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职务 姓名 任期 职务 姓名 任期

皖北区委书记 曾希圣 1949.10~1952.01 皖南区委书记 牛树才 1949.10~1952.01

皖北区行署主任 宋日昌 1949.10~1950.03 皖南区行署主任 魏明 1949.10.~1952.08

皖北区行署主任 黄岩 1950.03~1952.08

省委书记 曾希圣 1952.01~1956.07 省人民政府主席 曾希圣 1952.08~1955.03

省委第一书记 曾希圣 1956.07~1962.02 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黄岩 1955.03~文革初期

省委第一书记 李葆华 1962.02~文革初期

中共核心小组组长 李德生 1969.11~1971.01 省军管会主任 钱钧 1967.04~1968.04

省委第一书记 李德生 1971.01~1973.12 省革委会主任 李德生 1968.04~1973.12

省委第一书记 宋佩璋 1975.05~1977.06 省革委会主任 宋佩璋 1975.05~1977.06

省委第一书记 万里 1977.06~1980.03 省革委会主任 万里 1977.06~1979.12

省委第一书记 张劲夫 1980.03~1982.04 省人民政府省长 张劲夫 1979.12~1981.03

省委第一书记 周子健 1982.04~1983.03 省长 周子健 1981.03~1983.04

省委书记 黄璜 1983.03~1986.04 省长 王郁昭 1983.04~1987.06

省委书记 李贵鲜 1986.04~1988.04 省长 卢荣景 1987.06~1989.04

省委书记 卢荣景 1988.04~1998.08 省长 傅锡寿 1989.04~1994.12

省长 回良玉 1994.12~1998.10

省委书记 回良玉 1998.08~1999.12 省长 王太华 1998.10~2000.01

省委书记 王太华 1999.12~2004.12 省长 许仲林 2000.01~2002.10

省委书记 郭金龙 2004.12~2007.12 省长 王金山 2002.10~2007.12

省委书记 王金山 2007.12~2010.05 省长 王三运 2007.12~2011.12

省委书记(现任) 张宝顺 2010.05 省长

省长(现任) 李斌 2011.12

经济

综合经济

2011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63.6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比例为13.4:54.4:32.2。

总的来说安徽在华东地区经济实力仍不够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进一步发挥皖江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大力振兴皖北,加速崛起,奋力赶超先进地区,弘扬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

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在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天气总体有利的共同作用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总产为627.1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1.8%,实现连续6年增产。养殖业生产基本平稳。全省生猪存栏1467.3万头,增长1.7%;出栏2721.1万头,下降2.2%;主要肉类产量371.8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233.1万吨,下降2.4%;禽蛋产量119.7万吨,增长0.5%;奶产量22.5万吨,增长9.9%;水产品产量199.5万吨,增长3.2%。

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1.7亿元,增长21.1%,增幅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176.2亿元,增长 27.2%;重工业增加值4885.5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37个工业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增长,增幅超过20%的有20个。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3.5%和8.6%,钢材增长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6%,汽车下降5.9%;四大家电产品,洗衣机1629.6万台、电冰箱3114万台、空调2821.9万台、彩色电视机550.5万部,分别增长28.6%、49.8%、72.8%和38.6%。工业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82.3亿元,增长44.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2.7亿元,增长48.4%。37个行业中有35个实现利润保持增长。

投资

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126.3亿元,增长27.6%,增幅连续9年保持在25%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6.1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投资6086.7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5863.5亿元,增长25.7%。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慢,全年房地产投资2590.1亿元,增长27.9%,增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308.2万平方米,增长13.5%,增幅比上年回落24.1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063.9万平方米,增长1.4%,回落4.2个百分点。

