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项正伯 |
释义 | 项正伯,1959年9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苏州市委委员、苏州市沧浪区政协常委、苏州市文联副秘书长、组联部副主任。 人物介绍生于苏州长于苏州的项正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校宣传队里的台柱子,来一曲现代京戏,说一段现代评话,都是有腔有调、惟妙惟肖,一时成了方圆几里的“小名人”。1980年初夏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已工作两年在单位坐办公室的项正伯与几个同学从怡园吃罢茶回家,路过庆元坊见苏州市评弹团正在举办苏州评弹学校复校招生考试,一直执爱评话艺术的项正伯心里顿觉这是天赐良机,在同学的簇拥下便毅然走进考场一试。不料正准备收摊的一排考官,一下子便被有着较好评话天赋的考生吸引住了,听了他用吴语讲了一段故事,就一致通过他进入复试。为了留住这颗评话的好苗子,主考之一的著名评弹理论家、苏州评弹学校书记夏玉才询问了项正伯的情况后,当场表示十分欢迎项正伯来校学习评话艺术。 当年报名考试的人员有7000余人,苏州评弹学校只招70名学生,真正的百里挑一。项正伯凭着较好的天赋和良好的艺术素养,十分顺利地走进了苏州评弹学校,成了该校“文革”后首届学生。在校期间,项正伯受到了老一辈评话表演艺术家曹汉昌、金声伯、顾宏伯、唐耿良、吴君玉、强逸麟等先生的指导和培养,打下了深厚扎实的评话艺术功底。毕业留校后,又正式拜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金声伯先生为师,从此开始了他的评话艺术生涯。 人物历程荣获二级演员1983年10月,项正伯被调入苏州市评弹团,开始在江浙沪地区演出长篇评话,近10年闯荡“江湖”跑码头,演出场次超过千场,并参加各种评弹演员会书、演出,在评弹界及广大听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项正伯曾应文化部和中国曲协邀请赴京演出和出国访问,他演出的《七侠五义》选回“初试颜仁敏”和《包公》选回“断太后”等书目,还分别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像录音,逐使他的评话艺术日臻完善、达到相当的高度,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成为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曲艺学会理事。他于1992年5月调往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任艺术处科员,1997年3月调任苏州市艺术学校副校长。 优秀作品2006年7月调任苏州市文联副秘书长、组联部副主任。项正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开了评话表演,开始了评话理论的研究,试着在主持节目掺入评话艺术,并利用区政协常委的身份呼吁振兴评话。 近年来,项正伯撰写的《金声伯先生放噱》、《苏州评话艺术的“噱”》、《评话艺术与节目主持》和《评话专业在文联工作中的发挥》等评话研究理论文章,分别在中国《曲艺》杂志、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江苏省曲艺家协会《评弹艺术》(书籍)、中国《文艺报》、上海《新民晚报》、江苏《扬子晚报》、《江南时报》以及《中国曲艺网》、《中国评弹网》、《江苏文学艺术网》和苏州等众多媒体刊出,其中《苏州评话艺术的‘噱’》一文,荣获首届中国曲艺奖评论优秀奖。 由于项正伯为评话界的名人,常被邀请去担任一些晚会的节目主持。项正伯在主持节目中,非常注重发挥评话的“噱”,以期达到观众喜欢并调节气氛的效果。其中,他尤其借用评话“外插花”的艺术手法,将许多看似毫无关联却又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网罗在一起,制造悬念,最后十分巧妙圆熟地解开包袱时揭开主题,引得听众会心一笑,让观众在享受幽默艺术的同时,更接爱他的主持。由此,项正伯也成为了苏州主持界有着鲜明特色的“红人”。 身为沧浪区政协常委的项正伯,还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常委会、文史委组织的活动中,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评话艺术,讲解评话的历史,普及评话的知识,判析评话在吴文化中的地位,并通过政协提案呼吁加强城区文艺事业的建设。 项正伯于2005年至2006年完成了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业,成为了苏州评话界第一位研究生。 