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港巴士
释义

香港巴士,简称巴士,是香港公共汽车服务的称呼,为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是目前香港每日载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统,每日载客接近650万人次。

现况

香港的巴士服务,大致分为3种:专营巴士、非专营巴士及公共小型巴士。

专利巴士服务

截至2005年,香港共有五间公司经营专利巴士服务,有接近700条巴士路线。

非专利巴士服务

香港的非专利巴士服务,由不同的巴士公司所提供。主要为舒缓市民主要在繁忙时间对专营巴士和专线小巴服务的需求,及在一些专营巴士和专线小巴行走并不符合营运效益的地区提供服务,应付乘客需求。根据运输署公布,截至2003年12月31日,已登记的非专营巴士共有7,206辆。非专营巴士大致上分开以下类别:

居民服务:即“邨巴”,提供在上下班繁忙时间,作连接新界新市镇及市区的长距离旅程的辅助接驳服务;或由屋苑或其管理公司与巴士公司联营,主要接载乘客由其居住屋苑往返主要交通交汇处。

游览服务:即“旅游巴”,主要接载旅客往返旅游地点。

酒店服务:由酒店开办或与巴士公司联营,接载酒店顾客往返酒店。

学生服务:即“校巴”,由学校开办或与巴士公司联营,接载学生往返学校。

雇员服务:由个别机构开办或与巴士公司联营,接载员工上下班。

国际乘客服务:接载旅客往返酒店或各个口岸。

复合交通服务:乃一特别类别,虽在法例上有定义,但并未有非专营巴士以此类牌照营运。

合约式出租服务:即“包车”,以合约形式出租,提供巴士服务。

公共小型巴士服务

香港的小巴(公共小型巴士)是载客量为16人的空调客运车辆,以作为巴士和铁路的辅助及接驳交通工具。根据现时法例规定,全个香港只可有4,350辆小巴营运,每辆小巴可载16名乘客。按服务性质可细分为2种:公共小巴和专线小巴。

历史

香港早在战前已有公共巴士行走,在1920年代,香港有多间巴士公司,包括九龙的九龙汽车公司(简称九巴,下同)、启德汽车公司、中华汽车公司(简称中巴,下同),香港岛的香港大酒店、香港仔街坊福利会等等。

战前的香港巴士

1933年6月11日,政府实行地区专利权,香港岛路线由中巴营办,九龙及新界路线则由九巴营办。

1941年,日本军队入侵香港,由于燃料短缺,香港的巴士服务于该段时间曾一度陷入瘫痪。战後不少巴士都被日军破坏或被征用,巴士公司惟有使用改装车行走。

香港巴士的黄金岁月

1949年,九巴把当时新购入的四辆丹拿A型双层巴士派往1号线行走,这四辆巴士成为香港首批双层巴士,也为日后双层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础。1953年9月,九巴在新界各处设置巴士站。

随著香港人口的增长,当时香港两大巴士公司九巴及中巴不断从英国购入双层巴士,在1960年,往来荃湾市区与九龙佐敦道码头的16B路线加入双层巴士行走,这线也是新界首条采用双层巴士的路线。1962年,中巴亦购入双层巴士。

可惜好景不常,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巴士公司因人手不足的关系被逼暂停营运旗下路线。

新市镇开发,提高巴士重要性

暴动过后,香港巴士服务在1968年已大致回复正常。同时,香港的两大卫星城市--荃湾及观塘亦已发展成熟,有见及此,九巴在1968年5月9日开办往来荃湾市区及观塘的40号线。

可是好景不常,正因暴动时巴士服务瘫痪的关系,结果却让白牌车(即是日后的专线小巴及公共小巴)地位提高。

一人控制与过海巴士

过去,除了司机外,香港巴士一般都设有司闸员及售票员,早在1960年代,九巴已淘汰司闸员,并为巴士安装自动闸门。1971年,中巴试行一人控制管理办法,乘客上车后需把车费投进钱箱。

1972年8月,香港首条过海隧道--红磡海底隧道通车。九巴及中巴开办三条过海隧道巴士路线,它们分别是:

101,由观塘裕民坊前往坚尼地城。

102,由荔枝角前往筲箕湾。

103,由横头磡前往蒲飞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英国出现巴士车厂工潮,香港巴士出现求过于供的现像,在1972年9月1日前,103号路线是由九巴独自营办。当时过海巴士的车费为一元,过隧道后为五毫。而往来荃湾与观塘的40号线收费则为全程过海巴士的五分一。

