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湘河镇 |
释义 | 镇情湘河镇距商南县城44公里,商郧路穿境而过。东与河南名镇荆紫关镇接壤,北与青山乡为邻,南与白浪镇交界,西与魏家台乡毗邻,丹江横贯湘河中部,将湘河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属于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全镇辖10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3123户13039人。总面积15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168亩,有林地32297亩,宜林荒山3888亩。2006年粮食总产394.2万公斤,人均产量303公斤。 历史面貌湘河区位于境内丹江峡谷河段,辖湘河、双庙岭、汪家店、魏家台、水沟、文化坪6乡。治所湘河街。区级单位分驻红鱼。全区除双庙岭 乡属浅山丘陵外,均属土石山区,山形陡峭,河谷深切,居住星散。地多沙砾或胶泥,自然经济条件较差,贫困乡、村较多。但水能资源丰富。 【湘河乡】 位于商南县境东南部,驻地河口村距县城45公里,商赵公路中段。1950年以境内主要河流湘河命名设湘河乡政府;1958年成立湘河公社;1984年建立湘河乡。辖6个村,54个自然村,总面积85.44平方公里,有耕地5050亩。其中水田200亩。境内有两条大河,丹江河从黄洲奎村入境,经莲花台、红鱼、湘河村出境.湘河从马落滩村入境至两岔河口与泊河汇集,流入丹江。主产小麦、玉米和红薯等。特产桐油、胡草等。 【双庙岭乡】 位于商南县东南部。驻地大鼓洞距县城35公里。1950年设双庙岭乡,1958年归属湘河公社,设双庙岭管区;1961年成立双庙岭人民公社;1967年以盛产桐油而更名为油桐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立双庙岭乡。为浅山丘陵区,总面积72.86平方公里。辖10个村,58个自然村。北亚热带气候。以农为主,有耕地8655亩,其中水田251亩,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等。多种经营以油桐、胡草为主要项目,地处丹江河湾的梳洗楼是商洛地区蜜桔产地,年产万余斤,品种优良,发展潜力很大。 【文化坪乡】 位于商南县境南部,驻地文化坪距县城74公里。1950年设文化坪乡;1960年设文化坪管理区,隶属湘河公社;1961年成立文化坪人民公社;1984年建文化坪乡。辖6个村,69个自然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6060亩。粮食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洋芋。特产以核桃为主。境内虽山人沟深,但植被较好,林草茂密,属典型的亚热带植被,四季常青,山绿水明。宜牧。境内主要河流有湘河、冷水河,水能资源丰富。 【水沟乡】 位于商南县东南部,驻地水沟街距县城45公里。1950年设水沟乡;1958年改为水沟管理区;1961年成立水沟人民公社;1984年建水沟乡政府。辖9个村,76个自然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6529亩。主产玉米、小麦、红薯等。特产胡草、桐油、核桃等。引进茶叶种植成功。 【魏家台乡】 位于县境的东南部,驻地魏家台距县城62公里。1950年设魏家台乡;1958年改为魏家台管理区;1961年成立魏家台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魏家台乡。辖6个村,39个自然村。总面积为53.9平方公里,有耕地5703亩。居民点分布在高山深沟中。主产玉米、红薯、小麦等。 【汪家店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属浅山丘陵地区。驻地汪家店距县城57公里。建国初期曾设汪家店行政村;1958年改为汪家店管理区;1956年设汪家店乡;1961年成立汪家店人民公社,“文革”期间改名长征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4年建立汪家店乡政府。辖10个村,45个自然村。分布在浅山半川道地区。总面积为66平方公里,耕地7162亩。其中水田342亩。农作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等。特产有胡草、桐籽、核桃等。境内兰石棉、大理石蕴藏量丰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