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乾忆旧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萧乾 著

ISBN:10位[7216043251] 13位[9787216043250]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1

定价:¥30.00 元

内容提要

您听了准会一怔。我这一辈子还没活完(也不知道我还剩多大一截儿!),哪儿又冒出个两辈子来?是不是瞎起哄,要么就是人还没活到八十六,就糊涂啦?

您别急,我的好读者。虽说我记性兴许差啦,常丢三落四,转身就忘,所以常站在屋子里抓瞎转磨;可谢天谢地,我一点儿也还不糊涂。不信,我吃着饭您硬把碗抢走,我准不答应;走道儿要是碰个坑儿岗儿的,我准老远就躲开;要是跟我话里有话,我还准听得出来。要是有架机器能考验人还清不清醒,我准及格,兴许还来个满分儿。您说,要是没这么点儿本事,我还能活到今天吗?那么哪儿来的这两辈子呢?

您听我说。倒退二十九个年头儿——您就甭算啦,反正就是到咽气的那会儿,我也忘不了的一九六六年。我连日子也没忘:八月二十三日的晚上。那时候北京城(大概全中国吧)可大浑地暗啦!太阳没影儿啦,世界变成了冰窖儿啦。平常老实人忽然也龇起牙来——因为要是不,别人就朝你龇。满市街抢着大刀,甩着屎棒。向来最惜命的我,最后也顶不住啦。我把偷偷攒下的一瓶安眠药全从嗓子眼儿倒下去。得!那么一来,我就没气儿啦,随你们折腾我那尸首去吧,反正只要我还有口气儿,就不能让戴红箍儿的这么随便儿折腾下去。

编辑推荐

萧乾是位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冲淡处寓有深意,简约处闪烁锋芒,朴素中透着逸美。晚年的散文处处充溢着饱经风霜的老人独有的豁达和智慧。本书收集了他对往事、故人的点滴回忆,同时你也可以了解到巴金、胡乔木、林徽因、叶圣陶、聂华苓等名家的生活事迹及学术思想。

作者简介

乾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晚年曾翻译著名作品《尤利西斯》,为中国读者作出了一大贡献。萧乾一生著作甚多,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等。

目录

1 我这两辈子

2 校门内外

3 我的工读生涯

4 逃难记

5 “文革”杂忆

6 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7 他写,他也鼓励大家写

8 巴金与二十世纪

9 杨刚与包贵思

10 纪念杨刚

11 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

12 他是不应被遗忘的

13 我的两位老师

14 吾师沈从文

15 万世师表叶圣陶

16 一代才女林徽因

17 湖北人聂华苓

18 记叔华

19 叔华死得幸福

20 大姐的梦

21 忆冰季

22 想当初,胡乔木

23 三姐常韦

24 默默的奉献者

25 “同派之雅”话张扬

26 老唐,我对不住你

27 海伦·斯诺如是说

28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

29 从斯诺的一生看新闻记者的素质

30 斯诺精神

31 萧伯纳二三事

32 北欧的斯诺

33 记爱·摩·福斯特

34 我在英国结交的文友

35 悼子野

36 怀念翱翱

37 哭亡友曹维廉

38 悼尊棋祺

39 悼好洋姑爷:保罗·安格尔

40 悼艾克敦

书摘

书摘

也许是由于故都的吸引力,北京一向总有一些域外的名家来访。我读小

学时,从印度来过一位大胡子诗人:泰戈尔。读中学时,又来过英国哲学家

罗素,而且都是由诗人徐志摩陪同在全国访问。三十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

也来过几位,而且碰巧都是英国人,文艺理论家I·A·理查兹和八十年代故

去的诗人威廉·安普森,前者在清华,后者从北大(北平沦陷后)一直疏散到

昆明西南联大。还有一位更加钟情于北平的(故都沦陷几年后,为了渴望有

一天能回去,他还托人在交着四合院的房租),那就是以唯美主义者自诩的

哈洛德·艾克敦。他于一九三二年应聘在北大任教,一直呆到一九三九年秋

张伯伦对希特勒宣战的前夕,才为了报效祖国而赶回英国去服兵役的。

我不是北大的,但当时北平大学(尤其燕京和清华是紧邻)之间并无畛域

。串门之风甚炽。家宅宽敞的朱光潜和林徽因二位又喜举行一些沙龙式的茶

会,所以我常同艾克敦碰头。他个子很高,为人谦逊,跟人谈话总低下身子

,声音柔和,眼神里充满着理解和赞赏。他经常在前门戏园里或说书唱大鼓

的场所出现,恨不得一头扎进中国文化里。他同已故陈世骧编译了第一部英

文的《中国新诗选》,又从三言二拍里选了四篇小说,译成《如胶似漆》(

由英国著名版画家厄里克·吉尔插图),还写了一本挖苦旅京洋寓公的小说

《赛马与牡丹》,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年住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和商人骄奢

淫逸的生活。不同于有些在华的西方文人,他对明代的冯梦龙和民国初年的

朱湘同样爱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英诗朗诵:声音那么深厚,宏远,我

只有在伦敦看吉尔戈德演莎剧时才又听到过。有人说欧洲语言中,意大利语

音色最美妙。也许正由于艾克敦几乎是半个意大利人,他的朗诵才那么出色

艾克敦一生都与意大利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他生平主要著作《最后的米

迪齐》是写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古老家族的。二十年代他是英国牛津的著名

诗人之一,还主编过大学诗刊,虽然在三十年代文学界他的名气并不如他的

同辈易沃林,沃、彼得·奎耐尔或希尔·康诺里那么响。他是个大孝子——

也许正因此才终身未娶。二次世界大战初,意大利参战后,他的老母适在佛

罗伦萨,当时被软禁,后逃到瑞士,战后才回意大利。艾克敦退役后,就一

直住在那座中古幽宫里侍奉老母。老太太限她这位年逾半百的孝子每晚七点

半前必须回家,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