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丽
释义

艺术简介

萧丽原名(肖立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黄埔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榜书协会艺委会委员,公共关系协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画家。 中国榜书协会艺委会委员,公共关系协会委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中心研究员。

艺术年表

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4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

2005年结业于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1993年作品<<无题>>参加全国青年水墨画展.

1995年作品<<温馨系列>> 编入<<世纪之交中国女性绘画走势>>画集.作品<<晨曦>>参加中国第九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2000年作品<<渔家趣>>入选北京市第一届新人新作展.

2001年作品<<无题>>入选北京市二届新人新作展.

2002年作品<<梳妆>> 参加巍巍中华中国书画艺术大展,作品被收藏并收录画集.

2002年在太庙举办传统今朝十人画展,出版画集作品均被收藏。

2003年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个人画展。

2003年12月作品<<墨荷>>在“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中获得优秀奖。

2004年8月作品<<皖南山乡>>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作品邀请展>>中荣获二等奖。

2004年8月作品<<云出古溪有人家>在“全国百杰书画家同贺采育葡萄节---‘京南吐鲁番’大型现场国画创作大赛”中荣获佳作奖。

2004年10月作品<<巴山情>>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获得纪念奖。

2004年10月作品<<山村>>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展中获得银奖。

2004年10月作品<<雨潇潇>>入选中国美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展>>。

2004年作品<<墨荷>>入选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5年作品<<都市情怀系列之一>>获第十六届造型艺术优秀奖。

2005年作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2005年度优秀奖

2007年作品《军民鱼水情》入选“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6月在兰亭画廊举办个展

2009年作品《勿我相融道法通》入选第十一届美展。

2010年在798三度半画廊联展

2011年在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学习

2011年8月5-10日在北京大千画廊举办“萧丽没骨花卉展”,8月17-24日在敦煌美术馆举办联展。

作品鉴赏

鉴赏一

紫色的交响--萧丽的没骨花卉

数年前就见过萧丽的花卉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花卉作品似乎是由田野来到纸上,又由纸上又回到人间,而且是回到了人间的大都市,所以,她们少了几份村野,而多了一份富丽。尤其是她的紫色花卉,清新明丽,高贵优雅。我想,萧丽必定是在大都市里长大的画家。后来知道,她就在皇城根长大。

说道皇城根,就不能不提故宫,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一意为紫气东来(老子出关而紫气东至),一意思紫微星(北极星)禁地,也就是天子之地,总之都带一个“紫”字。紫色在中国传统中本来就是尊贵的颜色,她优雅高贵,魅力而神秘,天子之地贵为“紫禁城”,也就越发尊贵,还多了几份神秘感。近见萧丽的《序都市澄怀系列》,其对紫色的运用几乎已成为她独特的色彩语汇和艺术符号。所以,这更让我想起了皇城根,想到了紫禁城。紫禁城有讲不完的传奇,皇城根有说不完的故事,平淡的都市生活总是因为这些故事和传奇而富有色彩,这就是北京这座帝王古都与现代化大都市不一样的地方。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女画家,以及其幽微细腻的艺术敏感,通过没骨色调的变换,向我们传达出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情调和忙碌中的悠闲。此,这些作品还散发着一种浪漫和幻想的调子,让人遐想和回味。我想,这就是萧丽与众多出入京城才情优异的女画家,以及游艺京城高手如云的男花卉画家相比的不同其他之处。这成就了她的作品,成就了她的艺术。紫色由红色和蓝色调和而成,对一个画家来说是最难调配的一种颜色,有无数种明暗和色调可以选择,冷一些、暖一些,似乎从来没有人找到一种合适的紫色。萧丽在多年的探索中,恰恰在中国画不常用的紫色中找到了“合适的紫色”,其方法就是以中国水墨画的没骨渲淡法,以水晕化紫色,产生一种仿佛是渗入了少量白色的晕化感,这样就把纯紫色中那一点让人不安的元素化解了,代之以优美、清丽、柔和、动人,以此而在现代气息中揉进了传统的古典之美。有时还加以古琴、线装书、围棋等等充满古意的元素,就更加富有古典情调了。这让我们相信了紫色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体现。喜欢紫色的人往往异常敏感内向,多愁善感,内含活力而忧郁,性格优雅而高尚,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审美趣味高压,沉静的高贵中隐含着一种高处的孤独。虽自认平凡而相当有个性,外表平和而内心非常坚强,观察力敏锐,机智而感性。日常生活中她还考虑别人比自己为先,富有人情味,所以周围总是有好朋友。她会很安详地每天努力地做得比现在更好,热爱读书而渴望每天有所创造。这就是萧丽,所以,不仅她的紫色花卉已成为她的艺术符号,同时她对绛红、嫩绿、葱绿的运用也是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以美好的心境传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那份敏感而浓郁的爱美之情。以这样的状态面向社会、面对人生,必然是艺术常青,而创造力无限。(文:褚哲轮,庚寅仲夏于北京西山)

鉴赏二

性灵独抒 澄怀在心

——读萧丽的淡彩没骨花卉

萧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颇有个性的影响的艺术家。她的绘画语言非常独特。

作为一个充满才情和激情的女画家,她近几年的创作总是别具匠心,试图通过一些现代都市元素和精妙的构成因素使作品更富有特色,从而使画面达到一个情、形、色、力等方面都和谐的完整性。这系列作品都构图奇巧雅逸、画面精致而宁静,让观者皆抚案一振过目不忘。

