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乡贤园 |
释义 | 乡贤园 位于赣南客家名人(樱花锦绣)公园内,主要是以巨石雕像展示钟绍京、卢光稠、温革等12位赣南历代乡贤的主题园区。 钟绍京钟绍京(公元659—746年),字可大,唐代赣县清德乡(今兴国县高兴镇)人,古代江西“十大乡贤”之一,赣南“十大乡贤”之首。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称之为“书家双绝”。因扶持李隆基灭韦后有功,钟绍京一夜之间成了唐朝功臣,“夜拜绍京中书侍郎,参知机务。明日进中书令,越国公,实封二百户,赉赐与幽求等”。钟绍京比韶关人张九龄任中书令早24年,故有“江南第一个宰相”之誉。 卢光稠卢光稠(公元840-911年),唐代宁都县洛口人,赣南历史上第一个本土出身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公元885年,与谭全播聚众起义,统辖虔州、韶州,自称刺史。后主动向梁朝廷称臣,公元909年,梁太祖任命卢光稠为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又置镇南军,封卢光稠为舟汝王。卢光稠统治时期,奖掖农渔,繁荣工商(七里窑即发端于此时),为安置南迁汉先民,城池外扩三倍,内拓六街,建百胜门、镇南门(南门)、拜将台、寿量寺。 温革温 革(公元1006—1076年),字廷斌,石城县岩岭人。1036年,第七次科举考试失败后,他决定:“不求诸外,盍求诸内。不在吾身,宜在吾子孙”,遂立志办学。他尽捐家资,将当时“国子监所藏之书及市上有售者尽购以归”,并在家乡建藏书楼--“青钱馆”及“柏林讲学堂”,成为客家教育先驱者、私人办学第一人。柏林讲学堂规模浩大,藏书丰富,人才辈出,名震朝野,温革因此被当朝皇帝宋仁宗赐为“进士”,册封为“大儒”。 李 潜(公元1027—1104年),字君行,谥号“文简”,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创始人,曾任唐虔州刺史的李渤之9世孙,唐末兵部尚书李迈6世孙,赣县衣锦乡(现兴国县埠头乡凤岗)人,赣南“十大乡贤”之一。宋治平4年(公元1067年)进士,宋代名士,著名理学家,曾任司空等职。生性耿介,爱民如子,死后葬虔城水南。其弟李浑,其子李朴、李格、李楫,其孙李开瑞,其侄李存,七人均中进士,史上有“一门七进士”之说。 阳孝本(公元1039—1122年),字行先,宋代名士,赣南“十大乡贤”之一,上犹县安合乡小逻口人,赣州通天岩开山祖。曾被左丞蒲宗孟聘为西席(私塾先生、幕僚)。隐居通天岩20余年,时虔州郡守林颜赠匾额“玉岩”,遂有“玉岩翁”、“玉岩居士”之称。苏轼南谪时,曾与之在通天岩、城内光孝寺廉泉旁彻夜长谈,故有“夜话亭”及清八景“玉岩夜话”之说。苏轼赞之:“道不二德不孤,无人所有,有人所无……”。死后葬通天岩山腰处。 曾 几(公元1084—1166年),赣县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北宋名士,赣南“十大乡贤”之一。曾几一生坚决主张全力抗金,他在给学生陆游的赠诗中写道:“问我居家谁暖眠,为言忧国只寒心”。他的诗文与爱国思想对陆游的影响极大。曾家自曾准中进士后,其子曾几、曾弼、曾楙、曾开四兄弟皆进士出身(时有“虔州四曾”之美誉)。因家族中世代为臣,赣州城遂以“世臣坊”(现和平路南段)名之,以纪念曾氏一族之荣耀。曾几谥号文清,现“文清路”即纪念之。 罗牧罗 牧(公元1622—1705年),号云庵、牧行者、竹溪,因幼年时常放牛,故取字饭牛,宁都县钓峰人。清初名噪一时的江西山水画派的创始人。顺治九年,30岁的罗牧携家前往南昌,康熙四年,迁居扬州,后返迁南昌。罗牧品性敦厚,交友重谊,心情开朗,能诗善饮,精善制茶。他精于绘画,亦长于书法,其书画作品曾送皇帝御览,被旌表为“逸品”,其传世作品有《墨笔山水图》、《枯木山石图》、《云山林屋图》、《林壑萧疏图》等。 魏 禧(公元1624—1681年),字冰叔,号叔子,又号裕斋,世称勺庭先生,宁都县人。赣南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明末清初与汪琬、侯方域并称为中国三大散文家。明亡,他随父率全家族及八位文友齐避翠微峰上,凿石垒池,垦荒造地,建屋居住,筑堂说《易》,世称“易堂九子”。魏禧擅写人物,文风凌厉雄健,尤喜表彰忠孝节烈,刻画的人物“个个呼之欲出,赫然如立眼前”,其代表作《大铁椎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谢启昆(公元1737—1802年),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南康县人。他由科举入仕,历官编修、乡试主考、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谢启昆一生不仅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而且治学严谨有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方志学家。他勤于著书立说,著作等身,著有《树经堂集》23卷,杂文4卷,《小学考》50卷,嘉庆《广西通志》280卷,及《史藉考》、《广西金石录》、乾隆《南昌府志》、嘉庆《浙江通志》、道光《广东通志》《云南通志》等。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祖居安徽休宁县乾阜紫园,从祖父辈迁南安大庾(今大余县)。戴均元通经史,善诗文,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宰相)、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戴均元与兄戴第元、侄戴衢亨、戴心亨均显赫于朝,有“西江四戴”之称。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时人赞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钟崇俨钟崇俨(公元1778—1858年),字若思,号敬亭,赣县白鹭乡白鹭村人。钟崇俨于清嘉庆年间任浙江嘉兴知府。道光元年,其七旬老母病重思乡,钟崇俨辞官,携自建的昆腔班回到江西南昌。咸丰八年,携昆腔班回到故乡白鹭。这个昆腔班与早在清顺治年间从苏州来的一批昆曲弟子成了赣州东河戏的播种者。后来,其子钟谷(1843—1919,字声和,号子善,曾任黄梅知县)进一步发展之,使之衍为东河戏。故钟崇俨与钟谷为东河戏奠基人。 陈 炽(公元1855—1900年),原名家瑶,曾用名喜炽,字克昌,号次亮,又号瑶林馆主,瑞金市瑞林乡禾塘横背村人。陈炽自幼聪慧,12岁中秀才,光绪八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军机章京录取8名的考试一举夺魁。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1895年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成为维新运动的显要人物,对维新变法起了积极作用,著作有《庸书》、《续富国策》等。现瑞林乡仍保存其家宅“天马山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