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塘镇 |
释义 | 南昌县向塘镇是江西省最大的建制镇,位于南昌市南端,距南昌市20公里。316、320、105国道和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铁路道勾东西,京九铁路飞架南北,它地扼浙、闺、粤、交通要冲,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向西货运编组站,与南昌铁路局三大机务段之一的向塘机务段都坐落在境内,既是省会南昌市的南大门,又是全省铁路、公路对外交通的重要吞吐口,向莆铁路通车后,从向塘到福建湄洲湾码头仅需3.5小时。 中文名称:向塘 外文名称:Xiang Tang 行政区类别:镇、省级开发区 所属地区:江西省南昌县 下辖地区:向塘村,剑霞村,蔬菜村 电话区号:0791 邮政区码:330201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昌市南端距市区20公里 面积:146平方公里 人口:15万(2010年) 方言:南昌话 气候条件:温和 著名景点:日军侵华遗址:天仙庙遗址、河湾井遗址 机场:向塘机场 火车站:向塘火车站、向塘西站 车牌代码:赣A 小学:向塘实验学校、向塘镇中心小学 中学:向塘中学、向塘二中、南昌铁二中 大学: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信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 乡镇概况简介向塘镇是江西省最大的建制镇。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驻镇中央、省、市单位33家,专业技术人员4000余人。199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向塘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向塘开发区是经江西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目前实行“区镇合一”的行政体制。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一期可用面积9.5平方公里。近年来,开发区从完善基出设施建设入手,从推进项目开工着力,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和优化投资环境,开发区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改革和发展的试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首届江西投资环境最佳乡镇、“江西魅力乡镇二十强”和“江西向塘台商创业园”等荣誉称号。 地理条件向塘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距市区20公里,是南昌市的南大门,京九铁路和浙赣复线在向塘形成“黄金十字架”,向西货运编组站是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105、320、316三条国道交汇于区内银三角,成为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海拔该镇海拔为27米。 经济概况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二产业实现16.1亿元,增长16%;第一产业实现3.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10亿元,增长14%。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财政收入完成4261万元,同比增加957万元,增长29%,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7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4元,增加834元,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幅都是近年同期最多最大的。 2007年,在连续四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南昌县以第96位的综合排名,一举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国百强”梦想成真,既是南昌县众志成城谋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成为全县百尺竿头、谋求百强榜争先进位的全新动力。 2008年,向塘综合实力创历史新高。GDP突破70亿元,达72.2亿元,同比增加13.7亿元、增长23.4%,增幅列全县第一;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1.001亿元,同比增加3650万元、增长57.4%,成为全县亿元乡镇新秀;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达6078元,同比增加704元、增长13.1%。 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1.4423亿元,是继2008年财政首次过亿后的又一突破,这个数字是“十五”期末的3倍。 三大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期末的24.1:40.5:35.4调整到15.7:50.6:33.7,工业比重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工业概况向塘镇现有工业企业135家,其中镇办37家,省部、市县属和外资企业98家,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铸造、针织、服装、机械、电子、建材、制药、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全镇现已具有一批颇具实力的骨干工业企业和畅销国内外的产品。汇仁制药、六建公司、南翔集团、向塘机械厂已形成“四驾并驱”之势。汇仁集团通过现代企业机制的建立,生产与经营网络进一步完善,该企业在全国 设置分公司30多个,营销人员超过5000人,品牌战略发挥优势,汇仁肾宝、乌鸡补液唱响全国市场,99年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国家锐金7800万元,目前该集团正加快投资步伐,在镇内征地560亩,建设冲击国际市场的中药材基地 积极适应招商发展新形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吸引项目落户,大力争抢重大重点项目,掀起新一轮创业发展热潮。向塘镇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项目32个,引进资金26.3亿元人民币,外资36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人民币,有建成投产的富钢结构有限公司、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南昌海螺责任有限公司等。有投资20亿元带动力强的南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正在兴建的企业正落户向塘。该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2004年粮食产量完成57776吨,蔬菜总产量87570吨,生猪发展数达12万头,家禽发展数达278万羽,水产品起水量达5930吨。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特色化、外向化、产业化、优质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状大龙头企业。 向塘镇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项目32个,引进资金26.3亿元人民币,外资36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人民币,有建成投产的富钢结构有限公司、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南昌海螺责任有限公司等。