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孟能 |
释义 | 萧孟能(1920~2004)湖南常宁市兰江乡人。萧同兹子。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经济系,1949年举家迁往台湾。1952年与妻子朱婉坚在台北衡阳路15号创办文星书店,1957年创办《文星》杂志。在他的提携、指导、帮助下,出现了一大批如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何秀辉等在文坛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优秀作家,期间著有《出版原野的开拓》。 中文名:萧孟能 外文名:Xiao Mengne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常宁市兰江乡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文星书店”社长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经济系 主要成就:创办文星书店创办《文星》杂志 人物事件1961年,“伯乐识马”,发现李敖,邀他加盟《文星》,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李敖掀起“中西文化论战”,《文星》如日中天。又因李敖公开批评国民党压制言论,国民党认定李敖和《文星》的文章已对其统治“法统”构成威胁,遂令《文星》无限期停刊。1965年底,《文星》陨落,“文星书店”随之关闭,台湾出版界风云一时的“文星集团”完全破产,“文星时代”从此进入历史。当年萧孟能、朱婉坚、李敖三人被人称为“文星铁三角”,讵料后来他们之间官司相缠,铁窗相见。无奈之下,萧孟能避走海外,1987年离台赴美定居,2001年7月回到祖国。2004年7月23日,因心肺衰竭去世于上海 人物生平1949年举家迁来台湾后,开始了自己的出版事业。1952年,萧孟能与妻子朱婉坚在中国台北衡阳路15号创设“文星书店”,由叶明勋担任发行人,萧孟能任社长。“文星书店”创办之初,以重印古今世界学术名著和编译世界文学少名著为主,出版之书甚众(见附录),格调高雅,成为台湾民众了解世界学术文化的一扇窗口。1957年11月15,萧孟能夫妇又创办了一份以学术文化为主的综合性月刊杂志《文星》,每月1期,每6期为1卷。由叶明勋担任发行人,萧孟能任社长,主要编辑包括何凡(夏承楹)、林海音(林含英)及小鲁(陈立峰)等人。新诗及诗论由余光中及蓝星诗社支援,音乐艺术介绍由吴心柳(张继高)提供。在题为“不按牌理出牌”的代发刊词上,编者(何凡)开宗明义点明主题: “编一本杂志不能无理想,这就是说得有个宗旨。罗素说:‘良好的人生是被爱所鼓舞,并受知识的指导。’智慧可以创造人生,指导人生,因此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启发智慧并供给知识,使读者读后不至于感觉毫无所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把《文星》的性质定为‘生活的、文学的、艺术的’”。 杂志《文星》刊名由来代发刊词还交代了《文星》命名的由来: “至于命名为‘文星’,是因历来传说它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又称‘文昌星’。杜甫诗有:‘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之句。希腊神话中也有相当于中国文星的神,名叫阿波罗(Apollo),传说他少年美貌,主管诗歌和音乐,也就是管文运和艺术的神。我们准备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多尽一点责任,所以采集中西神话故事定下这个名称”。 关于“不按牌理出牌”这个理念,编者的意思是不按常规来办这份杂志。因为《文星》既无官方机构做后盾,也没有特殊的经济支援,它是一份纯私人独立经营的、没有色彩的刊物。因此编者说:“那些创造历史的伟人们,如果人人照牌理出牌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同理,如果《文星》的经营不脱世俗的窠臼,它将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萌芽时期《文星》杂志创办后的最初4年(1957年11月--1961年10月,即第1期到第48期)中,处于萌芽、茁壮时期,在第1、2年的《文星》萌芽期,《文星》试着不去碰当时言论的禁忌,因而在选稿上相当自制,更多致力于文学创作与西洋文学翻译的介绍(林海音、于梨华、痖弦、余光中、夏菁等青年作家都有作品发表),而论述文字的篇幅比较少。对于时事的评论,多以读者投书方式刊出,不乏针砭时政的好文章。