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岩寺
释义

一、山西省清徐县香岩寺

俗名无梁殿,创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寺依山而建,主体建筑为石结构无梁殿三座,由东到西依次排列,分别为地藏殿、释迦殿和观音殿。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三大殿外檐均施仿木石构件,殿内四角石雕单翘斗拱,其殿顶用抹棱石梁由大到小逐层迭涩成八角藻井,不用梁架,故称:“无梁殿”。香岩寺坐落在山西省清徐县城西5公里东马峪村香岩山,山上桃红李白,松柏常青,山花遍野,芳香四溢,因名香岩山,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故名香岩寺。据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金代明昌元年(1190年),历经沧桑,香火不绝。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庙会常兴,游人络绎不绝。

整个寺院区岩壁峭立,九泉环绕,殿堂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山门朝西,石砌雕花,门楣勒石,额上刻着3个大字“香岩寺”,落款为“乾隆辛丑仲夏”。现存东、中、西三殿,均为金代石构佛殿,用抹角木伏和迭涩结架,顶部拼成八角藻井,无通达前后的梁木,俗称无梁殿,是极为珍贵的金代无梁建筑实例。1988年,经考古专家考证,认定该寺结构独特,造型庄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山西省是仅存的一处规模颇为宏大的石结构金代建筑。

东殿全部用巨石砌筑,顶部叠成八角形藻井,藻井上有贴金绘佛像11层,层层排列,井然有序,恰好是1000尊,故当地人也称此殿为千佛殿。殿中主像观音菩萨像目光慈祥,神情自若,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两侧列有明代木雕罗汉像16尊,雕工极佳,刀法流畅,形态逼真,是我国明代木雕艺术中的珍品。中殿也是用巨石砌垒而成,顶部的藻井比东殿更加壮观。殿内供一佛,由于年久风化,面部已很难辨认。有人说是释迦牟尼佛,当地人称为“西天古佛”,故此殿亦称古佛殿。西殿又称至圣殿,年久倾斜后,经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改作卷洞式。洞的当中供奉地藏菩萨,由于是铁铸,当地人称为铁佛。据碑文记载,此像铸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三月。地藏菩萨周围是10尊木雕十殿阎君像。中殿后有3个窑洞,西殿后有两个窑洞,目前5个窑洞内仅存一尊塑像,此像从外表看是泥塑,但内里却是一尊石雕像。据当地人讲,这5个洞原是唐代的石窟,到建寺时方在石窟外建了无梁殿。

三大佛殿外施仿木构件,殿门两侧外壁上均存有金代精美的石刻造像。东殿左为犀牛望月,右为丹凤朝阳;中殿是两个金刚力士;西殿是两个伽蓝菩萨。这3组浮雕线条明快简洁,形象威武逼真,闪烁着我国辽金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光彩。

在千佛殿里现存4通石碑,其中之一是重修香岩寺新建狐神行宫乐楼碑记。碑记上提到的“狐神行宫”有正殿和东西厢房各3间,位于香岩山南麓下,距香岩寺约百米;“乐楼”(即戏台)建在狐神行宫的前方。“狐神行宫”和“乐楼”均保存完好。明清之际,乡人又在寺院东侧增建三清殿、五龙洞、七星庙、卧云亭、关帝庙等,或单层殿宇,或重檐楼阁,或洞窟、或庭院,形制多样,各具特色。这些建筑由西向东曲折迂回,错落有致。寺内寺外山花遍布,绿柳成荫,泉水潺潺,清雅幽静。旧志八景之一的“西岭香岩”即是指此。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寺院的规模和盛况。可惜这群明清建筑,除五龙洞外,其余全部塌毁。

香岩寺自建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光彩依旧。1994年后又相继修复了望月楼、会馆、五龙洞、七星庙等古建筑。1995年10月,三大佛殿殿顶也被修葺一新。1996年5月25日,香岩寺重修工程正式开工,山门、送子观音殿逐一修复。香岩寺被列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山西省柳林县香岩寺

