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澄 |
释义 | 向 澄(本为繁体字 “澄”) 向 澄,字用奇,1896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白莲乡西仓垅。 1916年前后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并毕业于该校。时值辛亥革命成功,全国教育体制发生演变,“省工专”从长沙落星田搬入《岳麓书院》办学。他崇尚洋务派"实业救国"思想,弃科举而入新学,这既需智慧和勇气,更说明他头脑清醒,思想开明,紧跟时代潮流。 1919年起他先后出任湘西沅江、湘南衡山等县政府科长,致力于开拓乡村民众的教育事业,展现其救国的抱负。 1926年任白莲尚德学校的校董会主任,据“衡东县尚德学校百年校庆“’第二期简报”里<校史纪略>记载:"民国十五年(1926年),学校规模扩大,成立校董会,校董由族务会推举教育界有名望者七至九人组成,互推一人为主任,向澄、向亦铭、向首谦、向岳嵩等曾先后担任主任......"由此可见,他在而立之年就在本县教育界颇有名望,在家族中有一定影响。 1927年大革命时期,白色恐怖笼罩衡山,大批革命群众遭到镇压。共产党员刘爱农,1926年出任衡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衡山特别支部书记,此时也被捕入狱,遭严刑拷打,生命岌岌可危。向澄不顾身家性命,以县政府科长及乡邻身份毅然保释刘爱农出狱。足见他思想开明、为人正直,充满智慧和勇气。 1929年9月起被聘任参与筹建湖南衡阳机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他于1938年7月抛家舍口,远赴湘西辰溪,在军政部兵工署辰溪兵工厂任技术主管,积极组织生产抗击日寇的枪、炮、弹药,这是他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实业救国”抱负,工作最畅快的生命宝贵时段。 1931年到1934年受聘担任衡山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并兼教外语。 1935年春至1937年,出任湖南南岳私立岳云中学训导主任,兼数学老师。 1940年春至1942年任湖南郴县秘书。 1943年又被聘回任衡山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衡山沦陷,学校迁到吴集镇肖家大屋续办,更名"衡山临时中学".他带领全校师生矢志献身教育事业,为国效力,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学校搬回县城城北清凉寺原址与“衡山县立简易师范”合并,改曰“衡山县立中学”。直到1949年夏衡山解放。 他先后三次出任衡山县中校长,还兼教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由此可见,他在“工专”求学时,胸怀“实业救国”的宏大抱负,门门课程学得非常扎实。他的数学课讲得生动诱人,易懂易记,因为讲课非常严谨,上课拿起粉笔,一路推理,到下课放下粉笔,逻辑严密,使学生了然于胸,铭刻脑际。学生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教数学的陈老师,在课堂上有一个数学例题没有解出来,他路过该教室时发现了,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一下就迎刃而解,课后大家对此议论纷纷。他虽教学威严,但也爱生如子。1934年上期,他租了一条小划子,邀上几个学生到校门外的湘江中游玩,与学生戏水笑谈,自己也把双脚侵入水中,好不畅快。当时参与其事的学生到2007年90高龄时回忆起来,仍其乐融融。 1947年夏秋之间,他利用一校之长身份,派人到共产党员刘东安家中,聘请其来校任教,以掩护其地下工作。刘东安是他1930年代初的学生,其时正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抗大回到衡山,担任地下党衡山工委书记,发动群众投入反蒋斗争、迎接全国解放。刘家此时已被国民党特务监视,送聘书的是一个13岁的的校工,出了刘家门就被跟踪,到石湾被抓起来,机灵的小校工乘机才得逃脱。刘东安从此就在“衡山县立中学”以英语、音乐教师身份为掩护,领导衡山地下党工作,一直安然无恙。从湖南省科委主任任上离休的刘东安,2006年回忆说:“向校长当时常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国民党政府如何如何准备对付共产党,实际上就是在给我传递信息,好让我自我保护。向校长是个好人哪。” 1948年他被选为衡山县参议会副议长。 1949年4月,他与四个有声誉的学生联名,从县监狱保释出四个共产党员。他的智慧勇气,思想开明,受到赞扬。 刚一解放,刘爱农派人到他乡下的家里,劝他到香港去,而他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加之考虑小孩还小,不愿背井离乡,而未采纳其建议。 1951年3月故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