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翔鹭衔鱼纹铜鼓 |
释义 | 翔鹭衔鱼纹铜鼓,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高36.5厘米,面径56.5厘米。此鼓的纹饰繁缛,铸刻精细,给硕大的鼓身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基本资料名称:翔鹭衔鱼纹铜鼓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36.5、面径56.5厘米 出土: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 馆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 简介翔鹭衔鱼纹铜鼓——岭南越人的乐舞,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此鼓足部一侧还刻有“百廿斤”铭文。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鼓出土于西汉时期岭南越人聚住区,铸造精细,纹饰精美,是汉代少数民族文物中的杰作。鼓足部刻有“百廿斤”铭文,可知当时汉文化已深 入岭南越人地区。 起源铜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云南,战国后向四周传播,曾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 设计特点高36.5厘米,面径56.5厘米。此鼓的鼓胴、鼓腰、鼓足分界明显,胴外鼓,腰部较高,足稍外侈;胴与腰间铸四个绳纹纽。鼓面主题纹饰为翔鹭衔鱼纹,此外还有芒纹、菱形纹、锯齿纹等;胴部饰弦纹、乳钉纹、羽人划船纹等;腰部饰羽人舞蹈纹。纹饰繁缛,铸刻精细,给硕大的鼓身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功用除了作为礼乐器用于演奏音乐、伴奏舞蹈和祭祀、典礼外,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演奏方式铜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将它侧身悬挂,一人击鼓,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动,以改变音量和音色。也常平置地面击奏或由两人抬鼓边走边以手拍击。其音色粗犷宏亮,鼓声大者可达数里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