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海港 |
释义 | 中文名:安海港 古称:湾海 地理位置:泉州城南二十余公里濒海处 行政区划:晋江市管辖 安海古称“湾海”,属晋江市,在泉州城南二十余公里濒海处,扼晋江、南安两县的水陆要冲,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载:“安海镇,府南二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海,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榷税于此,号曰石井津。建炎四年(1130年),置石井镇……元置石井巡检司于此。” 当宋元刺桐港鼎盛时,安海“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成为十分兴隆的刺桐“南港”。 明《安海志》载:“宋元于今,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新编《安海志》曰:宋代的安海“东有旧市,西有新市,因竞利而后设镇,市曰 ‘安海市’,镇曰‘安海镇’。今市散处直街曲巷,无非贸易之店肆,约有千余座,盖四方射利者所必趋,随处成交。” 崇祯元年(1628)九月郑芝龙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驻安海。郑芝龙利用安平镇作为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清兵洗劫安平,郑成功率众入海抗清。安平一带成为郑成功招兵、募款、输粮、抗清的重要基地。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水师出泉州港攻思明及金门,败退安平,焚毁安平市镇及型厝、西土安、皇恩、后库等村庄,安平港再次遭到严重破坏。1661年年底,清廷在大陆沿海厉行迁界,安平港从此废弃闭绝近30年。一直到施琅率兵统一台湾后再三“请于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沿海才开放海禁,迁民“悉复其业”。安海港也才逐渐恢复生机。 鸦片战争以后,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取代了泉州中心港口的位置,但安海港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仍然是泉南百姓渡台、出洋的重要口岸。 现已建成500吨级散杂货码头1座,泊位3个,工程投资140万美元。199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01120吨,2000年完成951007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