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学院 |
释义 | 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学系由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1989年成立,为香港首个提供相关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系。现在这仍是于香港各大学中唯一一个讯息工程学系。 除了培育讯息工程人才外,学系的成员也不时与各大学、中小学及政府合作,发展及应用讯息工程科技到香港的社会。香港教育城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历史年表2009年李硕彦教授(Professor Bob Li)和杨伟豪教授(Professor Raymond Wai-Ho Yeung),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卓越学科领域(AoE)计划资助下, 共同创办的网络编码领域(Network Coding),建立了网络编码研究所。总预算超过1亿。 2007年推出了双学位课程,在信息工程及综合工商管理/综合管理学士和信息工程。 在信息科学领域获得大学提供资金支持,已被确定为五个主要领域的发展计划的重点投资。 2006年数学系合作,建立了双学位课程,在数学与信息工程。 建立了网络编码和信息研究中心,维持和加强中大信息工程的领先地位。 2005年建立了中心第二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展示了最新的应用和网络安全技术。 2003年在光电子工程学院下建立了高级研究中心。 成立MobiTeC(移动技术中心),带领香港研发移动行业。 2002年建立了光电包装实验室领导研究光电子封装技术的合作与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 2000年联同教育署开发了香港教育城。 1999年联同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了Area of Excell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oE-in-IT)。 推行资讯科技企业家计划(试评方案),以帮助青年人开始技术业务。 1996年发动了第一次试验台ATM网络连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合作研发高速网络。 成立香港学校网络,使互联网上小学和中学在香港。后来发展学校网香港资讯校园,连接所有的大学和学校在香港,并于1998年获得了资讯科技应用奖。 1995年成立了电子新闻媒体和出版协会(ENMPC)发展当地媒体和出版业成电子信息提供者。 1993年开发了第一个医疗影像网络(MAGNET)系统在东南亚,连接医院与光纤图像传输和远程诊断应用。 1990年建立了第一个互联网连接在香港-64 kbps的链接到美国宇航局艾姆斯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的大中心,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交换中心)(HKIX)-集线器连接的所有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在香港。 1989年建立为第一个信息工程(IE)部门,在香港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在1995年,工学士方案是第一个IE的方案获得为期5年的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发的资格。 成员讯息工程学院暂时有27个教职员工,其中有6个IEEE Fellow, 2个IEE Fellow, 和14个Senior Members of IEEE。 Chairman邱达民 讯息工程学系系主任, 教授 Division Head张国伟 讯息工程学部主任, 教授 教授陈俊杰 副教授 陈苑茵 兼任助理教授 陈亮光 教授 陈名华 助理教授 CHOU Philip A. 兼任教授 黄建伟 助理教授 许如艺 兼任教授 施义德 助理教授 刘永昌 副教授 李东 讯息工程教授 李耀斌 副教授 李硕彦 讯息工程教授 刘绍强 教授 林清隆 兼任教授 骆达明 副教授 NAIR Chandra M. 助理教授 吴伟贤 副教授 汤晓鸥 教授汤 复基 兼任教授 魏克为 教授 周昌 名誉教授 黄宝财 教授 黄永成 研究生院院长,讯息工程教授 杨伟豪 讯息工程教授 余安正 兼任教授 任德盛 讯息工程教授 张颖珺 助理教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