消费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6亿元,增长18%,增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1.2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39.5亿元,增长17.5%。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4321.4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579.2亿元,增长18.2%。分产品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金银珠宝零售额分别增长48.4%和47.5%;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59.4%,增幅比上年回落28.6个百分点;汽车增长21.1%,回落26.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4.6%,回落8.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增长29.1%,增幅比上年回落2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0.8亿美元,增长37.6%,回落2.1个百分点;进口142.5亿美元,增长20.2%,回落54.4个百分点。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3项,下降6.4%;合同利用外资34.4亿美元,增长5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增长32.2%,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财政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2632.8亿元,增长27.6%,增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3.4亿元,增长27.3%,回落5.7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7.2%、29.9%和43.6%。财政支出大幅增长,重点突出民生。全年财政支出3305.7亿元,增长27.7%,增幅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累计达1639亿元,增长37.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6.1%提高到49.6%。

金融

金融存贷款运行正常。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404.3亿元,增长18.6%,增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1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3004亿元,同比少增17.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451亿元,同比多增287.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729.8亿元,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323.7亿元,同比多增17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65.1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632亿元。

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3%和24.6%,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7.2个和3.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132.1亿元,增长62.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稳步下降,2011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59%,降幅位居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增长41.8%,增幅比全部投资高1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3.7%。

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长17.8%,增幅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在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2916元,增长12.9%;经营净收入1874元,增长59.8%;财产性收入570元,增长33.5%;转移性收入5391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2723元,增长23.6%;家庭经营收入2986元,增长13.7%。

总体上看,2011年我省经济运行不仅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和较高运行质量,而且保持了增长领先中部、全国靠前的发展态势,仍延续着“十一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知名企业

淮南矿业集团

淮南煤矿是百年老矿。1903年开矿,历史上曾是中国五大煤矿之一,素有“华东煤都”、“动力之乡”的美誉。淮南煤田是中国东南部地区资源条件最好、资源储量最大、最具开发潜力的一块整装煤田,国家批准总资源量285亿吨。企业被列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首批煤矿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批准的总体煤炭资源量285亿吨,占安徽省的75%、华东地区的50%。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淮南矿区的开发与建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董必武、彭真、聂荣臻、李先念、杨尚昆、万里等先后到矿区视察。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黄菊等先后到矿区视察工作或作出重要批示

奇瑞

中文品牌释义:奇,有特别地的意思;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特别地吉祥如意。

英文品牌释义: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一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

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市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

马钢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着重盛产H型钢。现有在职职工7万人,离退休职工3.3万人。股票代码600808

海螺集团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下属8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省内基地和十个区域以及西部的贵州、云南等地,横跨华东、华南和西部17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集团化管理、区域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新格局,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江淮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1999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G江汽”(原名为“江淮汽车”),股票代码600418。

美菱

“美菱”是安徽省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美菱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500多项荣誉称号。

口子酒

位于淮北的口子酒是我国众多醇酒中的名星,2006年口子酒获“中华老字号”荣誉,成为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安徽白酒企业。

古井集团

位于亳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井贡酒标准还是国家标准。古井酒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海内外的一致赞誉。不仅4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而且1988年在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登榜首。古井集团以古井贡酒为基点,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个子公司,集科工、贸、金融、房地产、酒店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股票代码000596。

扬子集团

中国扬子集团最早成立于1980年,是在滁州市一个钢铁厂基础上联合19家亏损企业组建发展起来的。原核心企业扬子电冰箱总厂成立于1984年,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国有企业,并于1995年由其前身中国扬子电气(集团)公司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拥有经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享有进出口自营权。经过20年的创业和发展,公司已成长拥有近20亿元总资产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团。

自1991年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鹏、乔石、李瑞环等曾亲临扬子视察和指导工作。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企业、中国日用电器功勋企业等数百项荣誉。

其它

迎驾贡酒,高炉家酒,荣事达,星马汽车股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六国化工,亳州双轮,博西华集团,全柴集团,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沙河王酒业,丰原股份,蚌埠天洋,华茂股份,合力叉车股份,长江机械,雾里青,杏花村,康佳(滁州)集团,天大集团,富煌,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皖新传媒等。

文化艺术

戏剧

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安庆的名片,主要流传在安庆市一带,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牛郎织女》、《小辞店》、《王小六打豆腐》等。黄梅戏主要人物:严凤英、马兰、吴琼、韩再芬、王少舫、黄新德、张辉、杨俊、吴亚玲、袁玫、何云。

