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项姐村
释义

村情概况

项姐村隶属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地处户撒乡政府所在地,距 乡政府所在地0.1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42公里。东邻户早、明社,南邻明社、芒炳,西邻盈江弄章,北邻隆光。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87户,有乡村人口2900人,其中男性1540人,女性1360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人,劳动力1936人。该村以汉、阿昌族为主(是汉、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818人,阿昌族1004,其他民族78人。在校学生397人,其中小学生242人,中学生155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人,劳动力19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52人。全村国土面积6.25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2053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8147.2亩,人均耕地2.8亩,林地7717.4 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2%。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建立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优质稻、油菜、草果、板栗、核桃、蚕桑。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8147.2其中:水田5000亩,旱地 3147.2亩),人均耕地2.81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0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9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1亩,主要种植草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20 亩,其中养殖面积8亩;其他面积300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70万元,占总收入的55%;畜牧业收入205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465头,肉牛123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0.58%;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23%;第二、三产业收入97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3人(占劳动力的9%),在省内务工77人,到省外务工106人。到目前,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8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35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18400元(人均6元),一事一议筹劳5528个(劳均2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贴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础设施

到目前为止,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电视、电话。全村有242户通自来水,有301户饮用井水。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11辆,拖拉机106辆,摩托车314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353亩,有效灌溉率为55.4%。到目前,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9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2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住房。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034平方米,拥有教师32人,在校学生397人,距离户撒中学0.1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2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400户,占农户总数的69.81%。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80万元,占总收入的55%;畜牧业收入313.2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75头,肉牛122头);渔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0.58%;林业收入70.26万元,占总收入的0.23%;第二、三产业收入158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37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9人(占劳动力的9%),在省内务工63人,到省外务工156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0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优质稻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稻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64户,共乡村人口2900人,其中男性1468人,女性1432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人,劳动力1941人。该村以汉、阿昌族为主(是汉、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818人,阿昌族1004,其他民族78人。

到目前,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00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8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2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400户,占农户总数的69.81%。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034平方米,拥有教师32人,在校学生397人,距离户撒中学0.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97人,其中小学生242人,中学生15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收支情况。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到目前,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8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35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10000元(人均3.4元),一事一议筹劳5528个(劳均2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贴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 40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其中男党员33人、女党员7 人。该村党支部2002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 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等等。

村委会由支书刘忠、主任李维富、副主任张受荣组成,下设户南 、芒统 、田心、万明大、万明小、坡头、下坝社、户姐、项姐、东么上、东么中、送项、等 12 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8人。

人文地理

项姐村现有农户564户,共乡村人口2900人,其中男性1468人,女性1432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人,劳动力1941人。该村以汉、阿昌族为主(是汉、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818人,阿昌族1004人,其他民族78人。是乡政府所在地,每年三月份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的隆重节日,风味小吃过手米线、刀具锻造技术、银器首饰加工深受附近各民族的喜爱,天下第一刀除该村打刀师傅李德永手,竹器纺织手工细巧。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族虽没有文字,但有动听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抒情的民歌、贴近生活的舞蹈。《遮帕麻与遮米麻》是阿昌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口头文学巨著。阿昌族不泛能工巧匠,他们善于绘画、雕刻、刺绣、染织、打刀、银器制作等,户撒刀具锻造技艺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昌族信奉佛教,主要节日有阿露窝罗节、火把节、泼水节。阿昌族的乐器有洞箫、葫芦萧、三月萧、竹笛、二胡、三弦、象脚鼓、芒锣等。阿昌族人民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边疆的"马嘉理事件" 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者的阴谋和野心。1942年,面对日本侵略,阿昌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奋起抵抗,并支援和配合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机智勇敢地打击了敌人。

新农村建设

到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缺乏必要的龙头企业支持。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建立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优质稻、油菜、草果、板栗、核桃、蚕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