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襄阳旅游网
释义

网站介绍

襄阳旅游网是湖北百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面向襄阳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以襄阳市的旅游景景点为基础,全面覆盖襄阳地区(枣阳,宜城)及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等全面的旅游资讯。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全面的襄阳景点、襄阳旅行社、旅行线路信息,襄阳古隆中等特色景点均与襄阳旅游网有着全面的合作。

网站内容

襄阳旅游网包含丰富景点介绍、旅游游记、线路自助、旅游问答等资讯。

襄阳旅游景区包含: 襄樊旅游景区:五山镇堰河、官山森林公园、百花山森林公园、清泉沟、九路寨、九道河、唐梓山、黄火青陵园、新市桃花雕龙碑遗址、古山寨等景区内容。国内国际旅游资讯包含国内外热门城市热门景区的旅游线路、旅游资讯、景区优惠信息等。

服务内容

襄阳旅游网一直致力于襄阳城市消费体验的沟通和聚合。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网友搜集,服务于大众,网友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消费心得,同时分享大家集体的智慧。

襄阳旅游网服务目标宗旨:给外地来襄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丰富的景区、旅行社、自驾游等信息。让外地游客来襄阳的旅游线路科学合理,游玩的内容丰富多彩。给襄阳本地国内游出境游提供合理化建议、丰富的优惠信息。

襄阳地理位置

襄阳市城区位于东经112°00′-112°14′,北纬31°54′-32°10′。 古襄阳:襄阳古城,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中心古称襄阳城,汉江以北为樊城区(古称樊城),襄阳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汇入汉水处,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交汇于境内,1950年设市,为鄂北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阳按照建设“襄十随”城市群中心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大胆谋划,武汉和宜昌、襄阳分处鄂东和鄂西南、鄂西北的“金三角”阵型,将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稳固支架。 接壤地区: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1332.8公里。

襄阳气候

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襄阳城市简介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评价襄阳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汲取山水之精华”,此番评价已经镌刻在诸葛亮文化广场的诸葛亮青铜塑像底座上。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卧龙),魏晋隐士司马徽(水镜先生),三国名士庞统(凤雏),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襄阳),张继、杜审言、文学家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米襄阳),“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 1986年襄阳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至1992年在下辖枣阳市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属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秦汉以前,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随后为楚境,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 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风景旅游

概述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炎帝神农氏、汉水女神等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和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春秋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

旅游资源

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国家名胜风景区——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名作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古隆中风景名胜区(AAAA级)、襄阳古城墙、仲宣楼、米公祠(AAA级)、夫人城、习家池、广德寺、锦绣园(AA级)、庞公祠、鹿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襄阳王府绿影壁(A级)、五道峡风景区(AA级)、襄阳北街、昭明台、鱼泉河漂流、五山镇堰河乡村旅游区(AAA级)、南河小三峡景区、白水寺风景区(AA级)、熊河风景区(AA级)、九道河漂流、承恩寺、龙王峡漂流、白竹园寺风景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A级)、唐梓山旅游度假区、薤山旅游度假区(AAA级)、野花谷风景区、水镜庄风景区(AAA级)、香水河风景区(A级)、汤池峡温泉(AA级)、襄阳凤凰温泉(AAAA级)、枣阳九连墩楚墓、白竹园寺风景区、青龙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老河口百花山森林公园、

鹿门山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襄州区东津镇鹿门山。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汉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因此,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

古隆中

襄阳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湖北文理学院。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

隆中名景

军事家诸葛亮的故居。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区和襄州、南漳、谷城三区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陈运和诗称“求贤的故事绿了史书”。 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核心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西晋时期已有纪念性建筑,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三顾堂、躬耕田、小虹桥、野云庵、六角井、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古柏亭、半月溪。

襄阳北街昭明台

北街,坐落在襄阳城中心——十字街之北。凭借着位于古城南北中轴线、靠近汉江的优势,北街曾是襄阳城内最繁华的街区。

襄阳古文化建筑——北街昭明台

据《襄阳府志·古迹》记载:“昭明台,在郡城中央,其迹甚古。”因南北朝时梁武帝之子萧统(梁朝文学家,病逝后谥为昭明太子)出生于襄阳,并在此读书,故名昭明台。 襄城北街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马头墙、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是襄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北街是全国最长的仿古步行街。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市委、市政府力争把北街打造成襄阳城内最具魅力的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

水镜庄

水镜庄风景区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隐居地,现位于南漳县城关城西两公里处;当年刘备马跃檀溪,从襄阳一路往西脱难来到水镜庄,司马徽向他推荐“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草庐对”等故事,庄内有刘备的“妨主”的卢马塑像,故亦称白马寺。 水镜庄