花鼓灯: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以怀远、凤台、凤阳和颍上四县最为盛行,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代表剧目:花鼓灯《刘海戏金蟾》、《玩灯人的婚礼》、《网中情》、《新媳妇挑塘》等剧目多次参加国庆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新媳妇挑塘》并被拍成电影。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泗州戏代表剧目:《大书馆》、《赵美容观灯》、《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点兵》、《周公赶桃花》、《三卷寒桥》、《劈山救母》、《钓金龟》、《双包鱼蓝记》、《双拜堂》、《化仙庄》、《杨宗保挂帅》、《回娘家》、《拾棉花》、《打干棒》、《卖甜瓜》、《小二姐做梦》等300多出老传统戏。

泗州戏代表人物:李宝琴、霍桂霞、周凤云、李宝凤、鹿士彬、蒋荣花、陈若梅。

凤阳花鼓:又名双条鼓,花鼓小锣。主要流传在蚌埠、滁州一带。代表曲目《凤阳歌》、《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鲜花调》、《十杯酒》、《孟姜女》等100多出。

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整理了《乌金记》、《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陷巢州》。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

代表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

代表名演员有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徽州文化

徽商,即徽州商人。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不诵读”。徽商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

桐城,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教育

教育科研

2010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7.3万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2%。小学13997所,在校生46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9.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39.5万人。

安徽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安徽还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省,拥有中科大(985、211)、合工大(211)、安徽大学(211)等全国重点大学以及诸多科研院所。

军队院校

院校名称 地址 院校名称 地址

电子工程学院 合肥 解放军汽车管理士官学校 蚌埠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原合肥炮兵学院) 合肥 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原蚌埠坦克学院) 蚌埠

武警合肥指挥学院 合肥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蚌埠

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 蚌埠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全椒分院) 滁州

部属院校

院校名称 地址 直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工程、211工程) 合肥 中国科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教育部

中国政法大学蚌埠分校(筹) 蚌埠 教育部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分校(筹) 宣城 教育部

   

省属院校

院校名称 地址 院校名称 地址

安徽大学(211工程) 合肥 安徽工业大学 马鞍山

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 安徽理工大学 淮南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淮南师范学院 淮南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合肥 阜阳师范学院 阜阳

安徽中医学院 合肥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

合肥学院 合肥 黄山学院 黄山

安徽师范大学  芜湖 滁州学院 滁州

安徽工程大学 芜湖 宿州学院 宿州

皖南医学院 芜湖 巢湖学院 巢湖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 池州学院 池州

安徽科技学院 凤阳 铜陵学院 铜陵

蚌埠医学院 蚌埠 皖西学院 六安

蚌埠学院 蚌埠  

民办本科(独立学院)

院校名称 地址 学校形式 院校名称 地址 学校形式

安徽新华学院 合肥 民办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芜湖 独立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 合肥 民办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芜湖 独立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 合肥 民办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蚌埠 独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合肥 民办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马鞍山 独立学院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合肥 独立学院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马鞍山 独立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合肥 独立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阜阳 独立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合肥 独立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淮北 独立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合肥 独立学院   

旅游

黄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九华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菩萨道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天柱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面积135.12平方公里。

西递宏村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市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琅琊山风景区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位于滁州市琅琊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四大名亭之首)、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乔石、胡耀邦、吴邦国、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光临过琅琊山。

齐云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徽州古城

国家AAAA级景区,徽州古城——坐落在黄山市。徽州(今黄山市),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行政版属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万佛湖风景区

万佛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中部的舒城县境内,万佛湖风景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安徽省首家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

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省旅游十大度假基地。被誉为“安徽的北戴河,合肥的后花园”。曾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光荣称号和安徽省“九五”旅游接待贡献奖。素有“安徽千岛湖”之誉。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市黄山区,距市府143公里,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北距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30公里,南距国之瑰宝黄山北大门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太平湖旅游资源位置十分优越。太平湖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得天独厚,湖水清澈碧透,青山起伏连绵,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世界明珠”、“东方日内瓦湖”。

