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襄汾剪纸
释义

襄汾剪纸是山西襄汾的一种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是吸取了“蒲剧之乡”丰富的戏剧人物脸谱和皮影人物刻画的特长,并借鉴刺绣、国画、木板年画以及图案装饰等兄弟艺术之营养,融合贯通,互相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襄汾人物剪纸,是先辈们辛劳动和美好心灵的投影与写照,也是先辈们智慧和才华的结晶。

襄汾人物剪纸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主题内容

襄汾人物剪纸中的民情、风俗之作,多是体现喜庆、吉祥、长寿、勤劳等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需要。而较多的要算戏剧人物。这是因为戏剧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和伦理道德,甚受劳动人民所钟爱。而且也极容易被剪纸艺人所接受并充分表现在剪纸的艺术形式中。同时,戏剧人物剪纸所以如此繁盛,也充分说明襄汾是“蒲剧之乡”、“皮影之乡”的历史事实。

表现手法

襄汾人物剪纸的手法,是本着夸张与求实,写意与装饰相结合进行创作、刻画的。其构图繁茂丰富,线条细腻流畅,人物造型生动俊逸,画面安排错落有致,写意风味极浓,变形并不失其真实,夸张不脱离主题,内容与装饰双方衬映,主题人物刻画生动鲜明。其手法常运用“阳剪”与“阴剪”相结合的技巧,其面部用“阳剪”,强调了“面”的造型,线、面对比以“面”衬托“线”,使形态更鲜明。而且更注重刻画人物面部的技巧。面部大都以全侧面、单眉、单眼来表达人物的性格、性别与面部表情。男人眉的中间向上弯个小半圆的弧形,女人的眉则是从额头一弯延于鬓发之下,形成一个大半圆,眼睛的后角从眉下端穿行而过,隐没于鬓发之间,以区别男女性情、生性的不同特征。其他如帽、盔、冠、带、发、髻、服饰、衣着等男、女之间都有严格而特定表现手法。如男人头顶有各种冠戴很少有免冠之首,而女人头顶发髻分上下两组,上发髻居于头顶偏后,下发髻留在后脑顶和项上之间 , 各类戏曲人物主要以四瓣或五瓣梅花图案装点服饰,对戏剧人物动作的变化,人与物 (道具)的结合以及人与人的相依、重叠等,均采用半朵梅花点缀于衔接之处加以区别。又有在剪纸中惯用的“锯齿纹”、“半月牙纹”、“圆点”、“椭圆点”、“正方点”、“正圆点”、“三角”、“十字”等几何纹样,都是先辈们在创作中为了富有变化、点缀气氛而采用的,而对劳动人民大众中的农夫、车夫以及男女兵士均不采用梅花图案点缀。而只用“半月型、锯齿、正方型”等几何纹装饰,这是艺术创作中阶级观念的流露与再现,也是艺人们阶级烙印的必然产物。

性格刻画

襄汾人物剪纸绝大多数是戏剧中人物的“生、旦、净、丑、末。”在人物刻画与装饰技巧上,又有独特表现手法。古装戏剧人物富有传统特征,对生、旦、净、丑、末。”在人物刻画与装饰技巧上,又有独特表现手法。除在头饰和服饰上按戏剧情节加以刻画、装饰外,一般均同于上述男女面部表情表现手法,但“净”、“丑”表现各有区别,“净”的面部刻画是:在眼下边与鬓须之间划一条弧线,在弧线中部再划一个半月小圆圈,如《三顾茅庐》中的张飞,《二进宫》中的徐彦昭等。对“红生”则在眉与额之间,向上划一条弧线,如《三茅庐》中的关羽,《高平关》中的赵匡胤等。“丑”角塑造更为简单,只用一条线把眼与鼻圈起来,以示圈内是白色。如《蝴蝶怀》中的董威,《柜中缘》中的陶气等。这些简洁、明快、精巧洗练的塑造手法,充分说明襄汾人物剪纸,相似于戏剧、皮影,因为皮影的“净”与“丑”基本上是以传统戏剧脸谱进行刻画而又简化的,而襄汾戏剧人物剪纸的“净”与“丑”则以最概括、最简练、最集中的笔意进行刻画,实为襄汾剪纸艺人传统技法的绝招,令人拍案叫绝。