项正伯说的是大书,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声伯先生,以演出长篇评话《七侠五义》、《岳雷》等书目见长,曾一度响誉姑苏城,名传江浙沪。其台风英武潇洒、稳重大方,说表清爽动情、自然亲切,说法幽默俏皮、新颖时尚,语言生动有趣、擅放“噱头”,可谓是一名独具个性、形成风格的评话表演艺术家。项正伯多次参加江浙沪评弹青年演员会书演出并获奖;应文化部、中国曲协邀请赴北京、天津等地汇演,也曾赴新加坡、日本等国访问,广受赞誉。 从业经历项正伯师从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金声伯先生,演出长篇评话《七侠五义》、《岳雷》等书目,其台风大方潇洒,说表清爽、自然亲切,说法口俏,新颖时尚,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尤其擅放“噱头”。多次参加江浙沪评弹青年演员会书演出并获奖。曾应文化部、中国曲协邀请赴北京、天津等地演出。 项正伯1982年6月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并留校任教。1983年10月调入苏州市评弹团任评话演员。1992年5月调到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任艺术处科员。1997年3月调任苏州市艺术学校副校长。 2002年1月随苏州市政府团赴新加坡访问演出。近几年客串节目主持,受到观众欢迎和喜爱。2005年10月,和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张克勤先生双档演出评话《尊师重道》,参加苏州市电视戏曲晚会。2006年7月调为苏州市文联副秘书长、组联部副主任。2008年2月,和其先生、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金声伯等同台演出评话小品《二夫夺美》,参加“评弹盛宴迎新春---2008年春节电视广播评弹晚会”演出,分别在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电视书场》、《广播书场》播出、重播以后,在听众中、文艺界产生很大影响,获得很高评价。 项正伯撰写的《金声伯先生放噱》、《苏州评话艺术的“噱”》、《略谈评话艺术在节目主持中的运用》和《评话专业在文联工作中的发挥》等文章分别在中国《曲艺》杂志、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杂志、江苏省曲协《评弹艺术》书籍、中国《文艺报》、上海《新民晚报》、江苏《扬子晚报》、人民日报主管《江南时报》、苏州《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中国评弹网》、《苏州评弹学校网》等二十余家新闻媒体报刊网站发表,其中《苏州评话艺术的“噱”》一文,荣获首届中国曲艺奖评论奖优秀奖。 人物特点项正伯评话表演时,身穿青布长衫的项先生惊堂木一敲,人立马入“戏”。说起书来十二分的投入,那是眉飞色舞、手脚并用、表情丰富、形象生动。表现书目中不同人物的语言是惟妙惟肖,扮演各种人物的腔调十分传神,手中折扇向前便形如一把枪,折扇散开向下劈又恰似大刀一把。流畅的语言说来抑扬顿挫,沙哑的嗓子语言极富感染力,其整体表现极富艺术张力。项正伯评话艺术最大的亮点是“有噱头”,可谓尽得其师金声伯的真传。且其噱头能“与时俱进”、“现场开销”,让人捧腹之余,又能有所启迪,真正上升为了一种艺术。 有书坛“巧嘴”之称的一代名家金声伯尤其擅长放“噱”,而作为其弟子项正伯更是尽得真传,其放“噱”功夫深受听众青睐,也成为他说书的一块照牌。 人物故事一次, 项正伯以评话段子《比剑联姻》应邀参加组台文艺演出。上面一个节目是一位女歌手演唱的流行歌曲《爱的奉献》,剧场效果很好,观众深深沉浸在那种氛围中。项正伯为引领观众落入反差较大的评话艺术中,便承上启下巧妙地放了个“噱”,效果出奇的好,观众很快被他的“巧嘴”吸引了过去。项正伯一上台便开场道:“现在的歌名往往都好带一个‘爱’字,有《爱你没商量》、《爱拼才会赢》、《爱你不是二三天》、《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爱一个人好难》”接着他又用苏州话讲:“爱一个人真的蛮难的,爱两个人倒省力的。这是和大家开玩笑,其实爱是要投入的,爱是要付出的,爱是要真诚的,爱是要责任的,最重要的爱是要奉献的。刚才那位女歌手对爱体会深刻,所以唱得声情并茂。现代人的爱比较大胆、坦白,非但敢讲,还敢当着大家的面哗啦哗啦地唱出来。而古代人因封建礼仪的束缚,就十分含蓄。不过爱得要抄起家伙打起来,险些儿削掉耳朵,古今中外也没有的。下面我来为大家表演一个爱得差点削掉耳朵的评话段子《比剑联姻》。”项正伯说到这里,不仅观众乐了,而且刚才热烈的情绪得到了延伸,使他的书好说多了,这个噱头放得真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