此庄现为国家AAA级景区,被列为国家级隆中风景区和荆山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是三国热线源头。景区旁即是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位于荆楚文明发祥地、楚故都丹阳所在地、和氏璧故乡、三国故事源头,人文资源丰富,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氏璧”(景观为南漳县西南荆山南麓巡检乡玉印岩或抱璞岩)、“司马水镜荐诸葛”(景观即为水镜庄)、“徐庶走马荐诸葛”(景观为南漳县城关徐庶庙)等历史故事均发生于此。景区内三道河水库始建于1959年,为大(二)型水库,坝高46.5米,总长881米,雄伟壮观;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利发电、水产养殖、城镇供水、旅游开发、航运,成为综合功能较强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很好的参观、考察、学习、科普功能。三道河水库灌区有2280多年历史,名扬全国、宏伟壮观的“百里长渠”(南漳县武安镇白起渠),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枣宜会战激战殉于渠边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既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富民工程,又是一处可供观光游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米公祠景区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 米公祠

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蔡京、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阳,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原古刹—广德寺

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襄阳市城西10公里处,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广德寺内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负盛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全国独一。 广德寺多宝佛塔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系砖石结构。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两部分。塔座高7米,为八方形四券门,上造浅檐,下奠矮基,角贴圆柱,石雕龙首;每方设一佛龛,龛内供一石雕趺坐莲台佛像,四门皆有通南道入内,俗称“八方四门”。正门南向,上额石匾阴刻“多宝佛塔”。檐下横列斗大“佛”字3个。塔内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龛坐佛。北面通南一侧,有石阶梯可登座顶。塔身五座小塔和覆盖楼梯口亭组。座顶主塔喇叭塔,高约10米,八方须弥座,刻仰复莲瓣四层,上承复钵式塔肚;再承须弥座,四面饰嵌佛石龛,座上置相轮,顶为铜铸莲花宝顶。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为六角攒尖顶,顶上叠密檐三层,塔身也有嵌佛石龛。东侧阶梯。覆盖的方亭为四角攒尖形,佛塔内外共有佛像48尊。

城市特征

市花市树

紫薇是襄阳本土树种,花期特别长,从初夏一直到深秋,是名副其实的“百日红”。 紫薇

在襄阳主城区和下辖各县市,不仅可见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高大紫薇,还有许多苍老而富有生机、树龄达数百年的尾叶紫薇古桩。1986年8月,经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紫薇为本市市花。 女贞也是襄阳本土树种,传说是古代鲁国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故名。女贞树四季常青,树形整齐,生长快,适应性强,且能吸粉尘,抗污染,乃本市绿化首选树种。

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很大,而类于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日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穿天节、诸葛亮文化节等。

文化古城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阳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阳“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

明清以来,襄阳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阳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 在文化上,襄阳南北文化交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东汉末年,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阳,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阳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 历史名人 襄阳悠久的历史,南北交汇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是藏龙卧虎栖凤之地,孕育出无数英豪、俊秀、盖世巨擘,他们中不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书法家等等。 襄阳籍的名人: 【古 代】 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著名辞赋家——宋玉,更始帝——刘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东汉末年名士__黄承彦。襄阳大名士——庞德公,足智多谋之士——蒯越、 孟浩然

襄阳大族——蔡瑁,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蜀汉名臣——马良,智计之士——马谡,有才干、性狷狭的将军——杨仪,以果烈著称的大将——廖化,家庭藏书之最的长史——向朗,孙吴丞相——张悌 都亭侯——向宠,向后主刘禅建议立诸葛庙的尚书——向充,襄阳侯——习郁,南朝名相——柳世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唐代名相——柳浑,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恢复大唐社稷的宰相——张柬之,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祖籍襄阳),《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唐代著名禅僧、菏泽宗之祖——神会,诗人、思想家——皮日休,与李清照并称的襄阳女词人——魏玩,南宋初名相——范宗尹,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明朝状元——任亨泰,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 【近现代】 辛亥革命义士——杨洪胜,辛亥革命领导人、共进会第三任总理——刘公,中共鄂北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人——程克绳,第一任襄阳党团特支书记——谢远定,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从襄阳枣阳走出的开国中将——田维杨,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影视演员——袁姗姗,全国文艺推新人大赛影视十佳金奖 影视演员——任晗,城市专家——罗亚蒙,酷口相声演员——贾玲,国画名家——杨明光,当代作家——蒋方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亚运会冠军——黄秋爽,中国十大化妆造型师——侯东峰。 非襄阳籍,与襄阳有关的名人: 千古名相——诸葛亮(山东沂南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大者——王粲,三国名士----徐庶,荆州牧——刘表,昭明太子(生于襄阳)——萧统,梁武帝——萧衍,镇南将军——刘弘,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魏末征南大将军——羊祜,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最早传播者——萧楚女(湖北汉阳人),袭杀襄阳王的“八大王”——张献忠(延安柳树涧人),抗战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建都襄阳的“闯王”——李自成,宋理宗时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今河南武陟县西人),收复襄阳等六郡的抗金名将——岳飞、曾为官于襄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襄阳特产

概述 襄阳位于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区,饮食风格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属于鄂北风味。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宜城盘鳝、大虾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也很多,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尖、牛油面、红油豆腐面、襄阳酸辣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大都当作早点或夜宵,小吃正因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带有地方风情的小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与食客。

特色产品 襄阳大头菜 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牛油面 主要出现在早点摊位,以及小饭馆。由于面条已经提前煮至8~9成熟,上桌速度很快,顾客无需等待再加上其口味特点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久食不厌;经常配本地黄酒(当地一种乳白色的低发酵米酒)同食。 金刚酥 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