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山三中
释义

校园占地243亩,投资1.57亿,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5.6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8.2平方米。有4600平方米的体育馆,8000平方米的科技图书馆,400米和200米环行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各1个,可容纳4000人用餐的师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配齐配足符合标准要求的电教、理、化、生和音、体、美、劳教学器材,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和通讯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61名,教职工236人。

发展简史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旧址位于我国第一个农民运动协会所在地——衙前镇。1955年,由省教育厅原厅长刘亦夫同志亲自选校址,在风景秀丽的衙前凤凰山南麓建校,定名为“萧山县第三初级中学”。1956年8月建成启用。1959年增设两年制高中部,易校名为“萧山县第三中学”。1961年又改称为“萧山县衙前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受狂澜波及,1969年学校被拆散,一分为四,改名为“衙前公社初中”,其中大部分教师与校产下放到衙前、坎山、光明等社校,直到1972年复校,更名为“萧山衙前中学”。1977年开始成为单一性的高中县(市)直属学校。1987年,萧山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萧山市衙前中学”。1994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萧山市第三高级中学”;2000年7月,创建凤凰高级中学(民办),成立民办学校董事会,至2004年7月停办。2001年,萧山撤市设区,学校随之更名为“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2007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到位于新塘街道新城路1478号的新校址。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61名,教职工236人,专任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在读5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3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129人,占59.4%,高级职称教师46人,占21.2 %。获得省、市、区以上名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的54人。

学校成绩

学校素以“校风严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教育教学质量不但在萧山领先,在省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获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省百校“肩并肩”扶贫先进学校等二十多项集体荣誉,还是浙师大、杭师院教学实习基地和浙江省农村高中外语教学实验基地。学校继承并发扬了“爱岗敬业,和谐务实”为三中精神,目前已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有40多位教师分别被确立为省、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和优秀科技人才。自2000年起,学校被省教委批准为会考免考学校。近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4年缪丹同学以文科全省第十五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达207人,重点率、二本率、三本率分别为35%、67%、91%,还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体艺类人才,充分显示了三中浓厚的办学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

办学特色

学校以“科研兴教、科研兴学、科研兴校”为办学特色。几年来,教师自觉参与教育科研、著书立说,硕果累累,“归因研究”课题获省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元认知:理论与实践》专著出版并获省“九五”课题规划重大成果二等奖;省“十五”重点课题成果《在学习中生成――基于学习效能感的学习能力培养》荣获杭州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研究,开设心理课,心理辅导室是萧山教育系统最早的区级心理辅导站,现已被评为优秀心理辅导站。

学校发展

近年来,基于学校历史底蕴、传统文化积淀、区域资源特点、教育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学校确立了以红色教育为特色和品牌,并专门设计并规范使用特定的标识。在尊重优秀文化,遵循办学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层校本思想:高举“红色教育”旗帜,以“播扬红色精神,经营成功人生”为教育理念,以“大气、勤奋、专攻”为校训。红色教育使万象更新的三中承前启后,一脉相通,形神俱备;使学校新址和旧地连接,历史和未来贯通,内蕴和外显融合;为全体三中人的当下和将来指明清晰的人生目标,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与情商支持,使教育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服务。

附注:现任校长书记:徐柏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