特殊表现手法或特技手法

有衬托表现手法,对运用图案花纹衬托主题思想,伴随人物活动的道具,这样的剪纸,在创作过程中也充分给予运用,达到精心描绘和巧妙安排的艺术效果。如《藏舟》一剧中的舟船,借用传统水纹图案,用阴剪的手法刻绘在船只的下边,看上去如船在浪中运行。又如《槐荫树》剧中对槐树的处理,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夸大几片槐叶,分布于七仙女与董永之间及其顶端,既弥补了画面中的空白,又达到了剪纸丰满的构图要求,达到主题思想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变形与构图的表现手法

变形是以突出主题,合夸张,为把一剧一画的中心主题加以突出,运用“变形”的浪漫主义手法进行有变化的创作,如《走亲戚》中的新郎,《无影簪》中的妲己等,皆把人物的头夸大为全车的一半,使变形加夸张又不失其寓意,反突出了主题思想;再如在人物剪纸创作过程中,构图与画面紧紧依附于主题,使主题思想突出鲜明,如《三顾茅庐》一剧,则是以剪纸的“独幅”形式进行构画,剧中的孔明与刘、关、张三兄弟,以两组分别进行表现,达到“三请”的主题思想,艺人们把孔明的茅庐巧妙地安排在三兄弟的头顶上,从夸大的窗棂中突出这位经伦满腹气度不凡的风云人物,又体现了刘、关、张求贤若渴,不惜屈降门下的胸怀,既予示出时间和剧情的变化,又凑成了构图的完美统一,堪为襄汾人物剪纸的精品。

襄汾剪纸人物的源流

生活

艺术是反映时代生活的产物。襄汾剪纸特点是以人物为主,而且绝大多数作品又是以戏剧人物为主。而戏剧人物的衣着装束及其陪衬,更能探测出时代的早晚和特征。因此从这点推理,从戏剧人物的衣着装束里,去探究、寻觅襄汾剪纸的历史源流。襄汾是晋南戏剧比较发达的地域之一,早在金元时代就有民间铙鼓戏的出现,到元代是鼎盛时期。元代戏剧四大名家之一的郑光祖就是襄汾人。郑光祖创作了大量元杂剧剧本,并以他通晓乐曲的天赋,利用民间杂戏铙鼓戏朴实单纯的形式,配以平阳人激越高昂的噪调,改造为蒲州梆子最早的前身“勾腔”,被称为“蒲剧之祖”。襄汾剪纸人物的服装、头饰、发髻、鞋袜、绑裹等,都与元代风俗习惯相互有关;而且襄汾剪纸人物的装束又与明代宫廷君、臣、奴婢,民间的农工商学的衣着几乎完全相同,是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连,反映了时代的脉络和信息。襄汾剪纸戏剧人物中有头上梳着翘发髻的小脚女人,戴瓜皮帽脑后拖着长辫的男人,还有荷枪持刀掌军号的女兵。无疑是宋元明至清末民初的写照。由此可以推断襄汾剪纸最早可能出现于宋金时期,盛行于元代,历经明、清、民国延续至今。距今约有将近700—1000年的历史。

木板年画

襄汾剪纸人物的另一个源流是木板年画。襄汾历有“年之乡”的称誉,早在金元时期原襄陵、太平两地雕刻、印刷木板年画的行家已闻名于世,明清时代襄陵、太平的木板年画作品已享誉三晋以至冀、豫和蒙古等地,可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媲美而销行各地。现存丁村民俗博物馆的《四美图》,画中四美女形象优美潇洒,仪态风流婉丽,洒脱中显得庄重,婉丽中透出自若,是现存木板年画的精品,经专家鉴定,是我国年画鼎盛时期的金代作品。襄汾剪纸人物的剪裁制作,实际也可说是木板年画的翻版,剪纸人物是吸取年画人物的形象脱胎而来,尽管一是用纸剪,一是用木雕,但人物的形象、态势是互相影响、互相摹仿的。清代襄汾剪纸著名世家南梁 (邓庄镇的,不是陶寺乡的)侯朝志的老房脊梁板上有:“道光十一年三月廿二日,主木人侯朝志,男长科、长有、长德……”的记载。据调查侯朝志建此老房时约四十岁左右,他的剪纸创作生涯约在清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或稍后。除剪纸创作外,也兼年画的雕板制作。直到清末民初,许多襄汾剪纸人物与木板年画人物,相互媲美,取长补短,相互摹拟,形成襄汾剪纸人物的另一特色,构成襄汾剪纸的又一源流。