1973年,九巴及中巴自英国引入丹拿珍宝双层巴士,这是香港首款全驾驶舱巴士。

豪华巴士、三轴巴士与空调巴士的兴起

早在1970年代,香港已经有豪华巴士,当时豪华巴士运行于往来机场与市区的200及201号路线,此外巴士公司为鼓励中产阶级使用巴士出入,更开办不少往来大型屋苑与市中心的巴士路线(例如往来美孚新邨与尖沙咀的206号巴士),虽然这些豪华巴士不设空调,但它们有高背椅,相对於当时流行的玻璃纤维座椅,这些高背椅巴士便显得十分豪华。

1980年,九巴引入胜利二型及丹尼士祖比伦空调巴士各一辆,但最后却因试验失败而改装为非空调巴士。

1981年,九巴及中巴分别向英国都城嘉慕巴士厂购入三轴都城嘉慕12米巴士,这是香港三轴巴士的元祖。自此之后,三轴巴士已成为香港巴士的最大特色。

1984年,当时以中港直通巴士为主的城巴率先购入12米双层空调巴士,这就是香港首辆后置引擎双层空调巴士。1985年,九巴为取代年事已高的豪华巴士,特地购入丹尼士猎鹰巴士行走豪华巴士路线。

1987年,九巴购入丰田24座位空调小巴,主力行走沿途路窄多弯的90号线(调景岭至彩虹)及部分豪华巴士路线。

1988年6月,一辆九巴双层空调巴士以试验形式行走於往来美孚新邨及尖沙咀的6号巴士,自此之後九巴便开始大量购入双层空调巴士。但首条设有双层空调巴士的路线并不是6号巴士,而是往来中秀茂坪与尖沙咀的1A线巴士。

自1995年起,各巴士公司已不再购入非空调巴士。

超低地台巴士的普及化及中巴时代之终结

1996年,城巴购入多辆富豪B6LE超低地台巴士,它们是香港首批超低地台空调巴士。同年,九巴购入丹尼士飞镖型单层超低地台巴士,并将之派往60M(屯门市中心至荃湾地铁站)、88K(显径至何东楼)等线行走。

1997年,九巴购入丹尼士三叉戟型双层特低地台巴士。

1998年2月,政府不续发专利权予中华汽车有限公司,同年9月,新世界第一巴士接办中巴的旗下路线。

2003年,新世界第一巴士母公司周大福收购城巴。

2005年8月,全球首部以同一引擎推动空调系统与驱动系统的双层空调巴士退役。

九龙巴士

九巴(KMB)经营的巴士网络遍及九龙半岛和整个新界,并透过各海底隧道伸延至港岛,加上大榄隧道、城门隧道及各个设有八达通巴士转乘服务的转车站,让市民四通八达;九巴覆盖范围之广,为各公共交通系统之冠。集团更成立了龙运巴士有限公司,开办香港国际机场与邻近东涌地区的巴士服务。

路线

巴士网络遍及九龙半岛和整个新界,并透过各海底隧道伸延至港岛

付款方式

不设找赎的投币或使用八达通

特色

九巴的一大特色,就是现在车上都会安装了液晶体显示屏,播放由九巴制作的电视频道“路讯通”(road show)。该频道的节目集信息娱乐于一身,更不时有各种关于祖国历史现况和世界时事文物的节目,极具可看性。

注意事项

九巴现在都会为很多长途路线提供转乘优惠,在指定的转乘站,如来往新界西北区的大榄隧道转乘站,来往沙田及荃湾区的城门隧道转乘站等,只要使用八达通卡付车资,很多路线的转乘都是完全免费的。对于有意前往该等地区的旅客实在是一大便利。

城巴

城巴是香港另外一家专利巴士公司,经营多条香港岛、香港海洋公园、沙田第一城、香港迪斯尼乐园观光线及香港国际机场的巴士路线,并有巴士租赁服务。随着城巴在香港岛的根基日渐稳固,轻易地夺取了多条线的专营权后,城巴便正式进军港岛专利巴士市场,在香港岛开办了很多新线,服务范围包括香港仔、黄竹坑、西环,以至柴湾、筲箕湾、北角、新界西北区等。