在第3、4年的《文星》茁壮期,从第25期编辑方针从“生活的、文学的、艺术的”改为“思想的、生活的、艺术的”后,有关思想与学术论著的文章逐渐增加,明显地强调思想的诉求。把“文学的”去掉,代以“思想的”,编者的解释是将“文学”化合于艺术与生活之中,所以加强“思想”的比重,而“思想的探讨”将是生活与艺术以外的主要编辑方针。就代表杂志面貌的封面设计而言,《文星》每期的封面人物,大都具有新闻价值或时代意义。他们包括文学、政治、哲学、科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者,配以“封面人物介绍”,颇见匠心。《文星》所选择的封面人物,主要是“现存的、第一流的,又是读者不太熟悉的,能够配合上新闻的。”《文星》最初4年的封面人物,以美、英人居多,包括海明威、毛姆、卡缪、依瓦·安德烈克、赛珍珠(文学家)、罗素(哲学家)等等,中国人只有梅贻琦1位,其他亚洲人无1人“抛头露面”。从这里可以看出《文星》的基本倾向很早已更多趋向西化、现代化、不推崇传统(但尚不至于反传统)的心理因素。可见萧孟能夫妇经营“文星书店”和经营《文星》月刊的理念略有不同,这从“文星书店”重印的下列附录“《文星集刊》第一辑100种”世界古今学术经典中可窥一貌,当中除英、美人外,尚有不少亚洲人,例如中国人有杜定友、袁宏道、钱基博(文学家)、朱桂曜、蒋锡昌、王充、谢无量、李剑农、蒋百里、刘海粟(画家)、王国维(国学家)、黄侃(国学家)、吴梅、傅振伦、王夫之、黄现璠(历史学家)、孟森(历史学家)、吴永、张孝若、容闳、郭登峰等,多达50余人;日本人有服部宇之吉(心理学家)、吉松虎畅、桥田邦彦(医学家);印度人有甘地(政治家)。这些皆反映出萧孟能夫妇经营“文星书店”的理念重在弘扬世界学术和文化,而他们经营《文星》月刊的理念显然更多体现在推崇西化。而这种理念随着1961年李敖的加入,进而得到发扬光大。 平稳温和的《文星》,在进入第4年第37期的“编辑室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3年来,我们无‘甘’可言,却有的是‘苦’。办这本杂志,我们可以说是历尽了辛酸……像文星这样风格的刊物,在我们这个消沉的社会里要想‘一纸洛阳’,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理,是因为基于我们读书人对社会、对时代要尽其应尽的责任。处在一个堕落的时代,如果知识分子也要放弃责任,那么,我们的前途将更加可悲。因此,读书人必须要有自觉,并唤起广大社会理性的觉醒。于是,我们创办了文星。我们明知这声音是微弱的,但却是真诚的,它的存在总是有其价值的。”(1) 《文星》的经营者萧孟能和何凡、林海音、陈立峰等编者在这里表达了他们不畏挫折的勇气,要以《文星》的风格来唤起读书人振兴社会的责任。一般来说,《文星》出刊不久已开始为爱好文学艺术的知识份子所喜爱,在逐渐茁壮充实的过程当中,《文星》得到作者、读者的广泛认可。《文星》的读者涵盖面很广,年龄从老到小,学历从大学教授到中学生,职业从商人到军人,凡是关心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台湾处境的知识分子,几近无人不知《文星》,无人不读《文星》。 李敖加盟1961年,萧孟能夫妇“伯乐识马”,发现李敖,邀他加盟《文星》。李敖欣然入盟,由于李敖加入编辑行列,他的文章在《文星》逐步大量出现,《文星》的风格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标榜的“生活的、文学的、艺术的”急剧转变为“思想的、生活的、艺术的”月刊,影响迅速扩大,声誉如日中天,成为60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主要阵地。基于“全盘西化”的思想,李敖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以中国民族传统与文化正统继承者自居的国民党。从1962年11月起,李敖在《文星》杂志上连续发表“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病”、“我要继续给人看病”、“中国思想趋向的一个答案”等文章,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保守性、狭隘性直接产生了中国人落后的群体意识,而作为这种群体意识上的物质载体,中国人普遍具有11种病:一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病”,二是夸大狂的“中胜于西病”,三是热衷比附的“古已有之病”,四是充满谎言的“中土流传病”,五是小心眼的“不得已病”,六是善为巧饰的“酸葡萄病”,七是最具蛊惑人心作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病”,八是浅薄的“东方精神、西方物质病”,九是意识空虚的“挟外自重病”,十是梦呓狂的“大团圆病”,十一是虚矫的“超越前进病”。