巢湖

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后,现位于合肥境内。在诸多名胜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光名胜。滚滚东去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的群山,热气蒸腾的温泉,从宏观上构成了巢湖山水的壮丽气势。它集长江天险、湖光山色于一体,汇名泉名洞、奇石奇花于一身,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花山谜窟

花山迷窟景区位于徽州(黄山市)屯溪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石窟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壮观,特色之鲜明,实属国内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关于石窟的形成原因、形成年代、大量石料去向等种种谜团,越来越引发学术界的关注和广大游客的探访热情。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临景区视察,并为景区命名、题词为--花山谜窟。

太极洞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风景区位于宣城市广德县东北35公里处,正当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太极洞古名颇多,或称太极真境,或称广德埋藏,或称长乐太极洞乐洞。远在两汉时即已成为旅游胜地。宋明时声名益著,被视为人间奇景太极洞水洞亦为一奇,其水面开阔,可容小舟倘徉其间,任意东西。如乘小舟游水洞,只见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光的照耀下,灿若群星,使人有置身银河之感。水洞中最著名景观有“擎天玉柱”、“蝙蝠神蚕”、“悬关隘口”等,它们或以“单象”命名,或以“群象”命名,皆睹名可知其形。

杏花村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明时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春游贵池城西杏花村,写下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的杰作——《清明》诗,迹以名传。

贵池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处,“白锡壶腰中出咀,黄铜锁腹内生须”,“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

包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公园位于合肥市秀丽的包河之畔。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龙子湖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子湖风景区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和雪华山之间,龙子湖风景区青山碧水相连,湖岸曲折多变,水面纵深开阔,绝壁怪岩裸露,既有风景怡人的自然风光,又有韵味无穷的人文景观;既有城市交通干道环绕,又以现代化的城市为依托,景区内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古银杏(唐代)、石屋(唐代)、栖岩寺遗址(明代)、玲珑塔遗址(东汉)等古迹或遗址。近几年,景区建设跨步发展,已独具特色。2010年荣获“2010年度ULI亚太区卓越奖”。

采石矶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采石矶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陈运和写诗《采石矶》出于怀念在这儿“跳江提月”的诗仙李白。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天井湖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井湖风景区位于铜陵市区的西北侧,总面积约190公顷,景区距市中心3公里,湖中有井,名曰天井。

八里河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省级自然保护区。八里河风景区位于阜阳市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河,东濒颍河,西迄阜阳60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该风景区是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1991年特大洪水后充分利用低湖沼泽洼地,综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对外开放,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

亳州花戏楼景区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是一座300多年前的古戏院,整个建筑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分为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5个部分。是安徽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一九五六年二一月二十二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国务院正式将亳州花戏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七日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下文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堂寨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堂寨位于六安市金寨县西南部,雄伟博大的天堂寨不仅集结了“奇峰、飞瀑、林海、峡谷、云雾、幽潭、秀水”等众多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纯朴厚重的民俗民风更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天堂寨由此被誉为生态名山、资源名山、文化名山和历史名山。

八公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风景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交界地带。206国道可达。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景区整体规划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红色旅游资源

安徽素有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红色旅游丰富,藕塘革命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渡江战役前委遗址,王稼祥纪念园,芜湖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大别山红色旅游等87处红色旅游景点。

著名人物

安徽历史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我国人才最为云集的地区之一,名人贤士享誉内外,正可谓“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

