祖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世祖甚惧,因步道间还,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前后使三反,誉并不从。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所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谓鲍泉曰:「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帅众逆击之,不利而还。泉进军于橘洲,誉又尽锐攻之,不克。会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击,大败之,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誉于是焚长沙郭邑,驱居民于城内,鲍泉度军围之。誉幼而骁勇,兼有胆气,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及被围既久,虽外内断绝,而备守犹固。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誉窘急,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也,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南史》本传河东王誉字重孙,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累迁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未几,侯景寇建邺,誉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 时元帝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缵密报元帝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将来袭江陵。」元帝甚惧,沈米断缆而归。因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使三反,誉并不从。元帝大怒,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陈示祸福。誉谓曰:「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逆击不利而还。泉进军橘洲,誉攻之又见败。于是遂围之。誉幼而骁勇,马上用弩,兼有胆气,能抚士卒,甚得众心。元帝又遣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誉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无恨。」主者曰:「奉令不许。」遂斩首,送荆镇。元帝返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噉其脐。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