他认为,既然想得到人家的“胡瓜、洋葱、番茄、钟表、眼镜、席梦思、预备军官制度”,就得“忍受梅毒、狐臭、酒吧、车祸、离婚、太保、(不知害噪的)大腿舞和摇摆而来的疯狂”;主张要“一剪剪掉传统的脐带,而向那些现代化国家直接地学、亦步亦趋地学、惟妙惟肖地学”,“除了死心塌地地学洋鬼子外,其它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 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李敖进而把斗争的锋芒直指国民党腐败的官僚体制和专制独裁统治,把思想文化层次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联系起来。他在《文星》杂志上陆续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传统下的独白”等文章,说国民党是“挂羊头,卖狗肉,而且狗肉也是当作羊肉贩给别人吃,自己吃美援”;那些满口“四维八德”、言必孔孟朱子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信奉中国文化,个个都是物质上的崇洋媚外者,都是一群伪君子。“政府”天天喊选贤任能,却“无合理的投票法”;提倡“不必藏于己”,但“囤积居奇的奸商比谁都多”。他甚至说“你们老了,打过这场仗,赢过、输过,又丢下这场仗”,要求“大老爷别来绊脚,把路让开”,公开向国民党的统治权威挑战,要国民党下台。李敖还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些国民党要人和社会名流,包括张其昀、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任卓宜、郑学稼、钱穆、牟宗三等,在台湾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对李敖来势凶猛的批判,胡秋原、任卓家、郑学稼等被点名者自觉声誉、人格受到极大羞辱,于是也撰写文章,在《文星》杂志上进行反击,由此展开了一场热闹的大论战。就中以李敖和胡秋原之间的论战最为激烈。 文风大变《文星》杂志因李敖掀起“中西文化论战”而为之大变。随着《文星》为中国台湾不断注入的自由开放文化元素,《文星》俨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刊物和台湾家喻户晓的“名牌杂志”,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文星》声誉扶摇直上,销路日益大增。由于《文星》杂志的成功,连带的“文星书店”随之快速扩张。“文星书店”所出版的《文星丛刊》和《文星集刊》系列一版再版,销量如日中天,成为当时台湾知识青年的最爱,而“文星书店”以大手笔所出的《古今图书集成》,成为当时台湾出版史的一项创举,反映出萧孟能夫妇的出版事业实力,以致“文星集团”应运而生。对李敖攻击国民党的文章,台湾当局早就怀恨在心,在李、胡论战中,国民党一直暗中支持胡秋原。1965年10月,李敖在《文星》杂志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公开批评国民党压制言论。国民党认定李敖和《文星》的文章已对国民党的统治“法统”构成威胁,于是在1965年12月17日《文星》杂志第99期印毕上市之前对它处以停刊一年的处罚。萧孟能的父亲萧同兹出面处理善后事宜。一年以后,1966年停刊期限将届时,《文星》方面又接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的函件,声称“兹据有关方面会商结果,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文星》杂志不宜复刊。”实际上勒令《文星》无限期停刊。《文星》终至陨落。“文星书店”随之走向衰败。1968年4月,萧孟能苦心经营了18年的“文星书店”关闭,台湾出版界风云一时的“文星集团”完全破产,“文星时代”从此进入历史。虽然1986年9月《文星》杂志于停刊20后一度复刊,但回天乏术,两年不到,只出了22期,再度宣布停刊。“文星传奇”彻底结束。 文星结束60年代文星结束后,萧孟能转行尝试房地产事业。当年萧孟能、朱婉坚、李敖三人被人称为“文星铁三角”。不料,后来这一“文星铁三角”之间官司相缠,铁窗相见,无奈之下,萧孟能避走海外,1987年,萧孟能台赴美定居。2001年7月,萧孟能前往上海。2004年7月23日,萧孟能因心肺衰竭去世於上海。 萧孟能是国民党的太子党,他的父亲萧同兹1932年起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人称“萧三爷”。 