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石竹叶枯病 |
释义 | 香石竹叶枯病又称香石竹黑斑病、枝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主要为害叶部,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尤其老叶更易发病。 中文学名:香石竹叶枯病 拉丁学名:Alternaria dianthi Ster .et Hall. 别称:香石竹黑斑病、枝枯病 界:真菌界 亚门:半知菌亚门 分布区域: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昆明、贵阳。云南花卉种植地区均有发生 病原中文名:石竹交链孢霉 主要危害作物:香石竹(即康乃馨) 症状病症初期在叶上出现浅绿色水渍状小点,不易发现,但对光检查可以看到病斑扩展后,现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半圆形斑,大小4-5mm,中央变为灰白色,有的品种边缘有紫色环纹。湿度适宜时斑面上产生粉状黑色霉层,干燥条件下,病部扭曲,病情进一步扩展常造成整个叶片枯萎下垂,但不脱落。从发病到整叶干枯约需10天至40天。茎染病病斑多从分枝处及采摘产生的伤口处发生灰褐色不规则形条斑,上生黑色霉点,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病部以上枝叶枯死。花梗染病造成花蕾枯死。花蕾染病与叶片上病程近似,产生浅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霉点,花不开放或一侧开放扭曲为畸形花,产生裂苞。该病病部两面均产生黑色煤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态特征石竹交链孢霉(Alternaria dianthi Ster .et Hall.)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5-20根成丛,褐色,短曲,具隔膜1 -4个。分生孢子倒棍棒形,2-5个呈链状,孢子多有喙,浅褐色,尖端处略膨大,喙长3.5-15微米,孢子呈橄榄色至暗褐色,有横隔膜4-8个,纵或斜隔膜1~6个,长为30-55微米,最宽处9-11微米。菌丝生长发育适温25-27℃,孢子萌发25℃,湿度适宜经6小时,孢子萌发率达到96%。此外A.dianthicola Neergaurd称石竹生链格孢,也是该病病原。分生孢子细倒棍棒形,淡榄褐色,横隔多至14个,纵隔0-2个,大小55-130×10-16(微米)。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病插条和土中的病残体是主要侵染源,上海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孢子距地面l m左右的高度面上分布最多,主要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由伤口或气孔侵入,潜育期5-7天。露地栽培4月下旬至初冬发病,温室则全年发病。梅雨季节或9月份台风暴雨多的地区,雨日多、湿度大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大花、宽叶、植株柔软、气孔数量多的品种常比花小、叶细尖、植株硬挺、气孔少的品种发病重。生产上用的品种中Sim(白花)、Sole(橘黄花)、Sofori(大红花)等较抗病。连作或露地栽培的比非连作、温室种植的发病多。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的品种。 (2)实行两年轮作。该菌不能存活到第二年冬天,两年乾作即有效。 (3)精心养护。注意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适当浇水,移植后浇1次透水,以后床面干裂时再浇1次透水。提倡采用避雨栽培法。大暴雨后,要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 (4)冬季施足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定植1周后施 25%的人粪尿1次,隔1周后再施1次。9月下旬,隔7-10天施30%-40%稀薄粪水2-3次,促植株旺盛生长,提高抗病力。 (5)药剂防治。①露地栽培者在发病条件出现时,及时喷洒 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枯病、疫病混发时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②棚室栽培的,可以采用粉尘法和烟雾法。粉尘法傍晚关闭门窗后,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用药1kg。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安全型百菌清烟雾剂,每667平方米·次200~250g,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防病效果好。③提倡使用抗病品种,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基础上,用药效果的好坏,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是在发病前开始用药的,防效可达70%以上,发病后再用药,虽有一定效果,但防效上不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