皮影人物和民间刺绣

皮影人物和民间刺绣也是襄汾剪纸人物的又一源流之一。襄汾是戏剧之乡,皮影是戏剧的另一种艺术形式,襄汾又是刺绣的胜地。长期以来,皮影戏受到戏剧的影响,成为襄汾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几乎老幼咸宜、家喻户晓,最受群众喜爱。而刺绣又是襄汾人喜爱、擅长的工艺美术作品。在长期的相互影响、薰陶,彼此取舍借鉴中,剪纸更多吸取了皮影人物面部刻画的特点,借鉴了民间刺绣人物的技巧,为剪纸注入了更生动、丰满的艺术魅力,增添了艺术色彩,使襄汾剪纸人物艺术形象超俗脱凡,凌驾于襄汾诸种艺术之上,成为襄汾剪纸的佼佼者。几年来,我们从几位老艺人那里获得的情况来看,从民间工艺美术发掘、抢救所掌握的情况推断,襄汾剪纸的重点产地有:古城镇西街、襄陵镇小城曲、大邓乡范村以及陶寺乡的南梁村等地。而古城镇的剪纸世家邓森林的祖父邓朝君自幼喜爱书画,常为友人挥豪作画,清光绪三年 (1877)遭年景,朝君携子到江南卖画度日。逃荒期间,奔走于江南大、小城市,承受江南民间工艺美术柔美细腻的风格,又加上家乡皮影、刺绣的薰陶,立志回乡之后,从事剪纸创作、刻制的艺术生涯。因此,他在剪纸创作方面,既受江南工艺美术的影响,又大胆吸取家乡皮影戏人物、刺绣人物刻画的长处与技巧,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剪纸人物艺术,形成刻工细微生动,眉目传神,构图别致完美,面部刻画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突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形成襄汾剪纸的又一源流。

成就

总之,襄汾人物剪纸以其源远流长的源流,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特色跻身于世界剪纸艺术之林,并且放射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成为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装点、美化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丰富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许多专家指出:“襄汾人物剪纸是‘戏剧剪纸’、‘皮影剪纸”’,又说:“在所有人物剪纸资料中查对,没有与襄汾人物剪纸风格相雷同的剪纸作品。”

贾福葵与襄汾剪纸

贾福葵先生积数十年的心血和汗水,经过辛勤发掘,整理创作,并经多次筛选、编撰出版的《襄汾百出戏曲剪纸集绵》一书,是集襄汾戏剧人物剪纸艺术珍品的集大成之作。几乎囊括了夏、商、周、秦、汉以来迄于明、清所有朝代的代表戏剧故事。该书集剪纸作品与配诗及文字简介相映成辉,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评价。此外,还有《版画精品》、《百科花卉剪纸集锦》、《民间窗格》、《中秋月饼模》等书正在编撰中。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参加国际交流,他的千余件作品被绍到港台、日本、美国、罗马尼亚等地区和国家。 1987年一1988年间,香港艺术代表团和日本东京艺术团先后来访,存集襄汾剪纸六集。1989年11月在日本东京民话之会举办的学术交流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收存《襄汾民间剪纸》三十集,并将简介译成日文介绍。1991年日本高知市博物馆收藏花卉、戏曲人物、风俗剪纸二百余幅,展出九幅,同年五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民间工艺美术家盖尔·罗西博土夫人专程来访,表示要在美国给他出书,将他的艺术作品介绍到西方各地。

传统艺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