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港江门同乡会 |
释义 | 香港江门同乡会成立于1981年7月,至今已25周年了。25年来,它对家乡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永远铭记在江门市人民的心中并对它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国是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的。这一伟大战略决策,首先得到港澳同胞的响应与支持,然后辐射到世界各地,带动海外千百万华侨、华人的响应与支持,并进一步得到世界各国关心中国的友好人士的关注,逐步影响到全世界,从而使我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初期,江门市是直属省辖的半地级市。市区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为数不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外没有相应的同乡社团组织,而潮连、外海,甚至水南、耙冲、皇庄在香港都有同乡会。有鉴于此,在原香港四邑会所理事长、省政协委员欧阳瀚和热心人士冯波赞、李发、卢志立、李兆汉、陈天敏、林尚志、施伯胜、黄景春等共同发起创建的香港江门同乡会于1981年7月正式成立。首届会长欧阳瀚、欧阳模,理事长冯波赞,副理事长李发、陈天敏、区永仁、林尚志,叶汉先生为永远名誉会长。以团结乡亲、支持家乡建设为使命的香港江门同乡会—成立,就受到江门市政府的赞扬与鼓励,成为江门市联系海外、促进开放的依靠和窗口。 香港江门同乡会早在酝酿成立的过程中,其骨干分子就十分热心支持江门建设,其首功是捐建江门市侨联大厅,于1981年5月16日落成。这在当时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江门市区不仅没有一间有空调的宾馆,甚至市桥办、侨联的办公室也简陋得令人讪笑。因此,江门市侨联大厦与新会、恩平两县的侨联大厦同年落成,不仅轰动五邑,也轰动了整个佛山地区13个县、市。因为它显示了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港澳同胞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热情支持。香港江门同乡会同仁不仅出钱出力,连许多设备也是他们采购运送回来的。为了永志不忘,市侨联于大厅总台左侧树立了一块云石丰碑,镌刻了捐款者的芳名,其中捐款最多的是汤景贤先生。随后,热心人士李发、叶庆祥、陈天敏、王润明等又策划与市侨联合作,创办花园酒家与画舫,为弥补侨务经费不足作出有益的贡献。 香港江门同乡会成立以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复办华侨中学、改善教学条件而筹资185万元,新建了一座宏伟的教学大楼和添置了一批先进教学设备。此举以香港江门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叶汉先生捐资最多,他还发动澳门崔德祺、美国胡顺翕两位老友捐资,欧阳瀚、冯波赞和其它同乡会同仁也出资不菲。该大楼于1984年3月6日落成,与五邑大学奠基同日举行庆祝活动,叶汉、欧阳瀚、冯波赞以及司徒辉、邓北泉、朱灼云等国内外嘉宾300多人参加。 香港江门同乡会成立后办的第二件事就是参与筹建五邑大学。 1983年6月1日起,江门市成为地级市,管辖五邑(阳江、阳春也一度属其管辖)。最早提议江门创办大学的是叶汉先生。当年9月5日至6日,江门市五邑两阳召开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叶汉先生发来贺信,信中建议江门市兴办一所大学。前来参加会议的港澳代表40多人,就叶汉先生的建议进行热烈讨论,大家均表赞同,并以侨代会的名义发出了倡议书。当时香港江门同乡会前来参加的有欧阳瀚、冯波赞、李发、区永仁、李兆汉、叶庆祥、黄钖福、卢志立、黄景春、卢敦、林尚志、陈天敏、欧阳模等。在大会发言时,欧阳瀚先生热情高涨,当场赋诗颂道:“声声爆竹响阶台,又听家乡报春来。信是贤能居领导,可期侨务百花开。” 经省政府批准,1984年1月22日五邑大学正式筹办。3月6日举行奠基典礼,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副省长王屏山、省高教局长李修宏分别讲了话,港澳知名人士司徒辉、叶汉、欧阳瀚、邓北泉、冯波赞、朱灼云等国内外嘉宾300多人参加。