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冢
释义

作品名称:香冢

作品别名:蝴蝶冢

创作年代:清朝

作品出处:《越缦堂日记》

文学体裁:诗

作者:张盛藻

基本信息

“冢”是坟墓的意思,所以“香冢”指的是花的坟墓。

香冢清朝初年立,坐落在锦秋墩南坡上。据北京图书馆藏香冢、鹦鹉冢碑拓片,录香冢碑铭文于下:碑阳铭文“香冢”。两字为篆书。碑阴铭文:“浩浩劫,茫茫愁。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以上为隶书。后有“题香冢碑阴”5个行书小字。其后有行书七绝一首,诗云:“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与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香冢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

今天原位于陶然亭东北的“香冢”及碑已荡然无存。也许是六十年代平坟毁墓破旧立新的成果。

由于碑阴偈文中有“化作蝴蝶”,该冢又被叫作“蝴蝶冢”。

“香冢”来历考

金庸大侠的《书剑恩仇录》结尾有一著名段子:陈家洛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两个大字,略一沉吟,又写了一首铭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群雄伫立良久,直至东方大白,才连骑向西而去。

这一道尽侠胆与柔肠的“浩浩愁,茫茫劫”铭文不知催下了世间多情男女的多少心头泪。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现实中到真有这个“香冢”,也有那段铭文,只是这一切与香妃(文中香香公主的原型)无关。

香冢原位于现北京陶然亭公园内,在公园中锦秋墩南坡上。冢前原有一石碑,上刻“香冢”二字,被称为“香冢碑”。香冢附近原还有一鹦鹉冢及碑。

迄今“香冢”及碑已荡然无存,据说毁于约40年前的那场浩劫。

北京图书馆藏有香冢、鹦鹉冢碑拓片,香冢碑铭文如下:碑阳铭文“香冢”,两字为篆书。

碑阴铭文:“浩浩劫,茫茫愁。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以上为隶书。后有“题香冢碑阴”五个行书小字。其后有行书七绝一首,诗云:“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与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

由于碑阴偈文中有“化作蝴蝶”,该冢也曾被叫作“蝴蝶冢”。

据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所记,该偈文是同治时御史、丹阳人张盛藻为悼念曲妓蒨云所作。因此,“香冢”与“香妃”应该是毫无瓜葛。

张盛藻字春陔,光绪年间曾任过温州知府。张春陔身为御史,而该词事涉青楼,自不肯留下大名。

香冢的起源多认为是在清初,不过未见确切考证。但被正式称为“香冢”甚至误传为“香妃冢”则应是咸丰年间以后的事了。

晚清作家魏秀仁所作《花月痕》的初稿写于咸丰8年。书中对香冢所在地的陶然亭锦秋墩有详尽描述:“京师繁华靡丽,甲于天下。独城之东南有一锦秋墩,上有亭,名陶然亭,百年前水部郎江藻所建。四围远眺,数十里城池村落,尽在目前,别有潇洒出尘之致。亭左近花神庙,绵竹为墙,亦有小亭。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

书中对此处另有一诗云:“云阴瑟瑟傍高城,闲叩禅扉信步行;水近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疏钟响似惊霜早,晚市尘多匝地生;寂寞独怜荒冢在,埋香埋玉总多情!”

可见此冢在咸丰初年就已经存在多年,已然是一座“荒冢”,不过既与香妃无关,也尚无“香冢碑”。

据魏秀仁所写,此冢乃多情善感之人效仿林黛玉筑起的葬花冢,文人骚客嫌“葬花”太俗,来个雅称“埋香”。

后来人口口相传,由“埋香”引发,逐渐叫成了“香冢”。只是此“香”乃花,并非彼“香”妃,所以香冢碑偈文有“不堪重读瘗花铭”之句。

再后来,张盛藻因冢造碑,寄情曲妓蒨云,也算得上是一个情种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