路线

经营多条香港岛、香港海洋公园、沙田第一城、新界西北区、香港迪斯尼乐园观光线及香港国际机场的巴士路线

付款方式

八达通或不设找赎的投币

注意事项

旅客选择乘搭城巴公司的车辆由机场来往市区,要比起选择地铁机场线来得便宜和方便得多。以前往旺角为例,如选择乘搭A21路车则只需33港元的车资;但乘搭地铁机场线则需要90港元。此外,由于无须转车,可一程直达,免却了不少舟车劳顿之苦,实在是前往香港旅客的一大佳音。

红色小巴

(小型巴士)

小巴是只乘载16人的小型公交车,车头玻璃上注明车资和目的地,虽然香港交通网络发达,但小巴依然深受香港人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巴的车速很快,能于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而且小巴的优点,是其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上下客,除非那是禁区,而且小巴车型较小,能支持频密的班次,加上路线又有弹性,对于乘客和经营者来说,“灵活”绝对是小巴的优点。

香港小巴可分为红色小巴和绿色小巴现时香港的公共小巴共分为“红色公共小巴”及“绿色专线小巴”两种。“非专线”公共小型公交车(俗称“红Van”)车顶漆上红色并写上“公共小型公交车十六座位 PUBLIC LIGHT BUS 16 SEATS”;而车身则需漆上肉黄色。

路线

红巴路线大多都是24小时营业,如观塘至旺角线、元朗至佐敦道线等等。亦有部分是只会提供通宵服务,如大埔墟至旺角线、元朗至铜锣湾线。

付款方式

由于红巴所行走的路线并非固定,收费亦有可能随路线长短而有所变动,因此乘客乘搭红巴时,于下车时才需要缴付车资。红巴一般只会收取现金,如有需要,司机会为乘客找赎余额,但亦有部分红巴是接受八达通支付车资的。

特色

红色公共小巴行驶香港各区,并没有固定路线、班次、车站和收费,除路旁漆上黄线的禁区外,其余路面均可停车上落客,对于乘客来说可说是“随传随到”。红色小巴一般都会待车内坐满乘客,司机才会开车。

注意事项

乘搭红巴时,要注意红巴所标示的目的地名称可能是旧称或是已不存在的建筑物,例如“官塘”(指观塘)和“大丸”(指位于铜锣湾记利佐治街与百德新街交界的名店廊,前身为日资大丸百货公司),乘客可于上车前先向司机查询。香港小巴只能乘载16人,只设坐位。

由于小巴内不设停车按钮,所以乘客需要在下车前叫出下车的地点,司机通常都会举手示意。

由2004年起,政府立法如小巴内有设置安全带,乘客必须配带,否则可能会被罚款。

在大部分小巴的车厢内都有设置车速显示器,好让乘客得知当时的行车速度,以防司机过分超速。

绿色小巴

(小型巴士)

之前和大家介绍过红色小巴,现在在介绍一下另一种在香港很常见的小巴,就是绿色小巴。

“专线”公共小型巴士车顶漆上绿色而车身则需漆上肉黄色,故又称绿色小巴(俗称“绿Van”)。绿色小巴设有固定路线、班次、车站及收费,均受运输署规管。在保障行车安全方面,绿色专线小巴正陆续安装速度显示器及安全带等安全设施,故此服务质素较有保证。乘客可于指定地点下车。

付款方式

上车时付钱,可以八达通卡或现金付款,但不设找赎。

特色

由于绿色小巴都是由公司进行集团式经营,司机都是受雇的雇员,故司机无须理会即使车内尚未坐满乘客,司机都会开车。要注意绿色小巴路线大部分均有指定营业时间,只有小部分绿色小巴会开设通宵路线。

部分绿色小巴现在已有安装“落车钟”,方便乘客可像乘坐公交车一样按钟示意下车。但是由于车上很多时都没有明确标示沿途车站资料,建议乘客于上车前询问清楚可于哪个站下车。

注意事项

由于香港政府交通政策的关系,很多新架设的公路,尤其是连接新界新市镇的高速公路都不容许红色小巴使用,但绿色小巴则往往获得批准;所以很多时绿色小巴在走长途时都会比红色小巴更快抵达。

有些长途的绿色小巴会进行分段收费,以方便短途的顾客可以用较便宜合理的价钱乘搭。可是假如乘客想以八达通付短途车资,则必须先向司机说明,让他在机器上先把价钱转过来;否则,就会无辜地缴付昂贵的全程车资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9:09:50