有投资20亿元带动力强的南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正在兴建的企业正落户向塘。该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2004年粮食产量完成57776吨,蔬菜总产量87570吨,生猪发展数达12万头,家禽发展数达278万羽,水产品起水量达5930吨。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特色化、外向化、产业化、优质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状大龙头企业。 为煅练招商人员,开发区要求在开放性经济战线中,招商人员须占三分之一以上、且招商人员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在外招商,集中精力主攻港台、江浙等地行业领军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围绕“3010”工程,主攻重大项目,争取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等重大工业项目上实现突破。今年确保引进重大项目10个,力争15个。 工业园区向塘目前实行 “区镇合一”的行政体制。2008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原则,向塘适时调整制订了新的控制性详规,按城市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开发区,规划筹建两个工业园、一个物流基地,全力构建外向型经济发展载体。 依托向莆铁路、铁路公路物流基地及广宥鞋业等企业,在向塘开发区工业用地相对集中的西部,规划4平方公里建设向塘台湾创新工业园,以加大对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在星城大道以南规划2000亩用地,筹建一个温州工业集中区,以此吸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投资落户。依托铁道部和省政府在向塘兴建江西向塘铁路物流基地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与中外运集团、福州港务集团等物流项目的跟踪洽谈工作,倾力推进铁路、公路物流基地建设。 设施建设向塘镇依据南昌市关于建设“昌南绿城”的总体规划和卫星城市的规划标准,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向塘能人创业园,园区规划面积2000亩,已有绿康蜂业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落户。目前投资2100万元兴建了长5.1公里的星城大道;投资108.2万元翻新了向丁公路和沙潭路口;投资250万元兴建实验学校教学大楼;投资250万元兴建二中科技楼;投资250万元兴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投资150万新修了长1.6公里的银河西路;投资1500万打造总干水渠景观带。按照南昌县“一城两区两基地”发展规划,把向塘纳入县城核心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举全县之力助推向塘发展。向塘将借此发展机遇,咬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翻两番”的目标,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推进招商引资着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依托全国第二、江南第一货运编组站、向莆铁路、南昌外环和105、320、106三条国道的交通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台湾工业园、温州工业园和铁路公路物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与小蓝开发区相互配套、各具特色、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构建联动全市、辐射全省的商贸物流中心,为全国百强县南昌县的争先进位再添羽翼、勇立新功。 2008年,向塘全面启动星城大道、银河西路、莲溪大道、丽湖大道、向西大道、工业大道、教育大道、南都大道等8条主干道路建设。如今,莲溪大道、南都大道、银河西路和雄田大桥已竣工通车;星城大道部分通行,向西大道、工业大道、教育大道、丽湖北大道全面开工;银三角收费甲、乙两站搬迁项目全面启动。 地方特色文化1、饮食文化1)丁坊袁家的红烧土鸡、下岸周家的红烧乌鱼2)荆山的尚谌店的豆沫米茹、没炸米果,新村沥南的米粉、辜坊的挂面、丁坊的红酒,南店峰东邓家的莲藕; 2、古遗址1)梁西前坊;2)沙潭马井; 3、日军侵华遗址1)天仙庙遗址;2)河湾井遗址;? 4、传统产业荆山茶罐头、南店里田的陶罐手工生产作坊; 5、民间传统文化1)剪纸书面;2)采茶剧团、龙灯、高跷、蚌壳精;3)邓家网的正月十二、高田龚家、高田傅家的乞巧节(七月初七)、沥南龚家的七月二十一、蜀溪付家的九月初一。 6、现代文化1)每两年一届的全镇农民运动会和每四年一届的向塘地区运动会; 2)建军节举办的军民联欢会、春节联欢晚会。 7、网络媒体1)向塘地区最大的网络门户论坛,向塘网 教育概况近年该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镇内拥有三所大中专院校——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和铁路卫校,在校学生超过2万。有二所高中(向塘一中、南昌铁路二中)四所初中、一所完中、一所实验学校(向塘实验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及23个村级小学,六所公办幼儿园,四所民营中学;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特色产业,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良好局面。 交通优势向塘素以中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重镇而闻名全国。在铁路运输方面,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以及即将动工兴建的向莆铁路(向塘—莆田)交汇于向塘;境内的向塘火车站为一级火车客运站,每天经停列车102趟,向西货运编组站规模为全国第二、江南华东第一。在公路运输方面,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昆明至上海的320国道、兰州至广州的316国道交汇于向塘。温厚高速和规划建设中的南昌南外环高速,可以直达全市各县区,连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使向塘融入沿海大中城市8小时经济圈。铁路与公路网络的交汇,使向塘成为公路与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衔接的最佳之地。南昌至深圳、厦门的海铁联运已全面贯通,集装箱堆场距向塘仅15公里。 2007年3月,省政府和铁道部形成省部会议纪要,明确在向塘建设铁路物流基地。 2008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推进向塘铁路物流中心建设。2010年底,向莆铁路将全线贯通,这条高铁建成后,从向塘到福建湄洲湾码头仅需3.5小时,届时将成为江西省首条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对江西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共享海峡西岸繁荣商机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优势1、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向塘地处南昌市南北发展主轴。2、距省城南昌仅20公里,距县城莲塘5公里,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大南昌城市发展体系。 