9月24日,在香港成立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简称“响委会”),组成人员中,属江门市区的名誉顾问有:李永森、吕志和、张子芳、叶汉、卢道和;顾问有:尹立强、叶围洲、汤景贤;副主任有欧阳瀚;常务委员有冯波赞;委员有甘光仪、甘穗辉、李发、李兆汉、林尚志、区永仁、陈达、陈亨、陈朗云、黄景春、叶庆祥、欧阳模、欧阳亦黎、欧阳国民、卢志立等。上述名单中,大部分是香港江门同乡会的骨干。在上世纪中八十年代,江门市领导往香港办事,或经香港出国,主要靠香港江门同乡会接应和安排,其中出力最多的是李兆汉先生,经常派车或亲自驾车陪同。 在市委、市府领导黎子流、李天才、汪清、黄静等亲自上门宣传发动和香港“响委会”的积极配合下,海外乡亲,首先是港澳乡亲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兴建五邑大学。吕志和、陈经纶、利国伟首先独自认捐兴建一座或两座大楼,林文恩、司徒辉、张子芳首先认捐百万港元巨款,以陆容章为首的鹤山乡亲率先捐建“鹤山楼”。接着黄球先生为首的新会乡亲又捐建“新会楼”。五邑大学建在江门市区,香港江门同乡会也不后人,大力发动乡亲捐建“江门楼”。1990年10月20日,五邑大学隆重举行六项工程落成(即伟伦图书馆、伟伦建筑馆、吕志和礼堂、陈瑞祺科学馆、新会楼、江门楼)和两项工程奠基(即谭兆体育中心和台山楼)庆典,国内外嘉宾400多人参加。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李德生、委员李力安、雍文涛、刘田夫,全国人大常委梁灵光,国家教委代表、原教育部副部长高沂,广东省顾委主任王宁、副主任杜瑞芝、常委吴健民,省政协副主席王屏山,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黎子流,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郑国雄,江门市委书记陈贤芳、市长李熊光,香港知名人吕志和、陈经纶、李灼文,香港江门同乡会和五邑港澳社团代表等参加了庆典。这是五邑大学建校以来最隆重的盛会之一,也是香港江门同乡会发动最广、出钱出力最多的一项义举。 香港江门同乡会成立以来办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大力支持江门市人民医院的扩建工程。由于市区发展、人口增多,位于市区中心位置的江门人民医院必须相应扩大,因此在八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作了两次扩建,两次都得到香港江门同乡会的鼎力支持。如果走进该院住院大楼,你会看见病房门眉或门旁镶嵌着某某室,那就是捐款人或其先辈的芳名 ,这就是香港江门同乡会做工作的结果。记得八十年代该会组织四、五十人回来,午餐后开会,卢志立先生主持发动给人民医院捐资,你呼我应,不到两个钟头就筹得40多万元,可见大家的热心。 得到香港江门同乡会捐款捐物的除上述四大项目外,城区侨联、郊区侨联、江门市福利院、市残联、陈白沙纪念馆,……等等都得到它的大力支持。1992年9月,江门市举办教育基金万人行,该会一次发动就捐得善款70多万港元。 至于江门市有关部门到香港举办活动得到该会支持的就更多了。到1995年底止,它先后6次出资邀请江门市粤剧团赴港演出,又于1983年3月,派员回江门拍摄电影录象片《江门春色》,在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早晨”节目播放,宣传江门,提高江门的知名度。此外,江门到香港的客运复航,江门市举办的所有庆典活动以及江门市在香港举办的“春茗”、招商活动,……香港江门同乡会都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做了许多工作。 香港江门同乡会走了光荣的25周年,历届首长都是为了自己家乡的进步与发展而终日碌碌。江门市区有今天的新面貌,与香港江门同乡会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广大华桥和港澳同胞的热心支持分不开。只有把江门建设得更好,把为侨服务、为港澳同胞服务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才对得起海外赤子爱国爱乡的一片真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