香岩寺位于山西柳林县城内。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背山面水,筑于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寺庙布局完整。中殿佛台有砖雕,纹饰多样细致,雕刻刀法熟练。寺内各殿,保留有明代的琉璃瓦件甚多。其中后代增补的酱釉和黑釉琉璃瓦件,为其他寺庙所罕见。

三、辽宁省鞍山市香岩寺

辽宁鞍山香岩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20公里处的千山南部,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传建于唐代,最迟不晚于金、元。香岩寺结构精巧,雕刻细腻、装饰华美,它的建筑艺术令人惊叹。这里的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脊上有彩色浮雕,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作的柱头、转角斗拱,枋下有盘龙、犀牛透雕。 始建于后汉年间,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

香岩寺的名胜古迹很多。寺内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有一株树龄为三、四百年的古松,皮似龙鳞,枝干盘曲,人称“蟠龙松”。寺前有元代高僧雪庵的墓塔,与雪庵有关的古迹还有老祖洞和炼魔石.寺东山上的“双峰塔”建于金代,雕有飞天等图案,建筑美观大方。

寺西北有一山形似卧虎,名为“卧虎峰”,寺东山上有一块20多米高的巨石,叫“鹦鹉石”.寺前还有一座四个山头的山峰,中间高,两边低,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山”。峰下的山坡五彩缤纷,如锦似缎,人称"绣坡".

寺院建于两崖夹护之间,前有将军峰,左有锦绣坡,右为仙人睛,与香岩寺交相辉映,风光如画。现存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西方接引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弥勒殿、药师殿、观音阁以及东西配房28间,为硬山式建筑,雕工精细,建筑精美,构成千山风景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香岩寺四周名胜古迹颇多,堪称千山之冠。经历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两千年,明毁时建,不少古迹保留到今天。千山第一高峰仙人台雄踞于寺后,金朝的双峰宝塔耸立于其旁,元朝名僧雪庵墓塔碑立于寺前,后殿亭中有一棵明朝所植的盘龙松,枝干遒劲,老态龙钟,为整个香岩寺增添盈盈古意。

寺中供有著名祖师雪庵大师舍利塔,北行约一公里处,有元皇庆二年(1313年)“雪庵洞府”摩崖,传为当年雪庵修行之处。

香岩寺现任方丈本愿法师,辽宁鞍山人。

四、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岩寺

香岩寺,又名香岩长寿寺,国家3A级景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仓房镇境,原有两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四公里处,座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岩禅寺中兴碑记》,香岩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束力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

寺院座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主体建筑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陪建东西客房、僧房和十王殿,并在东部另辟“静修院”,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是南阳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寺院之一。山门为四柱嵌匾的石牌坊,面阔三间,上书束力 赐显通禅寺”六个大字,门旁两侧各蹲立一只高大雄浑的圆雕石狮。过山六经甬道进入韦驮殿,韦驮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走廊排列十二根合抱大柱,雕梁画栋,华丽中更显得庄严肃穆。韦驮殿之后,便为凝月轩,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为达宫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所。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两山出檐,四周走廊环立二十六根大柱,高约七米;檀嵌、插筋均为浓笔重彩,镂刻绘画;斗拱出头雕刻龙头、龙尾,状似盘龙;门扉全为填花透雕,每个花瓣均经精心设计,琢靡精细,纹理清晰,花叶相衬;殿内竖立八根“通天柱”,直托屋顶梁架,气势磅礴。尤其是殿内满绘神佛壁画,诸如人物、禽兽、巨浪、流云等,更是构图鲜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身入其中,犹入幻境。法堂、藏经楼、客堂、僧房以及其它建筑和绘画,皆规模宏敞,各有特色,雕镂精细,不具一格。

整个寺院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之中,翠竹、古树和泉水环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寺东竹林内竖立着两座洁白的大理石塔,高15米,六角、七级,为雕琢精细的仿楼阁式建筑,与绿海相衬,若天然图画。寺院内外还分布有多处名胜奇景,诸如珍珠泉、双石洞、龙泉、水帘洞、瀑布(又名“白布朝阳”)、花果山、一柏担八榆、一柏一石一庙、一步三眼井、一步三道门等,奇观美景,把山寺映衬的更加风景秀丽,引人入胜。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