古代

大禹、涂女、皋陶、姜尚、管仲、鲍叔牙、蹇叔、庄子、甘罗、范增、英布、桓谭、文翁、桓荣、范滂、左慈、文翁、刘馥、华佗、刘安、陈阿娇、陈婴、周景、曹操、周瑜、小乔、大乔、陶谦、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桓温、桓伊、戴逵、夏侯渊、夏侯惇、许褚、薛综、蒋钦、陈武、丁奉、刘惔、桓玄、夏侯霸、夏侯玄、文钦、何敬容、耿询、汪华、李绅、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司空图、庞勋、刘长卿、朱温、朱友贞、杨行密、陈翥、包拯、崔白、李公麟、吕夷简方腊、吕本中、梁红玉、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胡仔、鲁宗道、吴潜、高太后、胡舜陟、王希吕、吕公弼、张耒、朱淑真、朱升、李善长、汤和、常遇春、胡惟庸、郭子兴、刘福通、朱元璋、徐达、马秀英、朱棣、朱权、程繁政、汪机、邓愈、何震、冯胜、陈德、金朝兴、郭英、朱能、丁德兴、廖永安、廖永忠、沐英、蓝玉、傅友德、胡大海、赵普胜、耿再成、冯国胜、耿炳文、张居正、龚鼎孳、沐天波程大位、张德胜、顾时、陈德、郭兴、左光斗、许国、吴良、华高、吴祯、薛显、仇成、韩政、何文辉、张子明、缪大亨、郑用、乐韶凤、陶安、胡宗宪、萧云从、齐之鸾、齐琦、齐鼎、齐杰、张英、戴名世、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方苞、刘大櫆、梅文鼎、姚鼐、凌廷堪、王贞仪、张廷玉、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戴震、方以智、年羹尧、虚谷钱、澄之、吴敬梓、张潮、刘铭传、孙家鼐、胡雪岩、吴次尾、李鸿章、聂士诚、丁汝昌、钱澄之、方士庶、巴慰祖、梅庚、姚莹、方东树、吴汝纶、马其昶、梅清、戴本孝、汪士慎、吴长庆、陆建章、叶天赐等等

近、现代

张恨水、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吴谷、张治中、韩伯棠、戴安澜、孙立人、王亚樵、李经方、段祺瑞、徐树铮、卫立煌、邓稼先、周学熙、黄纬禄、任新民、徐谦、许世英、叶春善、叶元龙、叶以群、柏文蔚、王明、杨小楼、陈独秀、冯玉祥、胡适、陶行知、朱光潜、刘文典、黄宾虹、洪沛霖、方先觉、皮定均、陈乔年、陈延年、许继慎、赵朴初等

当代

杨振宁、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汪洋、刘奇葆(四川省委书记)、江泽林(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平(国家发改委主任)、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珉(辽宁省委书记)、袁贵仁(教育部长)、李从军(新华社社长)、杨多良、车俊(新疆建设兵团党委书记)、赵正永(陕西省长)、乔传秀(浙江政协)、王伟中、方兆祥(全国政协)、胡静林(财政部部长助理)、崇泉(商务部副部长)、赵化勇、周坚卫、许杰、孙大发、李长才、公刘、陈运和、严阵、刘亚洲(国防大学政委)、章伯均、陆元九、罗世谦、骆惠宁(青海省长)、应祚智、吴启英、樊映川(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江帆(国家计生委副主任)、金涛、赵薇、蒋雯丽、翁美玲(祖籍)、王祖贤(祖籍)、李小璐、汤加丽、田海蓉、费玉清(祖籍)、邰正宵(祖籍) 、刘凤鸣、刘凤彤、冯国佩、陈敬之、郑九如、杨再先、常春利、石金礼、娄楼、高小平、金明、孙凤城、欧家林、李宝琴、霍桂霞、鹿士彬、邓红、张世根、严凤英、吴琼、韩再芬、马兰、王少舫、黄新德、张恒、李琳、杨俊、吴亚玲、周涛、余声(世界小姐中国小姐)、刘刚、谢雨欣、孙国庆、芮成钢、史玉柱、方东美、余英时、唐德刚、汤奇学、黄文治、蒋永敬、崔之清、章开沅、吴于廑、吴组缃、徐中舒、周一良、周绍良、张海鹏、严耕望、张灏、辛灏年、张国刚、池子华、谢维扬、魏嵩山、蒋大椿、陆发春、瞿林东、汪荣祖、朱光潜、陈玉先、王传福(比亚迪董事主席)、尹同耀(奇瑞董事长)、陈光标(祖籍安徽)、祝义才(雨润集团)、张近东(苏宁电器董事长)、沈浩