3、作为省会的南大门,向塘历来就是江西南部地区人流、物流进出省会南昌的必经之路,客观上使占全省约70%人口、70%土地的南部地区成为向塘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辽阔腹地。 4、从向塘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只要6-8小时,独特的区位,强势的交通,使向塘成为全国“承东启西、南北贯通”战略要地和连通港、澳的重要节点。 产业优势1、南昌市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明确:向塘为南昌“南大门”,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以及105、320、316三条国道的交汇点,华东区域最大铁路货运编组站,交通条件优越,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系列加工基地。目标是发展成为全市的物流、仓储基地,并逐步形成以商贸为主导,加工业发达的市域南部经济中心。 2、区内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商贸、物流、工业、职教四大产业板块,引进了海螺水泥、富煌钢构、江西服装学院、南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规模项目。周边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开发区与南昌城东片区及小蓝经济开发区、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南工业园、南昌民营科技园、昌东工业园、昌东科教园陆地相连,融为一体,成为南昌城市城市发展的核心板块,区域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区域内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生产要素流动可以不经市区,快速流动。 3、开发区周边市场集聚,拥有洪城大市场、金屋装饰城、南昌小商品城、南昌化工大市场、洪城汽配城、东方农机大市场等一批规模型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昌南地区的市场群聚效应。 成本优势1、在土地方面,区内地势平坦,发展腹地宽广,土地供应相对充沛,国道沿线开发重地尚有10余平方公里亟待开发,在地价上具有比较优势。 2、在供水方面,水资源丰富,日供水量10万吨,目前工业用水0.9元/立方米,生活用水0.8元/立方米;区内地下水日涌量约为26万吨左右,含水层厚5.1-5.2米,水位埋深小于5米,分布均匀,水质良好。 3、在供电方面,电力充足,区内拥有两个变电站,目前小工业用电0.69元/度, 大工业用电(35千伏/安)0.52元/度、(10千伏/安)0.6元/度。 4、在用工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仅园区当地就能提供优质劳动力10万人;人工相对便宜,企业普通工人和技术人员工资仅为市区的4/5。 5、环保成本低,符合对环保安全有一定要求的工业原料的仓储、运输方面的选址要求。 环境优势开发区机构健全,以简化手续,方便客商,提高效率为原则,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外商投资服务绿色通道,以一流的工作水平为中外客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向塘作为江西直达武汉、上海、江浙、广州、福建、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动点,在全省的发展战略中日益起到“中心开花、联动全省”的特殊作用。作为省会南昌城市未来发展的三个次中心城镇之一,已被列入南昌市近期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南昌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地,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区域,得到了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和 大力支持。江西的商贸物流中心在省会南昌,南昌的商贸物流业发展潜力最大的版块是昌南,昌南的商贸物流版块中条件最优的是向塘。投资向塘就是把握了中国中部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先机! 2008年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铁路物流基地、台商创业园建设捷报频传,温州工业园已有八大项目落户;赛安达电源、赛博电子、利捷电动车、华亚管业等重大重点项目纷至沓来。新一轮发展大幕完美开启后,一个脉络清晰、交通顺畅、设施齐全的新向塘正展现出其助力南昌县“江西领跑、中部领先、百强进位”的强劲实力。 未来发展与小蓝经济开发区无缝对接,搅热省城城南经济 同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与小蓝经济开发区相比,向塘开发区的发展无疑是滞后的。其实,无论从地理位置、交通区位还是人流物流方面来讲,向塘开发区的优势都明显强于小蓝经济开发区。 向塘开发区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在前几年开发热潮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定位,造成思路不清、目标不明,有关部门支持合力不够,致使开发效率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建设速度缓慢。2008年,江西省明确提出要把向塘打造成全省铁路物流中心后,向塘开发区终于找准了发展方向。 海铁联运、打造无水港,江西省都一直在寻求出海通道。就南昌而言,无论是东进上海、宁波,还是南下广州、深圳,铁路货运都在10小时以上,加上到港装卸,时间超过24小时。而向莆铁路通车后,从向塘到福建湄洲湾码头仅需3.5小时,向塘将成为江西省真正意义上的无水港。 近两年来,作为省级开发区,向塘开发区重新调整了9.5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个开发区北移与小蓝经济开发区对接,承接小蓝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和物流业。为方便对接,县政府投资2.88亿元的金沙大道直通向塘,融资1.8亿元兴修城市化路网16公里,形成开发区“四纵两横”的道路格局,辐射区域近13.5平方公里,困扰向塘发展多年的银三角收费站已于2011年1月整体拆除。随着银河东西路改造和绿化亮化等城镇建设工程的实施,城镇品位进一步提高,向塘已经具备融入大南昌的外部条件。 根据《南昌市2007—2020年物流业发展规划》,向塘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形成“1+1+5”的框架,即一个物流基地——昌南物流基地;一个物流园区——青云谱物流中心;五个配送中心——制造业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货物配送中心、冷藏配送中心、冷藏中心。面向海西,起得早、醒得晚的向塘终于赶上了发展的时代列车。如今,向塘开发区以省政府授牌的台商创业园为基础,全力打造台资企业聚集区:顺利投产的广宥鞋业,作为耐克在中国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从广东迁至向塘,看中的便是向塘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屏荣食品、赛博电子等台资企业纷至沓来;德力泰电器、永固电机等温州企业纷纷落户,已形成服装鞋帽、电子电机、建筑建材等3大产业。另外,向塘还与省物资储运公司、福州港务集团等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台湾世邦物流集团看好向塘,多次来向塘实地考察,寻找发展机会。 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流通。向塘,当之无愧地成为江西省沟通外界的最佳出入口。 向塘镇是昌南重镇,将全力把向塘建成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卫星城市。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