和她相识于国展举办的艺博会上。初见时,她的“都市澄怀”系列作品很是惊艳。猛然一看,这些淡彩没骨花卉作品有着“鲜衣怒马”般的娇艳,“浅吟轻唱”般的雅逸,但细细端详下,这些花卉作品不仅从色彩上拮取了中国民间的大绿色块乃至西方后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还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束缚,同时也打破了历史文化积淀在观者意识中的视觉法则,挑战人们惯常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模式,从而为我们揭开了一片全新的想象空间,也唱响了埋藏在她精神深处的审美之曲。她作品精神的飘逸、玄达,成就了她的艺术风格。萧丽也是一位极富个人魅力与发展潜力的画家。追求当代意识和个性的绘画语言美学品质,是萧丽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境界。我们欣赏乃至收藏画家的画,先要读画家的品位;只有读画家的品位,才能更好解读画家的作品,领略画家的艺术人生,从而明了画家作品的潜力。萧丽她是北京人,北京画坛的各个角落总是飘荡着她爽朗的笑声。经过在前些年在西子湖畔的游学后,不轻意间,南北交融的好笔下的作品己完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跨越。她通过思考和探索,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己日渐明朗,趋于成熟,并在画坛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21世纪是个迅猛发展,人类文化文明大步迈进的时期。中国花鸟画也毫不例外的要与这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步。过去的大写意花鸟画不注重它的体积感的空间感,人注重画面的形式,所以画写性完全占据了写意花鸟画的主道。使传统写意花鸟画发展至今仍感觉到它的表现手法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萧丽的画激活了传统。而萧丽也是让人钦佩的,尤其是她对绘画永不满足的创新渴望和变革的勇气。对于给画材料、创作语言的选择,往往和画家自身的个性默然破契合;而创作风格的转变则既决于个人愿望,同时,环境的改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经过杭州的游学后,萧丽的作品也出现了拐点,由传统画法走向了一种繁后与空灵,走向一种雅致与唯美,她的作品追求中国古典意境,走向一种繁华叶茂的理想怕桃花源的境界。当然,不管怎么变,萧丽的性情尤在,她的心境也许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完全可以从作品里看出她的观念。她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努力与当代绘画接轨,力求在一种开放的创造平台上,每一幅画都要浇注激情。从而更彻底地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2002年左右,她开始尝试“都市澄怀系列”作品,这是以淡彩没骨花卉为主要体裁的合作形式,以独特的方式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在氤氲而透气的背景中,跳跃着无数令人心醉的笔触和线条。

萧丽的作品,主要题材或者说她创作的母题主就是淡彩没骨花卉。她在千变万化的形式或结构中竭尽才智,使单纯的花卉题材多样化。使观者进入到了一个纯天然的天籁,一种美的礼赞。她柔美而劲健的色彩和细线是美的载体,在线的婉转运动中,处处透出了精致与美奂的交响图案,在这里也焕发出了诱人的光彩。萧丽用线、用色都十分有功力,造型也相当娴熟。线与形,她都是放笔直取从而悄然将现代绘画理念怀传统画之精髓和谐相处。难能可贵的是萧丽的作品都是来源于对花卉的写生。而中国画的写生,无论写生古画,还是自然景观,必先成法于心,化景为画、为笔墨、为自己。而萧丽就是这样一路勤奋而坚定地走来。青春是长长的风。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坎坷,萧丽在自己的艺术中格追求和谐和沉静。她常常描绘出一种清淡、表谧的境界,令人神往。她的作品的构思和立意,常常没有很明确的指向,从而更加引发观者一种莫名的感触和思考,同时也就给观者留下了更自由的欣赏空间,也颇符合传统图画追求神韵的宗旨……

“一片闲云万里心”这句士诗或多或少概括这种意境。

凝视好的画:在静寂的光景是,赋予一种幽静的情趣和清新的感觉。在色彩运用上,似乎笼罩在淡蓝月光下的一切花儿都清唱着自己的歌,它幽雅而神秘,轻缓地步入其中。便陡然有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感觉,心也随之进入到极美妙的境界。这种优美的清唱是另外一种天籁,人间天籁。

她的画面整体在感觉上单纯但不单调。她的“都市澄怀系列”的淡彩没骨花卉作品的画面整而不碎,聚而不散,追求画面的空间感与体积感。从萧丽的画可以看出,她用繁密而有条不紊的笔触勾勒并染出的淡彩没骨花卉却英气十足,这绝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境办,而她的用色勾染似简实繁,层层错叠,同中有异,异而有序。画作没有因为尺寸大而显得单调,反而通过笔法和墨色层叠与细节变化,显得大气而丰富,变化无穷。颇符合南朝王僧虔“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的理论。

总的看萧丽的画,其美学特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色彩斑谰;二是诗性流溢。

色彩癍谰自不必说。老子讲:“五音令人耳声,五色令人目盲”。这是一个高于特质的精神境界。只有对“色、音”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之后,才不会导致“聋和盲”,进而深化至精神上的玄妙之境。而萧丽的诗情画意则加荡着积极的生命意识和拥抱自然、吐呐与共的诚意,这既是一种美学追求,也是一种性情、格调的自然流露。她既有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切渴望,又有对传统艺术精神一往情深,因而他总是处于执着的探索之中,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下工夫。萧丽的花鸟画的美学特质有着鲜明的民俗文化气质、清丽、婉约、微茫、雅致,显现出画家机智敏捷的天性,善于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情的倾泻为一体,善于创造清幽奇秀、如梦如幻的诗境。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勤奋而笔耕不辍的萧丽女士将会愈来愈成熟,并且创作出更多惊艳的作品。【袁立鹤(《鉴宝中国》主编,《美展》主编) 丁亥仲夏于京北静安荘】

出版

个人出版画集:《萧丽每股花卉展.都市澄怀》

《 静雅思听——序都市澄怀系列.萧丽没骨画》

《中国当代名画家艺术研究——萧丽专辑》

润格

美术作品润格: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品质部资格审定国画8000元/平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