词条 安徽
释义

1 省份

@走遍中国:安徽 2009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图书

1 省份

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省会合肥市。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原明代南直隶现安徽、江苏、上海)东西分置而建省(东为江苏),始称江南左布政使司,驻地南京;1667年改为安徽布政使,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市)两府首字,省府迁安庆。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置安徽省。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中文名称:安徽

外文名称:Anhui Province、Anhwei

别名:江淮,吴头楚尾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16地级市6县级市56县

政府驻地: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

电话区号:0550至0566

邮政区码:230000至247000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

人口:5950.05万人(2010年)

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

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黄山、琅琊山、包公园、采石矶、徽州民居、明皇陵、九华山等

机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等5民用机场

火车站:合肥站、芜湖站、蚌埠站等

车牌代码:皖A至皖S

省会:合肥市

省树:黄山松(迎客松)

省领导: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

简称:皖

省名来源: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简介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近海内陆省份,大致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 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文化主要分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省会为合肥市,清朝1667--1760年省会在南京,1760后迁安庆府为省会,民国时期省会多变。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历史沿革

古代

远古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省内发现的“和县猿人”,距今已有约35万年历史。据科考,“和县猿人”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北京人”,甚至与“蓝田人”相当。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的薛家岗又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又在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隋唐之前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寿县),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灵璧县历垓下之战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亳州人,三国曹魏之实际开创者)。

五代十国国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之后三百年间,几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华北地区并相继建立军阀政权,南方则一直保持着汉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隋唐

隋朝统一,使安徽摆脱了五代十国期间“南北对峙”主战场的困境。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使江淮地区经济得到较好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

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备受战火蹂躏。晚唐时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从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宋元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战祸连年。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被虞允文指挥的宋军大败于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史称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归元朝。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府(今黄山市一带),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明太祖洪武二年定都临濠府(今皖北地区),史称明中都,洪武八年迁都应天府(即今南京市),但凤阳府(原临濠府)已近基本建设完毕皇陵与皇宫,(皇宫与皇陵宫殿毁于明末张献忠,宫墙毁于文革)。

明代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6县)、宁国府(明初曾叫宣城府、宣州府,最终仍定名为宁国府,6县)、太平府(3县)、池州府(6县);3个位于江淮之间:安庆府(7县)、庐州府(4县1州),设凤阳府(5州13县);淮河以北未设府,淮河以北全境属凤阳府。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原直隶地区改称南直隶。1635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凤阳府,烧毁皇宫与皇陵。

清朝

1645年,清军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省会初驻应天府后迁至安庆府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今南京市),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至此,安徽省界基本稳定下来。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反复拉锯战中,安徽南部人口损失巨大,经济凋蔽。战后从河南、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习俗有所改变。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贫困而土匪横行的今皖北地区。李鸿章在庐州府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清代安徽省下设两道,皖南道(初驻安庆府,后移至芜湖县),皖北道(驻凤阳府)。

近现代

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安徽省设三个道,芜湖道、安庆道和淮泗道(驻凤阳),省会变动较大。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兴起。1912~1926年,安徽历柏文蔚、倪嗣冲、张文生、马联甲、吕调元、姜登选、陈调元等省首长。1926年底陈调元归顺北伐国民革命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伪、国军和中共新四军力量交织的地区。1940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被设为安徽省第一个省辖市,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的主战场。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驻合肥)和皖南(驻屯溪,今黄山市)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500~600万人,占灾前人口3446万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国各省的第一位。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因此被调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秘密将土地公开,实行大包干,创造性地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结果是,1979年粮食比上年增长6倍,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粮食总和,农业获得大丰收。与此同时,安徽省肥西县、来安县也开始试验包产到户。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总结经验,发出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开。安徽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安徽的农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开始。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农村市场逐步放开;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科技兴农”方针被提出,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1980年,全省开始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并改革工资制度和奖金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企业“吃大锅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安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建置沿革

朝代 行政区名称 管辖区域

西周 宋国、蔡国、徐国 吴国、六国、舒国

东周 宋国、楚国 越国、楚国

秦 泗水郡、陈郡、砀郡 九江郡

西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东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三国 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 魏国扬州、吴国扬州