附录《文星集刊》(右上图)第一辑100种 编号 书名 著者 册数 1图书馆学概论 杜定友 1 2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 7 3经学历史 钱基博 2 4新闻学的理论与实际 斯蒂德(H.W.Steed)2 5哲学的改造(胡适等译本 杜威(J.Dewey)2 6沉思集 笛卡尔(Rene Decartes)1 7视觉新论 巴克莱(G.Berkeley)1 8庄子内篇证补 朱桂曜 3 9庄子哲学 蒋锡昌 3 10标点本论衡 王充 6 11王充哲学 谢无量 3 12新工具 法兰西斯倍根(F.Bacon)4 13哲学中之科学方法 罗素(B.Russell)4 14论理学纲要 林仲达 2 15人的天职 费希德(G.Y.Fichte)2 16圣经的故事 房龙(Van Loon)6 17基督教概论 袁定安 2 18马相伯先生年谱 张若谷 3 19思想解放史话 房龙(Van Loon)6 20心理的改造 鲁宾孙(J.H.Robinson)2 21儒教与现代思潮 服部宇之吉1 22社会研究法 韦伯夫妇(Sidney Webb,Beatrice Webb)2 23洪门帮会志 朱琳 3 24婚姻进化史 缪勒利尔(F.Muller-Lyer)2 25政治学概论 李剑农 3 26未竟之业 彭塞尔(S.Bonsal)3 27英宪精义 戴雪(A.V.Dicey)6 28国际私法新论 周敦礼 2 29现代心理学与教育 雷斯德(C.E.Ragsdale)3 30怎样做父母 迈尔士(G.Myers)3 31心理卫生与儿童教育 杨鸿昌 2 32儿童心理学 萧恩承 1 33国防论 蒋百里 3 34邱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邱吉尔(W.S.Churchill)6 35现代科学进化史 徐守桢 2 36科学界的伟人 吉松虎畅 6 37科学家奋斗史话 威尔逊(G.Wilson)4 38地质学浅说 周太玄 1 39生物与电 桥田邦彦 1 40动物学小史 刘咸 1 41动物学纲要 费鸿年2 42中国语与中国文 高本汉(B.Karlgren)2 43人类学 陈映璜 3 44中国西部考古记 色伽兰(V.Segalen)1 45心理学概论 丘景尼 3 46人事工程学 查理高(Charles R.Gow)2 47人与医学 西格里斯(H.S.Sigerist)4 48体育原理 宋君复 1 49大中华商业史 张援 2 50实业概论 张肖梅 3 51中国商业史 陈灿 2 52邮政 王(木圣) 1 53艺术的起源 格罗塞(Ernest Grosse)4 54阿波罗艺术史 赖那克(S.Reinach)6 55十九世纪法兰西的美术 刘海粟 2 56中国文学史讲话 施慎之 3 57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2 58文艺批评浅说 周全平 1 59文心雕龙札记 黄侃 3 60竹垞诗话 朱竹垞 6 61词林纪事 张思巖 6 62曲学通论 吴梅 1 63寄园寄所寄 赵吉士 6 64吾家 林阿苔等 3 65番石榴集 朱湘 6 66十日清谈(十日谈)薄伽邱(Boccaccio) 9 67华尔腾(湖滨散记) 梭罗(D.H.Thoreau)4 68没有女人的男人 海明威(E.Hemingway) 2 69四季随笔 吉辛(G.Gissing)4 70增达的囚人 安索尼(A.Hope)3 71法兰西短篇小说集 服尔泰(Voltaire)等 4 72乔加斯突 法朗士(A.France)2 73恋爱与牺牲 莫洛亚(Andre Maurois)3 74卜克曼 易卜生(Ibsen)1 75建筑师 易卜生(Ibsen)1 76史通选注 刘虎如 2 77史通作者刘知几研究 傅振伦 2 78新史学 鲁宾孙(J.H.Robinson)3 79宋论 王夫之 3 80王船山学谱 张西堂 3 81希腊史 卢文迪 2 82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黄现璠 2 83清史讲义 孟森 6 84庚子西狩丛谈 吴永 2 85爱俪儿──雪莱传 莫洛亚(Andre Maurois)4 86迭更斯评传 莫洛亚(Andre Maurois)1 87服尔德传 莫洛亚(Andre Maurois)2 88维多利亚女王传 斯特莱基(L.Strachey) 3 89龚定盦研究 朱杰勤 2 90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张孝若 6 91吕留良年谱 包赉 2 92江淹年谱 吴丕绩 1 93甘地自叙传 甘地(Gandhi) 3 94西学东渐记──容闳自传 容闳 2 95邓肯女士自传 邓肯(Isadora Dancan)6 96历代自叙传文抄 郭登峰 6 97拿破仑日记 拿破仑(Napoleon)4 98太平洋的故事 房龙(Van Loon)3 99瑞典之中道 柴尔兹(M.W.childs)2 100方舆纪要辑要 辛锺灵 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