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850农场 |
释义 | 850农场-位置八五○农场隶属牡丹江农场管理局。位于虎林县境西南部,场部距虎林县城45公里。农场土地总面积5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4万亩,林地13.5万亩,总人口1.5万人。设有十三个农业管理区,拥有种子加工、生物肥料、大米加工、粮食储运等十余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场部西区建设了“卫星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卫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粮食加工等十余家企业落户园区。 850农场-由来是王震将军1954年亲手创建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历经半个世纪,经过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及新一代北大荒人的开发建设,昔日的亘古荒原如今已成为农业、工业、商贸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企业。 850农场-沿革1955年元旦于虎林县西岗正式建立八五○农场,当年开荒14.4万亩,并播上种子。1959年将八五○农场五分场改为农垦部实验农场,并在场部兴建“卫星城”(1961年卫星城下马,改为红星村)。1964年7月,国家领导人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来场视察。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八五○农场编为第四师第三十六团。1975年2月,撤销第三十六团,原下属连队分别划归第三十八团、第三十九团和第三十三团管理。1976年2月,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将三十八团改为卫星农场,隶属牡丹江农场管理局领导。1979年5月,将卫星农场改为八五○农场。 850农场-资源八五○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完达山亚区地带。西北部为完达山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七虎林河、穆棱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场区总面积5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农作物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甜菜为主。1992年粮食总产量6.6万吨,农业总产值6738万元。山区盛产木耳、蘑菇、猴头等山产品以及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贵中药材。场办工业有制糖、乳粉、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厂等。全场总人口约1.7万人。场部所在地红星村,原名“卫星城”,1958年以“大跃进”“放卫星”得名。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卫星城”建设下马,改名为红星村。哈(尔滨)东(方红)铁路、密虎公路于此通过,交通方便,已形成拥有5000多人口的新兴小城镇。 农业是农场经济的主导产业,水田达到35万亩,旱田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甜菜、杂粮等,全年粮豆总产可达20余万吨。农场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利用补贴政策,调动农户更新机械的积极性,农机装备和配套设施保有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有效保证现代化农业健康发展。2009年农场农机更新总投入3196.7万元,其中农场政策性补贴652.15万元,购入各类机械1031台套,机械总动力达到10.33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8%。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大幅提高,水稻恒温催芽器应用面积达到25.4万亩,占总面积的76.4%,机械插秧面积达到92.1%,水稻直收、割晒拾禾的收获面积达到33万亩,占总面积的99.8%。 850农场工业园区简介850农场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其中:南部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为72.5万平方米,以稻米加工和生物肥生产为重点,并依托自有铁路专用线优势,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东部工业园区占地约为23.3万平方米,以生物质能源和饲料加工为重点;西部工业园区占地约为24万平方米,以农畜食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目前,园区内共有18家企业入驻,安排就业809人。园区内现有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水稻能力为44万吨,每年可生产优质大米30余万吨,拉动90余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年创工业总产值近5亿元。 为了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效能,农场组建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并投入800余万元修建了近2公里水泥路面,园区主要干路全部硬化。园区内实现了“三通一平”,修建水泥地坪2万平方米,罩棚6000平方米。农场自有铁路专用线2.2公里,铁路专用线延伸至农场粮库院内,发货站台逾3.5万平方米,能够一次性存储货物5万吨,专用线年吞吐量80万吨,年发运量达60万吨。园区内粮食仓储容量达11万吨,具有日烘干粮食3500吨的处理能力。2009年,农场粮库已成为铁道部战略化装车点、哈尔滨铁路局散粮装车点、大连保税区稻米交易市场指定交收仓库,并与中海集装箱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集装箱铁海联运,为开拓南方粮食贸易和产品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850农场-荣誉荣获总局“农业标准化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总局首批“黑龙江垦区卫生小城镇”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中国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