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湘西土家族民歌
释义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本意一说是“本地人”的意思,一说是古代“伏羲”、“鼻息”(古羌戎的一支)的转音。湘西土家族的地域范围包括:龙山县里耶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隆头镇、靛房镇、农车乡、他砂乡;永顺县灵溪镇、首车镇、 两岔乡、西歧乡、勺哈乡、大坝乡、对山乡、泽家镇、芙蓉镇、小溪乡;古丈县断龙山乡、红石林镇;保靖县迁陵镇、碗米坡镇、清水坪镇;泸溪县潭溪镇。

民歌类别

湘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以下类别:1.山歌(薅草锣鼓);2.小调(灯调);3.风俗歌(婚礼歌、丧歌、梯玛神歌、摆手歌、上梁歌);4.儿歌(催眠曲、游戏歌);5.劳动号子(船工号子、排工号子、岩工号子、拖木号子、挑工号子)。[2]本文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介绍和分析来阐述其审美形态。

曲情特点

湘西土家族民歌中,包含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节奏和曲调。声乐旋律的语言具有造型性和动力性。所谓声乐旋律的造型性是指声乐艺术的字与声相契合后的字声关系的结构样式和不同形态。声乐旋律的动力性包括旋律的和声动力、织体的变化性和调式、调性的变化。

土家族土语民歌主要用五声音阶调式,音调以窄小声韵为主,偏重小调色彩,偏爱级进和窄音程的旋法,节奏一般比较舒缓中庸,唯跳丧的节奏跌宕多变。

湘西土家族民间歌曲一般的音例是so、la、do、re、so。以这几个音例为基础,加上迂回润色,从而形成了动人的、十分有特色的旋律。曲式结构大多是四句式,一般是将二句式通过重复和变化的重复形成四句式。也有五句式的土家族民歌,大多是将第四句重复或三四句变化的重复。在土家族号子及祭祀歌曲的结构上,大多有引腔,收腔的结构成份。土家族民歌是五声音阶体系,节拍为偶数拍子和奇数拍子混合两种。

歌词特点

黑格尔曾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用同一种感性材料,即声音。”民歌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歌词都是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多用比拟,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摇橹号子中的开头四句歌词:“白河船,生灾难;进口就是燕子滩;白箭头,是小街;美女正坐梳头岩。”这首词看似绘景,实则抒情;通篇不着一个“爱”字,却借助“妙合无垠”的比拟,把“燕子”比喻成“美女”,巧妙形象地描绘了土家汉子深沉而炽热的感情。

湘西保靖县的“拖木号子”中的四句:小菜出在王草尾,萝卜出在和尚洲,买菜大姐你莫捱,对门有对鸳鸯岩。“鸳鸯岩”本是无情之物,无所谓悲伤、喜欢,在这里歌手却给岩石赋予人的情感,移情于物,使岩石具有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船工向往爱情的情感,使无情之物都为之动容,可见其情之悲切。巧妙地运用移情拟人手法,使船工号子文辞活跃,语言形象,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感染力。[6]

(二)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多用衬词,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三)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多写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民歌与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土家人在生产劳动中集体创作而成的,然后在历代流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它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有描写田野生活的山歌、小调,有用于风俗仪式的婚礼歌、丧歌、梯玛神歌、摆手歌、上梁歌,有催眠曲和摇篮曲,还有各种劳动号子。

声腔特点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唱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环境,湘西土家族民歌大致分真声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轻声唱法等。(1)真声唱法。这种唱法大多用脚腔呼吸。主要靠气息的力量冲击喉头发声,故声音高亢嘹亮。(2)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土家族地方戏曲演唱也借用这种唱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阳戏真假声结合的唱法,用嗓又分为“夹咙”和“窄咙”。“夹咙”是真假声结合演唱,唱词部分用真声,拖腔用假声,音域宽达两个八度,唱腔起伏跳跃较大,适合生角、老旦演唱。“窄咙”即假声,俗称“小嗓子气其特点是每句腔开头两字用真声,其余部分用假声演唱,唱腔多在高音区,适合旦角及小生演唱。“夹咙”的假声又分“急扬法”、“缓扬法”和“综合法”三种。急扬法是词句的尾部旋律急速上扬进入假声,多用于表现欢快情绪。(3)轻声演唱。土家族坐堂歌摇篮曲、催眠歌基本上都是轻声演唱。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润腔很美,常采用逆波音和上下滑音,运用一种稍以挤压喉部发声的特殊演唱方法。

曲式特点

不同类型的湘西土家族民歌所体现出来的曲式的美各不相同,以下以山歌、小调、号子为例进行论述。

土家族山歌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四句头”的歌词为7字4句,如湖南龙山永顺等县流行的土家语四句头平腔山歌,保靖县流行的沿河腔﹑坡头腔﹐龙山县的洛塔山歌﹐鄂西鹤峰太平的茅坝山歌等。“五句子”﹐是由一个重复的上下句中间插进一个变化句而成。其结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流行在保靖﹑永顺及桑植的五句歌﹐变化句插在 2﹑3句之间﹔一种是流行在桑植偏远山村的五句歌﹐其变化句插在3﹑4句之间﹐手法特殊﹐别具一格。连八句﹐主要流行鄂西地区。由前后若干五字句中间插入 ﹐字数规整﹐连说带唱﹐成八句数板。“穿歌子”﹐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高腔山歌。由“四句子”和“五句子”组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