西晋 沛国、豫州、徐州 扬州

东晋、十六国 后赵、前秦 东晋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齐、梁、北周

隋 汝阴郡、谯郡 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国、后周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明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清(太平天国)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华民国 安徽省 安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北行署,皖南行署,安徽省 安徽

地理环境

地理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安徽省与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和江西省六省为邻。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

境内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等山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气候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一般南高于北,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一月平均温度为0~4℃,七月为27~29℃,10℃以上活动积温为4620~5300℃。当强大寒潮过境时,往往气温骤降,甚至冻害越冬作物。无霜期约为200~250 天。

全省年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地区分布一般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皖北约750~800 毫米,皖中约800~1000毫米,沿江一带约1100~1400毫米,皖南约1600毫米。黄山光明顶为2373毫米,是全省降水量最多之地。由于季风和梅雨的不稳定性,各地历年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可相差1~3倍以上,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旱灾在皖北以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淮河以南多为夏旱或秋旱。涝灾则以淮河流域较多,主要出现在7~8月;其次为长江流域,多出现在6~7月。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于3个自然地理区。

(1)淮河流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2)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3)黄山山脉以南--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自然植被和土壤亦因此自北而南更迭,即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常绿阔叶林(黄红壤)。在主要栽培作物方面,也依次有小麦、杂粮、麦稻过渡和水稻占优势的差异。

地质

安徽省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全省大体可分出淮北、江淮、沿江、皖西和皖南5个环境地质区。淮北和沿淮两侧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地层中富含前震旦纪的沉积变质铁矿(如霍丘)和二叠纪煤层(如淮南、淮北);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部分为秦岭褶皱系的东端,分布有前震旦纪沉积变质磷矿层(如宿松、肥东);沿江和皖南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北部分,古生代和三叠纪为海水淹没,广泛沉积了层厚、质纯的白云岩和灰岩,燕山运动期间沿江一带岩浆活动普遍、频繁,形成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铁、铜、硫、钒、铅、锌、明矾石等矿藏和石油资源。在淮北地区近年又发现了金矿。

水文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700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治淮,兴建了多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并开辟了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资源

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动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从北到南的过渡特征,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多杨、槐、桐;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地带,多松、杉、竹。

全省林业用地440.35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1.7%,与耕地面积接近。湿地面积2.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森林总面积36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06%(林木绿化率30.3%),活立木总蓄积量1.626亿立方米。

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全省林副产品丰富,盛产苹果、梨等水果,板栗、山核桃、银杏等干果,木瓜、杜仲等木本药材以及香菇、木耳等,其中:砀山酥梨、太和香椿、金寨板栗、宁国山核桃、宣州木瓜、水东蜜枣、泾县青檀等林副产品闻名遐迩。

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 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

行政区划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5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交通

公路运输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滁州、淮南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天长、桐城、繁昌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运输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高铁线路主要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客运专线、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规划中)、合武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主要客运站有:一级客运站 合肥站、蚌埠站、阜阳站

二级客运站 宿州站、滁州北站、芜湖站、马鞍山站、宣城站、黄山站、六安站、安庆站、铜陵站、淮北站、亳州站、淮南站

三级客运站 池州站、巢湖站、

主要高铁站有:蚌埠南站、宿州东站、滁州站、定远站

水路运输

淮河流域主要港口 长江流域主要港口

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

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 二级港口:铜陵港

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三级港口:池州港

民航运输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黄山国际机场 阜阳西关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池州九华山机场(在建) 蚌埠机场(军用) 芜湖湾里机场(军用)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

重点建设水路枢纽: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淮南市、安庆市

重点建设铁路枢纽:蚌埠市、合肥市、阜阳市、安庆市、铜陵市、滁州市

重点建设公路枢纽:合肥市、滁州市、芜湖市、亳州市、铜陵市、安庆市、阜阳市

人口

根据《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9;0-14岁人口为1069.9万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4274.5万人,占71.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8.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1.0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61.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62.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皖北阜阳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历届领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